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书友_王锋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最早阅读有着“山药蛋作家”之称的赵树理的小说《三里湾》,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于一本五十年代中期的初中课本《文学》(就是如今的《语文》)中读到的节选。课本所选的文章很长,有几个章节的篇幅,但因为是精选的主要章节,所以故事读来引人入胜,这对于当时还不认识繁体字的我来说还真费了不少功夫。
那时就认定了这部原著应该是个长篇,也想有朝一日读到原著全貌。然而岁月荏苒迁延至今,在去年底终于掏得一册一九八零年重印本,却只有薄薄的二百余页,不到十五万字,应该属于中篇才对。
遗憾之余展卷读来,却又不得不佩服赵树理的生动文笔。故事的背景是在山西山区,这是赵树理十分熟悉的地方,并且作者所用的文学语言又是十分大众化的朴实语句,符合一般大众的欣赏习惯,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小说的故事是围绕着三里湾村在扩社和开渠这两件事上展开,通过对富裕中农“糊涂涂”马多寿一家的自私自利以及村长范登高走资本主义道路所做的一系列斗争,其间还描写了几位青年之间的感情纠葛,刻画了玉生、灵芝、玉梅、有翼、满喜、小俊等人物群像,故事情节描写得生动有趣,一些人物刻画得也是比较丰满。故事的结局当然很圆满,合作社扩大了,开渠也提上了日程,自私自利的马多寿一家入了社,范登高走回正道,几对有情人也终成眷属。然而,正像作者在“后记”里说明的,为了配合宣传农业社这个新生事物,在写作时难免有些“赶”,所以对一些人物的描写都失之于简略,许多人物只是出场一两次或一笔带过便没了下文。即使对于在书中本应成为正面的起主导作用的支部书记金生、社长张乐意等人物的刻画,也远没有作为负面人物的“糊涂涂”“常有理”“惹不起”“翻得高”等人物刻画得丰满生动,这样就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另外还有一点,即作者花费了整整四章的篇幅,描写了何科长领着副区长张信巡视并介绍三里湾全貌的内容,笔者认为,如果本书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在扩社开渠之后还会有更多的故事情节来展开描写,那么这四章的内容可以作为前提或伏笔是必要的。然而,作为中篇小说的《三里湾》,在描写到扩社和决定开渠之后便结束了,那么这四章内容就成了画蛇添足,若非写不可,可以写数页的内容简单交待一下。由此不由得想到了根据本书改编拍摄的电影《花好月圆》,显然,电影的改编比原著情节更加精炼,人物刻画更为生动,特别是有效的改变了原著人物主次颠倒的弊病,加强了正面人物的刻画,使影片的艺术效果大大高于原著。
本书写作出版于解放初期,又是赶任务之作,虽然有些许不足,但在当时的同类题材的作品里依然不失为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之作。
——2022.1.22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