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丽娟 特约记者 王东) 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零星、少量种植发展到10万亩以上。

盛夏,漫步在罗场乡坪窝村中药材基地,尽收眼底的是一片郁郁葱葱,扑鼻而来的一股药材味。基地里,村民们忙着割草、施肥,一派繁忙景象。

该基地位于罗场乡坪窝村与朗溪镇白沙村的交界处,海拔1180米,气候宜人,得天独厚的环境十分有利于中药材繁殖生长。2013年,该村村民陈进流转3000多亩撂荒地,结合市场需求,采用套种、仿野生的种植方式陆续发展了黄精、缬草、桔梗、续断、博落回等精品中药材,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基地现在主要种植的是黄精、续断、博落回等药材,都是和公司签订的协议。” 今年69岁的彭贵是罗场乡两河村村民,自基地开始挖建以来,他就来这里务工,如今,他还承担起了基地管理工作,每年收入3万余元。

据悉,该基地与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贵州苗药等省内外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购销协议,产品供不应求。自基地建成以来,已产销药材300多吨,创造了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

据罗场乡党委副书记田强介绍,近年来,该乡围绕全县2+N产业布局,按照山上茶果药烟,山中林竹种养,山下生态水产的发展思路,发展黄精、博落回等中药材,全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目前,全乡发展中药材3500亩,产业覆盖坪窝、两河等周边村寨。

按照“项目+企业+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印江以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为依托,采取规模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利用现有丰富的仿野生中药材资源,积极鼓励和支持群众发展中药材。

“我们村现在有黄精2700多亩,全村280多户参与种植黄精。”杨柳镇白虎咀村党支部书记付洪印说。该村采取支部领办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示范带动模式发展种植中药材,群众参与率达90%以上。

在该村挂榜山2700亩的黄精中药材基地里,59岁的邓国仙正在锄草。这些年来,一向勤勤恳恳的她不仅积极参与合作社管理,还从中吸取经验,把技术带进自家的土地里。

“以前山上到处都是野生黄精,闲时也会挖了拿去卖,村里发展黄精种植后,我也栽了4亩。”邓国仙把自家的药材管理好后,便到基地务工,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

2019年,印江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中药材产业重点县,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重点支持发展黄精、金银花、青蒿等特色优势品种,实现了中药材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印江中药材种植覆盖全县12个乡镇82个行政村,全县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保有量面积达10万亩以上。形成了以贵州和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印江民康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刀坝华兴专业合作社、印江盖头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为骨干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各类经营主体20余家。

下一步,印江将进一步加强中药材加工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文章,打好中药材“经济牌”,算好中药材“收入账”,大力发展特色富民的中药材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