郭铖浩
高267班
2016物竞国家集训队
报送至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
说起竞赛,其实最先一步不是怎样学好竞赛,要看哪些书,而是是否学习竞赛,为什么学习竞赛,投入多少时间学竞赛。
如大家所见,高校招生在竞赛方面的优秀较几年之前缩水严重,尤其在山西这种竞赛弱省(生物、化学除外,这里主要谈物理),名额已经很少了,虽然附中可以包揽全部省队以及大部分省一等奖,但也没有太大改观。所以在选择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在不怎么牺牲高考学习的同时投入精力学习竞赛。抑或是是否真的在物理竞赛方面有一定天赋,而在高考上存在难以弥补的弱科,想用竞赛拼一把。如果你有兴趣,当然最好,如果没有兴趣,把它作为一种升学工具,也是可以学好物理的。
在决定要学习竞赛之后,一个很重要,当初也对我造成很大困扰的问题便是:怎样分配高考与竞赛的时间。关于这个问题,我作为一名过来人的建议是:在平时首先保证高考,但要认真跟随竞赛老师的进度,在放假时集中精力突击。非常不建议大家为了竞赛而放弃太多高考的学习时间,毕竟竞赛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我身边就有相当优秀的同学在复赛时落马。当然,风险与机遇并存,高考不好,而在竞赛上有极大收获的例子也是有的。
下面转入正题,谈一谈我在物理竞赛学习方面的经验。
做题
所谓“经验”,便是经历了实际验证所得到的结论,所以我在这里先大概阐述一下我的“验证”过程,顺便把我做过的书目讲出来供大家参考。我是从高一下半学期开始认真学习物理竞赛的,先在暑假把高中物理课本学了一遍。然后是跟着老师学习程稼夫力学并顺带做了部分题目。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依然在做程稼夫力学,参加了一次舒幼生老师的培训。高二上半学期学习《程稼夫电磁学》,基本做完了上面的除习题外的题目,并为了准备联赛做了一部分小绿本上的题。寒假做了《国培》的电磁学,《舒幼生力学》,又做了一点《程稼夫力学》,参加了山大的数学基础培训。高二下学期跟随老师学习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热学、光学做的是小绿本,原子物理做的是《更高更妙的物理》(我在学习阶段做的热学、光学的题目较少,如果想做更多的题目,可以去做崔宏宾的《热学、光学、近代物理学》,但这本书错误较多),参加了一次国赛实验培训,两次理论培训。在6月份做完了《程稼夫力学》,然后把以前的题目全部复习了一遍。7月份做了《难题集萃》(不建议做光学部分)和《物理奥赛题选》的光学。8月份由于各种夏令营,只做了一部分《国培》。9月份在复赛之前做完了《国培》,(不建议做热学部分),并做了近10年的复赛真题。复习完复赛之后,做了一部分专题精编、近15年的决赛真题和几套蔡子星的模拟题,然后参加了国赛。(以上书名号内不全是真的书名,许多是习惯称谓,加书名号是为了大家一目了然地看出书目)。
可以看出,在这两年我做的题目并不是很多,并且主要是在高二寒假和国赛前的最后4个月内完成的。刷题是十分必要的,刷足够多的题才能有做题的感觉,才能对知识足够熟悉,才能发现自己的漏洞,但具体要刷多少题却是因人而异的,应当以达成上述三个目的为原则。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保证刷题的质量,不要一味求多,结果做每个题的时候都匆匆忙忙、迷迷糊糊的。这当然是老生常谈的论调,但怎样算保证了刷题质量?怎样刷题是真正有效率的?我想无外乎是这样:解完题后,甚至解题之前就可清晰地明白这套题用了哪些知识,要点在哪里,大致的解题过程是哪几步,如果做不到这几点,在做完之后应当回顾一下整道题。另外真题非常重要,如果想拿到好的成绩,做的真题数至少要与我做的相当,并且最好全部当成考试题来做,每次考完要做试卷分析。复习也非常重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只要能在会做的题目中提升正确率,分数就能提高很多,而每个人都有自己常犯的错误,而复习做过的题目——具体而言,把错题重做一遍或仅仅重温一下题目的思路及做错的原因——能够将这种常犯错误明显地体现出来。我做过多次全面复习,并发现确实有明显效果,题目好不容易做了,就要充分发挥它的价值,而复习无疑是一种压榨这种价值的有效手段。
知识体系的架构
在竞赛学习中,除了做题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知识体系的架构。我在最后的复习时,深感在知识学习阶段漏掉了一项重要工作:在知识学习完成后通过看大学的相应教科书来完善和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方面我推荐这几本书:力学(舒幼生),热学、光学近代物理学(张三慧,这本书近代物理方面相对于竞赛内容偏多,应当根据考纲判别哪些需要看,哪些不需要看),原子物理(杨福家,只看前两年即可),电磁学(赵凯华,这本书也内容偏多,但我不知更合适的书了)。
