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博写作|核心发表QQ1548927986《平均数》教学设计(江苏省2009年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2~94经历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会利用图形直观估计平均数,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3)揭示:要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就是要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就是平均数。列式计算:5+9+8+6=28(个)284=7(个)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算一算:11+4+8+2+5=30(个)305=6(个)男生中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多?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少?女生中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多?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少?(3)小结: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大家都相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1)出示游泳馆录像并配音:一天小明去学游泳,这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130厘米。小明心想:我身高145厘米,下水学游泳不会有危险。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想得对吗?3.利用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特点判断平均数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1)出示并配音:《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规定:心跳次数平均每分钟在120~200次为运动量适宜,低于120次为运动量过小,高于200次为运动量过大。我们对小明在游泳过程中的心跳情况进行了统计。(出示:心率情况统计表)次数第一次第二次160第三次180第四次170第五次140心率(次/分)(3)他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不可能是下面哪个答案?为什么?(2)出示郭晶晶的照片和她与另一位体坛明星的平均身高的虚线(虚线比郭晶晶矮)指一指:另一位体坛明星大概有多高?(3)出示郭晶晶的照片和她与另一位运动员的平均身高的虚线(虚线比郭晶晶高)指一指:这位运动员的身高大概在哪里?(4)出示新浪网上的NBA排行榜想一想:姚明的总得分比特里要高,为什么他们的均分却相等呢?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说第一个环节。1、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且有多种变换形式。

认识轴对称图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3、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是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初步感知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设计剪对对称图形的情景,又激起了探索对称图形的热情。2、演示法:充分借助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也是本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法。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为手段,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安排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两幅图像,第一幅图像不对称,第二幅图像对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一比,哪幅图像美,为什么?学生肯定会说,第二幅图像美,因为第二幅图像的脸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时我巧设悬念——像第二幅图像一样,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在教学上称为什么图形呢?通过本书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弄明白的。(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初步感受了对称美,让学生说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我出示一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体(蜻蜓、树叶、蝴蝶、面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看看这几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这几个图形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种现象在数学称为对称,同时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物体是一种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头脑中的知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两种对称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将这两个图形对折,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通过对折学生肯定会发现这两个图形对折后左右或上下完全重合,这时我在黑板上板书(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全)。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因此,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我安排了学生剪一剪纸活动。在这一环节里,我先提问:同学们,通过你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你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接着指导学生看看教科书上是怎样做的,然后我以教科书68剪衣服为例进行示范指导,边示范边告诉学生剪对称图形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第二步照画好的虚线剪;第三步将对折的纸打开就成了对称图形,通过老师的直观演示,学生一定能领悟出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可能剪出了一棵对称的小树,也可能剪出了一颗对称的爱心,还可能剪出了一个对称的小葫芦。我把学生的作品依依展出,让学生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通过实践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展出学生的作品后,我让学生观察展示的作品,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中间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几个图形的中间有折痕,老师从轴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引出对称轴。(折痕——对称轴)在学生认识对称轴后,我就重点指导学生画对称轴,画对称轴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以展出的小树为例进行直观演示,老师边画对称轴边告诉学生,对称轴画在对称物体的中间折痕上,强调对称轴用虚线表示,同时指导学生画在自己的作品上画对称轴。

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学生认识对称图形后,让学10生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学生可能会说,教室里的黑板课桌是对称的,窗户是对称的,家里的玩具小熊)让学生畅所欲言,体验学习的快乐。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艾老师在本节课开始时,先让学生来猜一猜发到的古文中有几个字,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另外,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有几个字,也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的基础,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后,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已经会的,就 不必过分强调,对于学生还未理解的,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 二、注重学生对于1000的概念理解 100以内扩展到 1000 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 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 1000 之前,蔡老 11 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 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 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 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 地数,最终引出 10 个一百是1000。

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 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 1000 这个概念,已经相当深刻了。随后,蔡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 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 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 再一次强化了1000 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 的感受 与认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 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蔡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 1000 以内数的组成,通过 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 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0 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