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四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为科创金融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机遇。上海银行业从政策、机制、产品等方面,率先创新科创金融发展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本文总结上海银行业推进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科创;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上海银行业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科创金融服务创新,取得了突出成效。本文总结上海银行业推进科创金融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对进一步推进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提出思考。
上海科创中心和科创金融发展机遇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这为科创金融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机遇。
(一)发挥科技创新对高端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需要创新定制化的科创金融行业服务模式
上海将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创新发展高地。202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人工智能重点企业1149家。到2025年,三大产业将力争实现规模倍增,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超4000亿元、10000亿元、4000亿元。这些行业具有特色化的金融需求特征,需要银行业创新定制化的科创金融服务。如集成电路行业投资巨大,产业链环节多、国际化水平高,对项目融资、供应链融资、跨境金融的需求旺盛。生物医药行业研发创新投入大、风险高,对研发融资、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需求高。人工智能行业具有轻资产、人力资源密集等特征,需要创新知识产权融资等服务方式。
(二)科技创新主体数量和能级不断提升,需要创新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
2021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2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超300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超260家。2025年将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重点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技成长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和“隐形冠军”。科创企业从种子期、初创期到成长期、成熟期,需要不同类型的配套金融服务。目前银行目标客户多集中于成熟期的大中型企业,对处于生命周期前期的初创成长型科创企业,多担心其经营风险较大,金融支持不足。
(三)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突出成果,需要创新特色科创金融服务
自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批复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来,张江的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显示度持续提升。张江科学城规划面积由9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20平方公里,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目前已汇聚2.2万余家企业,拥有外资研发中心17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余家。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达3200家。张江科创产业和企业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产城融合发展持续推进,需要银行聚集张江的重点项目和客户,推进与政府、园区等平台合作,创新特色服务模式,推动科创金融重点突破。
上海银行业推进科创金融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为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上海银行业从政策、机制、产品等方面,率先创新科创金融发展模式,推动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一)率先构建科创金融政策体系
2017年上海银保监局与上海市科委联合发布《上海银行业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2017-2020年)》,提出了辖内商业银行“四可原则”“四个转变”“六项主要任务”和“五项保障措施”,构建上海特色的“4465”科创金融框架体系。2019年,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了《上海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要求将科创金融上升到战略高度,提出科创金融五大支持目标,分别为支持三项重大任务建设、支持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上海制造”品牌建设、支持专业技术交易转移平台建设、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金融需求。
(二)率先创新科创金融服务机制
上海各家银行在政策支持下,纷纷加速推进科创金融服务机制创新,加大资源支持力度,提升科创金融业务的战略地位。2021年,上海科技信贷新增授信规模1583亿元,服务科技企业达到4793家,同比分别增长6%和18% ;推出“科创助力贷”等科创金融创新产品;加快培育科创企业上市,入库企业累计1557家,其中24家成功登陆科创板。具体经验体现在六方面。
一是统筹管理机制。上海各家银行把科创金融上升到经营布局的战略高度。如杭州银行等在总行层面成立科创金融管理委员会,由董事长挂帅担任主任委员,决策推动科创金融相关战略规划、体制机制改革、协调板块联动及其他重大事项。
二是设立专营服务机构。工商银行在上海设立总行级科创中心,通过设置市场拓展、产品创新、风险管理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实现科创金融的专业化经营。同时,以科创中心为引领,以张江科技支行、自贸新片区分行为标杆行,以10家支行为重点行,构建了一点突破、全面推进的“1+2+N”科创金融业务组织架构。建设银行也建立了类似的“1+6”科创金融专营支行架构。浦发银行除了科技支行和特色支行,在每个支行均设有科创金融团队或者专岗。
三是设立专营团队。工行科创中心(上海)设立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个行业专精团队,配备具有理工科和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并赋予三个专业团队在新材料、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X”领域专业推进职能,增强市场规划、客户营销以及初审筛选、贷后管理等专业化能力。招商银行也针对新能源汽车、新经济、人工智能、云计算、集成电路、创新药等重点行业,设置了四个战略客户团队。
四是内外联动构建科创金融生态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创投机构、科技产业园区、科研院校、科研平台等第三方机构在科技企业管理方面的资源优势,搭建科技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互利共赢的科创金融生态。工行科创中心(上海)通过工银资本、工银国际以及工银中金长三角科创基金等工银品牌主动管理股权基金,为科创企业提供品牌赋能和集团联动金融服务,其中工银资本旗下“上海工融科创私募基金”是同业首只银行系纯股权基金。工行还通过武岳峰、上汽创新基金以及Finteck等股权投资机构,以LP方式参与基金的股权投资,为科创企业提供产业战略支持。
