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都昌县充分利用沿鄱阳湖拥有丰富水资源的优势,将小龙虾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贫困村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亮点产业,脱贫攻坚一项重大工程来抓,形成了生态养殖、苗种繁育、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贸易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小龙虾已成为都昌农业经济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大产业。近日,记者走进都昌县探寻其小龙虾产业致富之路。

江西明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位于都昌县土塘镇,是该县重点生态农业招商引资项目,2019年,该公司小龙虾产量达60∽80万斤,年产值近1000万元。走进该公司基地,只见上千亩的稻田与鱼塘、环沟纵横交错,连方成片。田间,“铁牛”来回穿梭,轰鸣声惊起一群白鹭,在空中盘旋数圈后,又落到不远处的水草上栖息觅食。

龙虾致富经_致富经小龙虾养殖技术_致富经小龙虾

2019年江西明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小龙虾产量达60∽80万斤,年产值近1000万元。小龙虾产业直接带动周边16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支柱。

“我们基地实行‘虾稻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即每年6月至10月份种稻,11月至来年6月份养虾,每亩利润可达3500元,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渔粮双赢’。”该公司负责人李彬介绍说,这种模式不仅能增加收入,同时稻田养虾意味着不能洒农药、不用除草剂,稻谷、小龙虾都是绿色农产品,非常受市场欢迎,直接销往江苏、浙江等地。

“虾稻共作”不仅把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绿色高效发展道路,还为当地村民脱贫奔小康找到了一把“金钥匙”。“我们雇有长工20余人,短工100余人,取虾工人每天收入有150元,都是周边的村民。”李彬告诉记者。贫困户聂珍达3年前来到该公司基地务工,每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加上妻子做短工,现在夫妻二人的年收入已经超过5万元,早在2018年就实现了脱贫。

小龙虾产业也为当地渔民“洗脚上岸”转产就业提供了契机。村民李映镇在去年初结束漂泊的打鱼生活后,来到该公司基地开始了稳定的“上班”生涯,下午投放饲料,凌晨捕捞小龙虾。“上个月我拿到了5000多元,这一年下来,可比打鱼挣得多。”说起现在的生活,李映镇笑得合不拢嘴。

同时,该公司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辐射和带动周边农业走产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为宗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直接带动周边16户贫困户以基地务工、土地入股、直接养殖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2018年当地贫困户人均增收2万余元,小龙虾产业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这是都昌县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逐年延长、湖体年年“清瘦”,鱼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世代沿湖而居的都昌渔民“靠湖吃湖”的传统生存方式在新形势下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渔民需要“洗脚上岸”。如何让渔民离湖不离水,养殖小龙虾是引导贫困地区渔民进行转产转业的最切实际的扶贫项目。

在政府出台的奖补政策引导下,很多沿湖群众从事小龙虾产业。2019年,全县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12.2万亩,其中虾稻共作养殖面积7.2万亩,低洼池塘、港、堰和大水面养殖面积5万亩。其中,集中连片500亩以上中标准化生态种养基地18家,千亩以上虾稻共作种养基地5个,养殖范围实现了24个乡镇全覆盖。2019年,该县小龙虾总产量达1.81万吨,年产值可实现5.79亿元。随着消费市场持续放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养殖大户和养殖企业在苗种繁育、冷链物流上也实现了新突破。据统计,该县小龙虾虾苗交易量达32.5万斤,成交额在650万元以上。

都昌县小龙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向国家工商总局和质监总局申报了“都昌鄱湖小龙虾”地理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与中国水产协会、江西水产协会共建了科技服务站。将小龙虾养殖纳入国家特色农业保险。与永辉超市、京东、盒马鲜生建立了电商销售模式。引进经济实力雄厚、先进养殖技术的外地客商22家,养殖面积超3万亩,带动贫困户835户。成立了都昌县小龙虾产业协会,发展会员135名。小龙虾产业已成为该县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商乐/文 欧阳海员/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