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养殖大闸蟹奇招连连,解决困局,一地生三财。他依靠稻蟹鱼年收入1000多万,所养大闸蟹一斤能够卖到100多元。老周开发了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稻蟹共生,蟹鱼共存,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效果。聪明的老周如何能够在一亩地中收获三份财富?他是如何找到发财之道的?
周金明饲养大闸蟹出现意外
老周全名周金明,土生土长的浙江江山人。此前,他经营一家饭店,每年收入不错。在大闸蟹上市的季节,老周发现,虽然大闸蟹价格很高,但很多客人偏爱这口鲜美,吃的津津有味。光是他开的小饭店,一天都能卖出1000多元大闸蟹。
可想而知,养殖大闸蟹利润丰厚。心血来潮的他关门闭店,转行开始规模化养殖大闸蟹。由于对大闸蟹一窍不通,他特意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浙江养殖大闸蟹历史悠久,而这种小家伙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必须水质优良,无污染。
于是老周开始寻找水源,在江山市到处考察,最终发现一条小河流很适合养殖,河里基本上都是砂性土。
砂性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能够过滤掉水中的淤泥,有效提高水质,还可以清洗大闸蟹的底部。养出的大闸蟹腹部洁白,品相良好。
接下来,他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养殖事业,拿出多年的积蓄,购买了优质蟹苗。大闸蟹也很给力,个头一天比一天大。为了更好饲养大闸蟹,他住在了小河附近,只为早上起床能够第一时间赶到河边,看一眼河里的小宝贝。
一般大闸蟹的生长周期为1到2年,3月份,老周将蟹苗投入到河流中,来年9月就可大丰收。然而,在6月份出现了一件让他始料未及的事情。
他发现河中的大闸蟹不如往日活泼,更恐怖的在于,打捞了很多死蟹。而死去的大闸蟹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的背上有一个小洞。
老周仔细观察了水域情况,发现河里并没有大闸蟹的天敌。按道理说,小家伙们应该在水中无忧无虑长大。遭受这种灭顶之灾,说明伤害它们的应该是河外生物。
为了找出罪魁祸首,老周连续几天蹲守在小河旁,仔细观察周围动静。最终,他找到了凶手。原来,河流附近生活了大量的白鹭,白鹭经常会到河里寻找食物。
前期,因为大闸蟹比较小,脱壳的时候可以藏在水草中。到了6月份,它们个头很大,再次脱壳已经无法藏到水草里。因此,成为了白鹭的盘中餐。
白鹭吃螃蟹
周金明为此特地请教了经验丰富的养殖户。大家告诉他,这种情况很常见,一般会用网将水面罩起来,这样做又便宜又省力,一举两得。
可老周觉得这个办法并不是最有效的,想要另辟蹊经,找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但是他没有任何头绪,无从下手。有人无心说了一句话,让他找到了办法,每年还多赚10万元。
身边一个朋友,无意间提了一句稻蟹共养,表示自己在新闻上看到有些地区的人们会在蟹塘里面种植水稻,老周觉得自己也可以效仿这种方式。
当时一亩稻田可以产出500多斤水稻,他承包的水域有100多亩。算下来,每年能够产出5万斤水稻。
2012年,老周开始在蟹塘种植水稻。6月份是大闸蟹脱壳的关键时期,这一次,因为有水稻的保护,白鹭无法吃到大闸蟹,死掉的螃蟹越来越少。
赚两份钱并不容易,打理完螃蟹,他还要管理水稻。100亩田地太大了,老周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请了大量人工,插秧除草。
眼看着水稻结出稻穗,坐等着丰收。可7月份,江山市迎来一场大暴雨,蟹塘里面水太多了。养殖基地全部被淹没,所有的水稻被水泡烂了,很多螃蟹也从河里流走了。
一下子让周金明亏损50多万,妻子劝他及时止损。可他觉得一次失败不代表什么,向银行借款30多万,接着投身于稻蟹事业。
老周首先在基地修建水闸,其次,提高防洪堤。之后,一旦遇到暴雨天气,他就会在水塘边观察情况。如果发现水位过高,立马打开排水口放水,每次只有水位降到安全范围,他才放心。
辛辛苦苦一年多,2013年,老周终于赚到大钱。10月份,他的大闸蟹正式亮相,因为生长环境较好,所以大闸蟹质量要比别家更好,通过螃蟹壳的间隙就能看到黄灿灿的蟹黄。消费者很喜欢这种蟹黄饱满的大闸蟹,愿意以高价购买。他的螃蟹卖出了100元一斤的天价,水稻也迎来了大丰收。这一年,收入高达130多万。
找到解决方法
当时,老周地里的水稻只要栽下去,第二天绝对会死掉。事情太过蹊跷,为了让水稻能够存活下去,他一共插秧5次,但是第5批水稻也死掉了很多。
周金明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开始检查稻田情况,发现很多死掉的水稻都是被某种生物咬断了。仔细观察下,他发现死掉的水稻上都依附着许多粉红色的小球,这些粉红色的小球是福寿螺的卵,繁殖速度很快,几天时间,稻田里遍布福寿螺。
老周特意请教了村民。村民告诉他,水稻地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打农药。他的稻田里还养着大闸蟹,不能使用农药。没有办法,只能请人工抓螺。抓了很多天,花了很多钱,效果微乎其微。
这时,他灵机一动,想到当时解决死蟹问题,利用是白鹭的克星,水稻。如果自己能找到福寿螺的对手,没准还能多赚一份钱。
他请教了农业专家。专家告诉他,可以在稻田里养鱼,鲫鱼、鲤鱼可以吃掉福寿螺,草鱼可以吃掉稻田里的杂草。
老周兴高采烈购买了一大批鱼苗,将鱼苗投放在基地里。没过几天,水稻又死了一大批。原来,是他投放的鱼太大了,刚插下去的秧苗又很嫩,就被一些大鱼吃进了肚子。
于是老周将大鱼换成了小鱼,基地就形成了鱼吃草、吃螺的景象。一些小鱼活动能力太弱,会被大闸蟹吃掉。而活下来的鱼,个个肉质鲜美,体质好。
他的基地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无需过多投放饲料,稻蟹鱼都能够生长的很好。现在,一亩稻田有500多只大闸蟹,1000多条鱼。老周完美实现了一地多用,一地赚三份钱。2020年,他的基地扩大到1000多亩,年收入高达1000多万元。
老周在养殖方面非常睿智,能够用克星的办法解决难题,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基地里的水稻、大闸蟹、鱼和谐共存,每年都为他带来大量的财富。
他用自己的智慧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达到了最佳效益。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这样,在难的困局,都能够找到破解之法。你觉得周金明聪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