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二中学

深化大数据应用推进个性化教学

南宁市第二中学智慧课堂初阶训练营首场培训课展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各个教学环节。

数字教育资源是发展与完善新型教育体系的基石,南宁市第二中学坚持“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的思路,围绕“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教育改革,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作为自治区级和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南宁市第二中学的信息化建设已处于广西较为领先的位置。

搭建魅力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提高教学应用效能。南宁市第二中学通过建设完成智慧教学类应用系统,实现核心教学业务的信息化;通过建设完成新高考走班排课系统和选科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辅助教育政策制定和选科决策;通过建设校园大数据管理中心,整合分析校园各类信息数据,为学校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和授课教师进行精准教学提供数据支撑。

绘建大数据精准教学模式图谱,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数据化、可视化、个性化。南宁市第二中学构建了智学网大数据精准教学体系,通过对考试、课时测验、练习等数据采集和可视化处理,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科学情、及时开展精准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知识点跟踪、个性化错题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复习质量、夯实学科基础实现“个性学”。

构建7步精准教学管理模式闭环,让大数据更加精准并高效地服务教学。南宁市第二中学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包含协同备课、教学研讨、智慧课堂、教学检验、学情分析、个性指导和决策研判7个模块的教学管理模式。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契合教学实际需求,深度融入教学流程,通过全场景过程性动态数据采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业评价体系,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与变革,有效改进教育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十四五”期间,南宁市第二中学将继续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把以大数据精准教学为核心的智慧教育从“辅助”角色转变为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引擎”。

(莫俊 张晨曦 林边菊)

南宁外国语学校

三翻三步六环节互教互学常态化

南宁外国语学校开设智慧班利用平板互动教学。

南宁外国语学校通过积极探索,构建了“三翻三步六环节”的互教互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336课堂教学策略。“三翻”即在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从教学形式、教学角色、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翻转。“三步”指的是学生课前观看微课,完成导学案,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六环节”即学情反馈、问题导入、合作释疑、展示交流、检测补漏、总结提升。

学校实施了“互联网+”背景下互教互学课堂教学班常态化教学管理。制定个性学习安排表,对“双互”课堂教学教研工作常抓不懈。如成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组织教师参加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培训等。

多举措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前置任务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并通过培养学生定计划、时间规划的习惯和强烈的目标意识、效率意识,使学生具备高质量的深入复习能力。

课后个性化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充分利用北京四中网校爱学平台上的习题库、AI测试等,基于大数据引擎体现学科内所有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关系,根据学生在平台中的学习数据,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路径与学习内容。与此同时,学校还会针对学生实际需求进行不定期的学习方法培训。

学生的自学是依托教师所推送的任务进行。因此,学校一方面加强任课教师对课改理念的学习培训,一方面加强教师教学应用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南宁外国语学校通过制定“互联网+”背景下互教互学课堂教学技术路线图,明晰了教学方案的实施路径。学校还依托南宁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比赛,推进“双互”课堂教学改革。

(莫俊 廖子毓 黄光金 刘小云)

南宁市高新小学南校区

科技筑梦创未来教育科研结硕果

南宁市高新小学南校区的孩子们享受人工智能创客项目带来的快乐。

南宁市高新小学南校区致力于推进全校师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将“创新教育”,列为学校“高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引领性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试点学校(创客教育)”,该小学南校区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与创客教育和课程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创客教育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优势,逐步在创客课堂中进行创新创客教育的实践,打造融合式创新型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定框架,构建课程体系。学校构建了“幸福高新”五育融合创客教育实施框架。以学校实施创客教育的共同愿景和整体规划为核心;以分别是创建创客教育环境、培养创客教育骨干教师、建立家校社区多方协同模式、构建创客课程体系为实施路径;以培育创客文化、组建创客团队、完善创客激励机制为保障机制。

学技术,促提升。自从成为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引领性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试点学校(创客教育)以来,学校经过课程学习、校内外听评课等方法,通过高标准的试点学校创建课题的实施,促进全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建构“六个一”校本创客教研模式。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对于创客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创客活动的能力,丰富了校本创客教育的内涵。

课题引领提素质,科研先行促成长。该小学南校区各学科教师积极将创客教育与学科融合,申报的市级、城区级课题顺利开题和结题。

赛技能,磨真功。学校的创客教学赢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可,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级赛事,屡获殊荣,为后续的创客教育开展积累了经验,鼓舞了信心。

经过学校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该小学南校区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创新了学校课程建设内容,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莫俊 廖子毓 王毅)

南宁市玉兰路小学

内主外联双循环智慧教育助发展

南宁市玉兰路小学语文教研团队参加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讲学暨教研组信息技术研讨展示。

