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我国已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公共教育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与此同时,还存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范围较小、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不高等问题,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任重而道远。必须抓住机遇、直面挑战,适度扩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范围,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逐步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构建优质均衡、更加完备、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补短强弱,扩大覆盖范围。坚持补齐短板,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针对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方面还存在的覆盖目标人群较少的问题,必须协调处理好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保障和供给水平、政府财政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度扩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范围。要建立健全幼儿资助制度,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免除学杂费,对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免除学费,优先将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纳入资助范围,不断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此外,增加对义务教育落后地区的投入,尽快将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协调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一体化发展,提供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
精准施策,推进服务均等。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公平性特征的必然要求。过去三十年,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特殊群体受教育权仍面临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均衡状况仍然突出。一方面,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全面达标。要科学配置教师资源,建立健全城乡对口帮扶机制,完善城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机制,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一体的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农村数字校园建设,打造共建共享线上教育平台体系,实现优质学科课程资源跨校流转。另一方面,攻克短板弱项,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效率。要推动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优化和完善城乡学校布局规划,合理编制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以中小型城市和镇(县)为着力点优化和完善城市学校布局,灵活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抓住重点,提升服务质效。针对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教育财政投入效率较低以及存在的地区差异,让既有的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并产出最佳效益,应成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效率提高的基本思路。应该看到,数量不等于质量、指标不等于目标、个体不代表全部,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必须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制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探索更科学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健全各级教育预算拨款制度和投入机制,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的流向,以更有效的方式利用财政资金;促进教育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建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水平。同时,也要加大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供必要而稳定的公共财政经费,支持中小学和社区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能力(金羊网 文/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