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秦艳华实习生孔珊珊
24日,经过连续2天的相关数据测量、对比,石柱镇上杨村的“三丘试验田”验收结果出炉,两丘“稻田养泥鳅”亩产值超万元,一丘单纯稻田亩产值2000元,“一田两用”比“一田一用”效益高数倍。
22日,由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的专家、市农业局、水务局、财政局等部门组成专家组,亲临上杨村三块“试验田”进行验收取证。
这三块“试验田”分别是两块“一田两用”水稻泥鳅混养模式、一块传统水稻种植模式,而其中养泥鳅两丘又有区别,一丘养殖密度为55公斤/亩的杨忠明田块,另一丘为70公斤/亩的杨章威田块。
测量结果显示,杨忠明每亩收获干谷491.81公斤,泥鳅150公斤,亩产值达9580多元;杨章威每亩收获干谷581.47公斤,泥鳅210公斤,亩产值13000多元;传统稻田每亩收获干谷510公斤,亩产值1000多元。
“稻田养泥鳅效益确实可观,但目前技术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连续探索“种养模式”3年的杨章威说,与前两年相比,今年上杨村探索新模式的农户收入普遍高于往年,均克服了防逃、防偷、防鸟的“三防”技术难题,基本实现了亩产值达万元的目标,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效益。
杨章威说,经过3年新模式探索发现,养泥鳅稻田喷药成本比普通稻田省3倍,最多喷1至2次,受安全限制,需用低效无毒产品;而传统稻田一般喷5次,对农药的选择范围会更广。这样一来,新模式下种植的稻米售价高于普通大米,比较适合大户种植。
“最终的对比数据还有待精确验证,但根据其它地区的试验结果显示,泥鳅养殖密度以每亩60公斤为最佳。”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金华执行部专家说,上杨村“一田两用”试验经3年探索,种养结合模式技术日趋成熟,有望明年向金华地区各县市推广。
据悉,目前上杨村“稻田养泥鳅”种植模式已列入了金华市农业的重点项目,并连续两年获得了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的5万元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