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致力民生、聚力转型的重要抓手,对于稳增长、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泰州市集中攻坚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多措并举补短板、抓整改、促提升、见成效,给各类市场主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持续擦亮“部门办事不看人、企业办事不求人”的“泰好办”营商环境品牌。

对标综合更优,打造制度健全、体系完善、法规配套的政策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在优势与不足的比较中,建立长效机制,将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政策合力、制度合力、工作合力。健全政策服务体系。制定《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发布《2022年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承诺”》,形成“1+6+N”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服务体系。印发《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2022)工作要点》,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明确了10个方面110项年度创新任务清单,其中64项为我市自主创新事项。健全政策配套制度。发布《“一业一证”行业综合执行服务规范》《涉审中介服务事项网上运行和管理规范》。发布全国首个《优化营商环境标准体系要求》,先后制定8项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标准。开展《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前期调研,将改革举措、实践经验上升到专门行政法规,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保障支撑。实现政策精准推送。优化升级“泰州通”服务平台,集成各类涉企服务端口,建立全市统一的涉企政策库,通过平台精准解读。上线“企业码”和“政策计算器”,利用“政策早餐”功能,定期更新播报各类惠企政策,实现惠企政策的精准推送,提高政策落地的覆盖面。

释放发展活力,打造运行顺畅、公平有序、标准规范的市场环境。市场公平、公正、透明,资源配置就有效率,市场主体就有活力。泰州市以市场主体为中心,稳就业保民生、引项目促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招标投标改革。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办、不见面”,今年前三季度,不见面办理率占比99.9%,减少投标企业往来费用8600万元。全面推广电子保函在工程招投标领域的应用,实现全市范围内工程招标所有行业全覆盖。搭建“中标贷金融服务平台”,为全市13家中小微企业成功融资3亿元。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建立健全涉企乱收费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开展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及各类评比达标专项整治行动。印发《泰州市中介机构五公开服务规范》,组织全市中介机构及行业协会收费大检查,明确11个方面重点检查内容,做到应查尽查、应改尽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今年以来,累计减免各项税费151.59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64亿元,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2.25亿元,进口国关税减免3.87亿元,省级“智改数转”诊断资金1800万元,减免房租5446万元,返还小微企业二季度工会经费2993.76万元,降低中小微企业担保和再担保费5692万元。

聚焦便捷高效,打造一门即办、一网通办、一窗全办的政务环境。流程简不简、审批快不快,是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最直观感受,直接影响他们对这个地方的“好差评”。泰州市着力构建标准统一、智慧便利、共享开放的政务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创新打造12345热线“总客服”,在全省率先完成国家、省热线整合,实现全天候人工服务,相关做法在全国推介。制定《泰州市深化“一件事”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施方案》,做实50个重点“一件事”改革事项,审批时限压缩60%,办件量超过50万件。在全省率先出台《企业“一照多址”备案登记管理办法》,不断拓宽“一照多址”适用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全市已有300多家企业受益于此项政策。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积极探索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审批服务“超时默认制”,对在承诺时限内未办结的项目和事项,其产生的责任后果由超时限的单位负责,由此倒逼部门主动做好业务指导和跟踪提示,实现行政审批事项提交材料减少50%,环节减少50%,时限压缩60%。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取消34项、承接25项行政权力事项,将依法设定的414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提升线上服务能级。推动“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不动产登记“四个一”服务、“泰税云”智能沟通咨询平台建设等做法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出台《泰州市场监管行政许可“远程评审”工作规范》,评审周期平均节约60%。持续完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打造34个基层为民服务中心示范点,全面建成“城乡3公里综合便民服务圈”,推动各层级、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互联互通,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护航企业成长,打造服务高效、执法严明、诚信守信的法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政府,对于营商环境有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泰州市着力推动事项办理由“找关系”向“讲法治”转变。规范监管。在全国率先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统筹26个市级机关部门制订100项联合抽查计划,确保市级部门联动、联合监管全覆盖,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开展“护苗行动”“金试纸行动”“金标行动”,对疫苗、检测试剂、出口医疗器械进行全覆盖、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扎牢疫情防控网络。诚信守信。坚持“信用+服务”,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率先实施信用修复告知制度,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简化企业信用等级修复流程,1个工作日内完成修复初审决定和异议申请本级审核,被国家部委推介。柔性执法。建立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轻微违法容错机制、违法主体救济机制、市场维权应急机制三大工作机制。出台全国首部“首违不罚”地方标准,将柔性执法与严格监管有机结合,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提供容错纠错的宽松环境,共办结减免处罚案件153件,累计减免处罚1326万元。

构建亲清关系,打造亲商安商、资源集聚、健康宜居的人文环境。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也是一个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让泰州成为客商和人才愿意来、方便来、想常来的美丽城市。制定政商关系清单。印发《关于规范政商交往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明确政商交往九条“正面清单”及九条“负面清单”,以制度形式厘清政商交往边界,划出政商交往的“安全区”和“禁区”。成立营商环境“亲又清”观察员专班,举办市民问政、代表委员问政、媒体问政等系列问政活动,鼓励企业和群众参与监督,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开展百日攻坚行动。针对吃拿卡、以权谋私等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开展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重点聚焦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会、行政执法、政务服务领域突出问题和企业、群众反映的其他突出问题,深挖一批问题线索,查处一批突出问题,通报一批典型案例,消除一批难点堵点,形成一批经验做法,完善一批体制机制。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打造“一轴一核三极三城”城市重点发展片区,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补齐市政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建设短板。完成高铁枢纽片区规划,扎实做好西环快速路选线和加密改造方案、科技创新服务先导区规划建设方案。强化“一网统管”,巩固社会治理基础,推动服务力量和管理资源重心下移,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网络众治和整体智治的互保并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