五是建立层层把关、压实责任的风险防控体系。在信贷政策上,制定科创企业专属投向政策,明确负面行业及客户情形。在客户准入上,根据科技属性、市场竞争力、知识产权等特定专属标准进行认定及准入。在风险评价评级上,建立科创企业内部评级模型,结合“外部专家+内部评审”协同机制,有效解决“看不懂、不敢贷”的问题。在审查审批方式上,采取“风险管理前移、授信审批内嵌”政策,建立科创业务专项审议制度,派驻科创金融专职审查团队,提升专业度和审查效率。在风险容忍政策上,一定程度上调风险容忍指标,并配套创新产品的尽职免责制度。
六是建立更有力度、更具针对性的专项考核激励政策。针对专营机构,适度降低对存款、利润等规模指标权重,提高服务客户数、产品使用数等专项指标权重,使经营机构能安心服务科创企业;制定科创金融专属费用配置预算额度、设置专项业务竞赛奖励等,对科创金融业务给予更大支持。针对科创金融客户经理,按单独序列管理并按序列内排名进行等级评定,制订单独的产能积分考核办法,适度提高科创金融业务的考核权重,加大营销激励。针对非专营机构,出台专门的业务协同考核政策,对推荐或参与的相关业务,给予业务协同奖励。
(三)率先创新科创金融特色产品
上海各家银行纷纷打造科创企业全产品经营、全生命周期、全渠道生态的特色产品体系,在提供融资时更关注企业资质、创始人背景、专利技术、市场前景、结算流水等软实力,并融合利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等多渠道、数字化等新技术,提升对科创企业的成长培育和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
一是创新科创企业全产品特色融资。工行科创中心面向符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导向的科创企业,推出“研发贷”中长期贷款,贷款金额不设上限;面向早期优质科创企业,推出 “独角兽贷”“科创知产贷”“科普贷”“双创贷”等专属产品,并通过投贷联动方式,为200余家科创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中银高新贷”服务方案,针对上海市高新技术与“专精特新”企业,结合大数据分析形成营销白名单。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主推信用贷款,形成了一整套覆盖科创企业成长全程的信用贷款体系,2010年首创 “小巨人信用贷”,后续推出了“高新企业信用贷”“创客贷”等多个信用贷款产品,2020年又推出了针对拟上市企业的“上市贷”产品。浦发硅谷银行推出风险债,专为风险投资注资的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适用于初创和成长型公司。
二是创新科创企业全周期成长培育服务。上海农商行推出“鑫动能2.0”服务方案,在实现对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覆盖的基础上,将服务触角进一步延展至更早期的初创科创企业,同时依托长三角金融战略布局,实现对长三角区域客户外延服务。“鑫动能2.0”服务方案致力于形成“一鑫四翼”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一鑫”即“鑫动能”入库企业,“四翼”即政府委办平台、风险共担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上海农商银行,力求实现各方力量整合、优势互补、资源集聚,从陪伴成长到引领发展,以生态服务平台为科创企业发展助力。招商银行推出“千鹰展翼”创新型成长企业培育计划,面向具有市场竞争力、快速发展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出 “高新贷”“投联贷”“选择权贷”等针对性的准信用类债权融资产品,同时提供IPO综合服务、投贷联动、并购撮合等金融服务,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融合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创新数字化引领的全渠道科创金融服务。上海银行推出“海创e家”科创金融在线服务平台,围绕科创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聚焦服务咨询、科创贷款、现金管理、产业链服务、投贷联动5个维度,推出16项金融产品,提供一站式、全覆盖的金融服务。推出 “上行e链”在线供应链服务,为成长期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全流程在线服务,提升企业获取资金便捷性,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工行科创中心还创新推出了上海同业首单数字资产质押融资、同业首家发行数字人民币科技创新券等数字金融产品,提升科创金融的数字化服务水平。
(四)推进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上海银行业机构在业务拓展中发现,当前科创金融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和短板,与传统银行经营模式存在不匹配现象。为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科创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推广专营机构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应多设立科创金融专营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专营机构的设立必须有高层次的统筹协调,应由上至下设立总分支联动、前中后台一体的体制机制,自上而下地统一各个层级的科创金融理念和业务策略。已设立专营机构的商业银行,可提升专营机构层级,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给予科技分支行更多的自主权。
制定特色风险管理制度,解决不良考核难题。商业银行要制订差异化风险容忍政策,适当提高风险补偿型科技信贷的不良容忍度。同时,可采用多种风险补偿手段,以适当方式、阶段性分享科创企业的股权收益,实现投贷联动,弥补信贷风险。此外,还要完善信贷尽职免责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市场营销部门对科创企业“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
加强数据平台建设,完善获取信息方式。在符合监管的要求下,在现有大数据平台基础上引入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委办局、第三方征信平台等,便于银行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真实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方案,有效防范多头授信、过度融资。
推广专职授信审查制度,突破传统信贷审批思维局限。商业银行应设置专职科技金融授信审查队伍,掌握科创企业发展特点,差异化地进行审查审批,保障审批效率和资产质量。改变注重财务评价及抵押担保的思路,构建一套能识别企业科技能力及成长性的评价体系,有效提升风险管理前瞻性、主动性。
加大中长期贷款支持,匹配科创企业发展特点。根据科创企业的研发和产业化进度、技术迭代周期、销售增长速度等因素,商业银行应大力支持符合科创企业发展特点的中长期贷款、1年期以上的流动资金贷款等。
建立特色激励考核制度,推动绩效考核和长期目标的匹配。如对于科创金融业务给予多倍考核加成,支持组织开展客户营销拓展活动。对于科技专营机构,要削弱传统指标的考核比例,在资金配置、成本利润核算、风险控制等方面实施独立考核机制。
加强科创金融人才培养,解决科创人才储备不足问题。将科创金融纳入员工定期培训课程体系中;定期组织各科技行业的科普课程和行业研究成果分享,增强行业研究能力;有效利用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咨询机构、行业专家,提供“智库”资源;通过校招和社招挖掘具有理工类学历和相关产业背景的人才,完善科创人才的储备。
继续探索投贷联动新模式,建立信贷文化与投资文化的深度结合。通过并购或控股的方式建立股权投资平台,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构建“股权+债权”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加强与第三方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开展投贷联盟、选择权贷款业务。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合作,逐步尝试设立产业基金,运用自有资金直投模式,与原有债权投资业务形成有机结合,形成投贷联动机制。
作者简介:方奇,中国工商银行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上海)副总经理;金斌,中国工商银行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上海)高级经理;陈秋敏,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管理信息部高级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