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5月17日,77家首批贵州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名单出炉。
为推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深化企业依法治理,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2021年5月,省法宣办、省司法厅联合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省总工会、省工商联在全省部署开展首批贵州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命名活动,通过示范创建在全省企业中弘扬法治文化,推动企业依法依规经营管理,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控制,有效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为打造全省一流的营商环境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先行先试 积极探索 多部门联动制定创建标准
“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命名活动在全国范围仅在个别省份开展,在西部地区,贵州先行先试。
省法宣办、省司法厅主动向有创建经验的广东省学习借鉴,并结合贵州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经验做法以及本省企业实际情况,联合多个部门,深入研究创建标准,共同探讨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聚焦“组织机构建设、落实普法责任制、依法治企及员工权益保障、企业法治文化氛围营造”四大方面,共同制定了《贵州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标准》,建立了“三三四”(即“三个有”“三个一”和“四个100%”)的核心创建标准,纳入必核清单。
“三个有”即有企业法治文化创建工作机构和制度、有法律顾问机构或配备法律工作人员、有员工权益保障措施和工会组织。
“三个一”即每位企业员工上岗前接受一次法律培训、每年组织企业员工学法讲座不少于一次、有一个固定的企业普法平台。
“四个100%”即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100%;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率均达到100%。
此外,将企业近3年内发生过群体性劳资纠纷,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企业年度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恶意欠薪被追究刑事责任等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等情况纳入“一票否决”事项,确保创建工作高标准推进。
精心谋划 统筹部署
高质量推动创建工作开展
为确保创建工作达到预期效果,既不增加企业创建工作负担,又能通过创建激发企业工作活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省法宣办科学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并于2021年5月,联合七家单位印发了《关于开展首批贵州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命名的通知》,在全省范围部署开展了创建工作。
通知明确了申报对象、名额分配、申报程序、工作步骤、结果运用以及相关要求。明确此次创建命名的对象为贵州省范围内2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申报程序由省级和各市(州)根据名额分配分别负责推荐申报。在申报对象自查、自评、自愿申报基础上,各相关单位按照创建标准审核把关,经过评审、公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命名。
通知印发后,全省各地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创建申报,最终共有97家企业参与创建申报。
从严审核 多轮把关
分步骤深入开展创建验收
为确保申报的企业符合创建指标要求,在行业中真正发挥标杆示范作用,省法宣办、省司法厅严把审核关,采取“网上初审+实地验收+一票否决”方式,逐项对照创建标准,对企业申报材料和法治文化建设实际情况进行多轮把关,有力有序推进验收工作深入开展。
在网上评审环节,成立三个网络评审小组,通过“贵州省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开展网上初评,根据网上评审情况,组建了两个工作组进行了实地验收。
针对企业“一票否决”情况,采取分级审查核查的方式,分别向纪委监委、公安、人社、生态环保、市场监管、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核查了解,经多轮审核验收核实,最终决定命名77家符合条件成功创建的企业。其中,中央驻黔企业21家,国有企业30家,民营企业26家;大型企业27家,中型企业37家,小型企业13家;企业在册员工最少200人,最多达11505人。
有机融合 鞭策监督
强有力提升依法治企水平
通过此次创建活动,企业的法治文化融合程度也得到明显提升,创建命名企业将法治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等经营管理全过程,推动企业文化、党风廉政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融合,使员工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充分感受到法治的熏陶,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法治基础。
创建活动也对企业形成鞭策和监督,有效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管理,初步形成了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依法办事和依法管理的局面。
同时,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治企、依法经营的能力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合规经营、规范管理理念得到增强,大部分企业把法治建设工作融入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正在形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的法治基础,为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记者 岳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