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地:江苏农业信息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课题负责人:许和隆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课题组成员:吴标兵、张学浪、李志勇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乡村普遍呈现主体结构性失衡问题,以人工智能推动乡村内生型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相关调查研究及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建议:1.提前总体布局,制定“乡村振兴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紧扣本地现实需求,突出人工智能在乡村振兴中的特色路径;3.注重政产学研农协同创新,“定制”机器人服务于农业生产;4.推进开放式治理创新,借助人工智能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6.大力发展镇域智慧设施,筑巢引凤吸引务工人员和资本回乡。

当前,我国乡村普遍呈现主体结构性失衡,农民工、农村大学生返乡意愿低,乡村只剩下老幼病残群体。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促进乡村内生型发展提供机遇,必将在解决劳动力不足、提高劳动生产率、防止农药和化肥等对人体的伤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组选取苏南、苏中、苏北的8个乡村以及宁夏、湖北、山西、贵州省的4个乡村,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并总结国际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际经验的启示

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梳理,得出如下启示:

1.技术创新是人工智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第一动力。随着现代工业向农业的渗透,欧美、日本和以色列等一些发达国家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形成强大支柱产业和产业链。目前,这些国家在农业优良品种的选育、新材料开发、环境控制、高效栽培及其配套系统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国际农业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主要方向,温室节能、新能源、植物工厂应用研究也受到普遍重视。

2.因地制宜是人工智能变革乡村生产方式的可行路径。由于领土广阔及自身先进的工业技术,美国研究的重点在于规模化作业的机器人。典型代表是美国新荷兰农业机械公司发明的多用途自动化联合收割机器人,很适合在专属农垦区的大片规划整齐的农田里收割庄稼。日本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改善劳动条件和复杂的作业对象,重点研发自动化、小型化和多样化的农业机器人。澳大利亚发明的牧羊犬机器人,能在农场上代替传统的放牧劳力。法国发明专门服务于果园、葡萄园的机器人,几乎能代替种植园工人的所有工作,包括修剪藤蔓、剪除嫩芽、监控土壤、藤蔓的健康状况和水果分拣工作等。

3.以民为本是人工智能赢得乡村幸福宜居的根本前提。乡村振兴,关键在于留得住人。欧美国家乡村也遭遇过空巢化危机,通过以下措施挽救了乡村。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补贴、农业信贷以及农业企业的扶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例如在查理一世时就颁布法令,父母有义务送一定年龄的子女去学徒,费用来自于社会捐赠。法国五分之一的城市社区及农村诊所医生已经能够使用名“电子医生”的远程医疗系统,欧洲多数国家都计划大范围推广。

4.协同参与是人工智能保障乡村治理有效的开放模式。开放式治理,是推动乡村内生型发展的制度保障。在德国农村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充分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在法律的保障下,德国村民积极参与到新型农村的各项建设之中。社区政府通过讲座、集会、媒体以及网络等智能平台,将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村民,广泛向村民征询意见,针对村庄更新提出具体措施。通过平等参与和协商,缩短社区政府、专业机构、专业协会和村民的距离,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保护了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文物古迹。

二、发挥人工智能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政策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中国乡村宽松的物理环境、市场规模大的发展前景和乡村公众对隐私不甚敏感的技术接受,是人工智能产品下乡的利好。基于此,借鉴国外经验,建议如下:

1.提前总体布局,制定江苏“乡村振兴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紧跟世界前沿,准确把握十九大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提前总体布局,制定江苏“乡村振兴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江苏人工智能技术路线图,重点发展医疗保健机器人、生产作业机器人、生活助理机器人、安全监控机器人、病虫害识别机器人和学习辅助机器人。细化《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针对省情,科学规划农业人工智能设备制造方向,率先发展小型化、多种类机器人。

2.紧扣本地现实需求,突出人工智能在乡村振兴中的特色路径。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需求差异,人工智能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有所侧重。苏南地区,侧重于工厂生产机器人和学习辅助机器人。苏中、苏北地区,侧重于农业生产、病虫害识别机器人。在乡村治理方面,侧重于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生活助理、安全监控机器人。鼓励人工智能的区域“单项应用”,成熟一个、推广一个,避免整体考核可能带来的考核扭曲问题。

3.注重政产学研农协同创新,“定制”机器人服务于农业生产。组建“人工智能乡村振兴”机构,通过政府主导和协同,加强江苏本地乡村特色的人工智能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就江苏乡村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共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开发计划。研究对象不单是农业机械,还包括与机械化作业效率有关的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开发。

4.推进开放式治理创新,借助人工智能打造乡村治理新模

式。乡村振兴需乡里人齐心协力和向外借力,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村民驱动”的乡村开放式治理创新模式。一是政府搭建开放式乡村治理平台,利用手机客户端,切实推行乡村政务公开,防止基层权力寻租以维护党群关系,提升乡村凝聚力。二是进一步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乡村互联网络,提高乡村数字包容性、易用性和数字素养;培训农民数字技能。三是利用智慧移动,鼓励企业参与研发乡村公共安全、生活休闲、购物旅游等电子服务。

5.大力发展镇域智慧设施,筑巢引凤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远程医疗、教育有助于城乡协调融合发展。一是应加强镇域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教育。人工智能利用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将使乡村居民在本地享受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孩童拥有平等的信息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二是筑巢引凤,配套小产权的人才公寓,吸引具有一定学历的乡村精英返乡创业。三是以资本置换宅基地使用权,吸引民间资本振兴乡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