规划和反复总结
另外需强调的一点是规划和反复总结,这是在无论做什么事情时都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做好计划,才能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只有及时反思、总结才能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国赛前的最后一个月中,我每天晚上会抽出半小时的时间来总结当天学习并进一步调整计划,你或许会觉得每天都进行这样的工作有些夸张,但当你真正进入高 强度和高效率的状态时,就会发现这是多么必不可少。至于究竟怎样计划,怎样总结,这因人而异,需要在不断的摸索当中找到自己的一套体系。
考试技巧
最后说说考试技巧吧,无论你学了多少,最后都将通过一场考试体现出来,竞赛是这样,高考也是这样,得当的考试技巧可以让你的水平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击败水平高于你的人。考试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时间的安排上的,怎样根据题目难易判断自己要做出多少道题,怎样判断一道暂时没有思路的题目是该放弃还是该继续……,另一部分是过程表述上的,怎样设置卷面,怎样表述不容易漏掉的得分点,怎样尽量多地拿到不会的题目的分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想也是因人而异的,就像上面所说,要在不断的总结中形成自己的体系。
物理是一门奇妙而特殊的学科,不然牛顿也不会在那本著名的著作中将其称为自然哲学,希望你能在物理竞赛学习中保有对它的兴趣与敬重。最后希望附中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物理集训队,希望在为国而战的国家队中可以见到附中学子的身影,相信这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选择了竞赛,从某种程度上讲,就选择了一定的风险,最后的战场上总有可能失手。另外,即使正常发挥,也不是所有参与竞赛的同学都能够获得保送或者一本线的降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告诉投身竞赛的同学们的是,作为一名竞赛选手,要有失常发挥的心理准备,没人能永远得到自己想要的得到的结果,最后的成果总是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气和一些客观因素的。怀着这样的心态,就能坦然的面对可能的结果,不因此而牵动太多的喜悦或悲伤。同时,竞赛学习的目的也并不全在升学,学习过竞赛的同学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你不幸没有在竞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而与金奖失之交臂,亦或是自身水平不足以完全依靠竞赛升学,那么总是要回到高考学习的过程中的。这个时候总会有些沮丧,也许会有些不适应,但应当做的事情是调整好心理状态,积极投入到高考的准备过程中,毕竟过去的不能再改变未来。我身边就有许多竞赛失利后又在高考上成功逆袭的例子。
说的太好了
放张照片庆祝一下吧
学长这么帅
这篇文章主要是想给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尽量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让你们的竞赛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但是,即使今年附中的竞赛成绩这么辉煌,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什么都没有得到的高三竞赛同学们。
我在这里不想灌什么鸡汤。路是自己选的。我见过竞赛失利后整天以弱者来麻痹自己、逐渐接受自己糟糕的成绩、对自己的定位和要求越来越低的同学,但也见过重新拾起高考、从零开始学习一些知识、年级排名稳步上升、最后靠高考证明自己的同学。路是自己选的,但只要你选择不怕嘲笑、不怕困难地重新学习高考的话,附中的老师、同学、学习材料会给你提供最好的学习资源。希望每一个竞赛生都能保持初心,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