南宁市玉兰路小学自建校伊始,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采用“内主”+“外联”双循环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创了“建设+融合”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截至目前,玉兰路小学已荣获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全国中小学创新教育试点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等13个国家级称号。

内主研究,凝练特色,构建育人体系。学校以校名为基础展开内涵延伸,设计了玉兰育人文化体系,并总结出了六堂、六节、九大好习惯的“六六九”玉兰文化品牌,并围绕玉兰文化体系指导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

智慧课堂模式探索。智慧课堂目标定位方面,借助玉兰育人文化体系,建构“三环交互、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目标体系。智慧课堂模式设计方面,依照“打破”原则,打破课堂边界和学科教学边界,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依照“建设”原则,将智慧平台融入学科课程和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依照“遵循”原则,按照“课堂环节框架”设立6个课堂研讨环节,采用“学案导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展示总结、平台测学、精准反馈”的模式实施。

外联助力,建设智慧校园,推进智慧教育高效发展。硬件建设方面,智慧校园建设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密切联系教育部门,抓住与广西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共建、信息化融合高效创意课堂各类比赛的机遇,顺利完成智慧校园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方面,学校结合课改和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需要对软件进行了筛选。校园信息资源库建设方面,建立了包含本校老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入融合的优秀案例、录制的优秀课例、微课、课件、知识点等教学材料的教学资源库,丰富了教学素材,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共享。

(莫俊 罗晓 张晨曦)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

深耕课堂教与学聚焦融合内与外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采用“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智慧课堂。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立足“双减”,以“品质课堂”为目标,探索“互联网+”智慧学习环境系统建设的构建。通过对课堂“前、中、后”教师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的深入研究,开展多学科课堂教学的运用实践,形成了“三讨论三实践”的教研机制。总结了智慧学习环境下的“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和“六环”学习模式。“教”与“学”行为的可视化,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改变。

深耕课堂教与学,常态化学术交流。学校以日常教学为抓手,通过每学期开展的智慧课堂展示课,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运用于日常的教学中。师生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激发新活力与新动能,从教育理念革新、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教与学的空间重塑、数智技术赋能增效等方面用大量的课例进行实证探索。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多次获奖,其中周雪薇、邓斯婧等13人次教学课例获全国级奖励,吴鸿丽、邓莉娜、刘肖云、许菊等17人次教学课例获自治区级奖励,10人次教学课例获市级奖励。

课题引领行动研究,形成学术成果。学校在一系列课题研究中,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思考,注重提炼学术成果,从教学环境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创新三方面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吴鸿丽撰写的《“四步”实践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在《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2期上刊登,在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同时,自治区级课题获得“优秀”结题。

学术引领推广,产生辐射作用。学校以研究成果为龙头,向内在全校开展引领辐射,向外在县级、市级、自治区级乃至全国级开设讲座和教学课例40场,辐射约一万人。其中吴鸿丽被华东师范大学评为信息技术培训专家、被自治区教育厅聘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专家,向吉林、云南、四川、贵州、宁夏等省市国培班进行多场专题授课和讲座,得到广泛好评。

(莫俊 廖子毓 吴鸿丽)

南宁市中兴小学

立足“四带”应用构建“三融”体系

南宁市中兴小学“专递课堂”之同步音乐课。

南宁市中兴小学作为广西义务教育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示范校,在学校信息化发展中不断开创思路,立足“四带”应用,构建“三融”体系,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持续稳步发展。

“四带”应用,有收获。学校通过“四带”应用模式的实施,即以培训带应用、以课题带应用、以竞赛带应用、以融合带应用,开创了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摸索出一条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行动路径,融合新技术,变革教与学。

“四带”应用,讲策略。以培训带应用,提升教师的综合信息素养。当前全校配备了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等教学设备,教师能熟练掌握运用。以课题带应用,创建信息化科研浓厚氛围,学校承担的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数字资源应用研究专项课题《数字教材应用促进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获得立项。以竞赛带应用,学校一年一度的“微笑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技能大赛助力教师们的成长。以融合带应用,学校依托兴宁区数字资源应用“三个课堂”的平台,以“专递课堂”“听讲课堂”相融合的模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融”体系,提品质。融合数字德育,立体多维全员育人。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录制、编播,线上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多维立体宣传平台,线下通过校园网、广播系统等渠道推送。融合数字教研,同步课堂互通共享。让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师生能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实现教育资源的重组、共享。融合数字管理,搭建信息交互平台。充分利用国家优质课例资源库、广西空中课堂、南宁市教育云平台等资源分享,实现“停课不停学”。

(莫俊 廖子毓 宋艳萍)

本版图片均由学校提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