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战略背景下,全面推进消费能力,成为保障和拉动GDP的主要动力,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GDP贡献率达66.4%,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而同时,消费性贷款也在过去五年时间出现明显增长。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消费性贷款规模为10.44万亿元,到2015年则上升至18.96万亿元,占我国整体信贷规模18%左右。

2016年,消费信贷规模已接近23万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接近120%。在过去的5年中,消费贷款正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消费贷款总规模有望达到30.53万亿。

在国家拉动消费的战略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扶持消费金融的优惠政策,一方面P2P、资产证券化等模式丰富了非银企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国内大数据风控的崛起,使其成为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更多传统金融机构、电商、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涉足其中,形成了繁荣发展的景象。

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2014年交易额达到2602亿元,净收入达到1150亿元,活跃用户数1.05亿元,庞大的用户群为京东提供了消费金融贷款客户源,2014年2月,京东金融推出消费金融产品­京东白条,其主要目标人群以年轻人群为主,用户购物时通过“白条”的方式实现分期支付,且无需任何抵押物,授信额度最高为1.5w元,分期时间从3­24个月不等。

此后,“白条”打通了京东体系内的O2O(京东到家)、全球购、产品众筹,又逐步覆盖租房、旅游、装修、教育、婚庆等领域,截止2016年6月份,京东白条交易额同比增长600%,月均消费金额增长97%。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京东金融的风险也骤然积聚,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这样评价,“我们的团队需要更专注地做风控,同时我们还要控制不良率”。对于京东白条而言,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自身的风控体系,提升风控能力,综合评估用户的信用等级和风险指数,从而进行风险定价及违约概率的预判,减少因用户逾期用户欺诈等风险行为而带来的企业损失。

另一方面在强大的金融科技能力基础上,以用户为核定,围绕用户做更多的产品创新,让‘白条’进一步融入场景、提升用户金融消费体验。是京东金融业务探索的目标之一。

客户名称&投放周期

在此背景下,2016年亿美软通和京东金融签署合作协议,过去多年,京东与亿美软通在企业移动商务服务领域即为合作多年的重要伙伴。亿美始终致力于不断发展创新,多次进行产品创新与业务升级,紧密保持与客户与市场一致的成长步伐,在基于过往成功合作的经验和信任,京东在数据风控领域再一次选择亿美软通亦是水到渠成的合作。

双方对风控、征信、大数据等领域拥有一致的思考与目标,希望打破传统的封闭环境,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优势的互补,充分释放各自的价值,为用户提供新型消费金融体验。

业务挑战

核心用户年轻化,稳定性何去何从

京东白条的核心用户以年轻人群为主,其中包括大学生、蓝领、农村人口,年轻家庭等,其中90后更是成为主力消费人群。在用户所选服务方面,以生活消费为目的小额、短期借贷融资服务较多。相对于这部分人群,一方面资产积累、信用痕迹有限,且多数并无央行征信记录;另一方面,该群体的稳定性、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对此,京东金融希望通过亿美软通大数据平台,在获得用户授权之后,进行多维度的实时数据分析,完善用户行为信息,解析用户稳定性,并根据用户特征,进行风险识别和差异化定价进行精准授信。

庞大流量背后的欺诈风险

“消费金融是从业者的蓝海,也是黑中介、欺诈分子的蓝海。”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说。

京东白条一直是很多欺诈分子眼中的一块“大肥肉”,在日常业务中,疑似恶意欺诈屡见不鲜,存在很多“套现者”、“刷单者”,甚而与“套现中介”合谋骗贷,不偿还借款,或者通过伪造、骗取信息,利用他人信息进行欺诈。

随着时间的推移,恶意用户的“欺诈经验”也在积累,他们的反侦察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不断尝试模拟正常用户的操作行为。针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欺诈威胁,京东金融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有效保护消费者防止其遭受欺诈侵害。

多头借贷乱象,引发逾期忧患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有11%的P2P类消费金融用户最近6个月时间,通过互联网渠道向10家及10家以上的机构有过申请贷款行为。在持牌消费金融或银行线上信用卡,有3­4%的用户在10家及10家以上的机构申请过贷款,这表明多头借贷在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内非常普遍。

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并不健全,官方对于非银行类借贷的数据统计更是空白,同时,行业内个人信贷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也存在考量空间。虽然在2015年京东金融已经完成对1.5亿用户的的信用统计,同时基于自身较强大的电商属性,其违约率也普遍低于行业均值。

但是面对行业这一新生乱象和危机,常规的个人银行信贷数据已经无法满足现在风控体系的需求。

风险用户的重新定义

就京东白条而言,白条贷后阶段,如何将部分还款表现差的用户转化为优质用户,是努力的一个方向。

这其中并不仅仅简单地作为一种支付工具,而是一个消费生态体系而存在,京东金融构建了“白条”的三大业务板块,而贷前、贷中、贷后的流程体系,始终以挖掘客户价值作为终贯穿的主线。

京东金融希望不仅可以有效进行风控管理,同时挖据分析出用户的潜在机会,努力将还款表现差的这部分用户群体转化为优质用户,所以发现用户更多的深层需求与更多商业机会,对于京东和亿美都是新的探索。

项目解决方案

打破边界的数据连接

在京东白条额度定制初期,是按照消费者购买产品类型、交易金额和交易次数等数据信息进行评定,不过这些维度数据并不能够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直观且真实的掌握,以此进行的信用额度审批,最终结果也将缺乏客观性,因此会存在较大的客户违约风险。

亿美软通通过对超过7亿人群的行为数据深度挖掘,输出1400+的基础标签,能够全面解析用户个人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消费行为、兴趣偏好、社交偏好,资产特征、信贷特征等维度,使用户更加立体化的实时呈现出来。

在查询过程中,亿美软通同时支持多维度数据的高效查询分析,对简单查询提供高并发处理能力,利用列存储和内存计算,实现百亿级数据分析的秒级响应,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从而充完善其用户的信用维度。定制灵活的授信策略,减少不稳定因素而带来的信用违约风险。

同时为用户提升审批速度,营造更友好的用户体验,成为京东金融与亿美软通成功合作的共同目标。

典型经验案例_优秀案例经验分享_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

欺诈预防

欺诈是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同时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相较发达国家起步晚,风控体系有待健全,因此所面临的国内外欺诈风险问题更为严峻。

在我们实际的案例中,一些欺诈分子申请地址甚至高达几十组,电话数十个,且反侦察能力很强,其中团伙作案更加专业和猖狂,他们经常变动地址、工作单位的文字表述等手段进行欺诈行为。

亿美欺诈尘埃识别引擎,引入针对地址和公司两个特定领域的智能分词索引算法,结合地址逆向解析匹配技术,实现精准的文本识别功能;,同时根据申请进件的关联性,建立近百种关联关系,通过立体关系网络,可以有效识别欺诈团伙。

同时,常规的欺诈分子会使用虚假身份进行借款,因此身份真实性识别是反欺诈的核心。身份证、银行卡、姓名、手机号四要素如果无误,欺诈概率是其他群体的1/3左右。亿美通过大数据储存用户与各种ID对应的数据库,在用户进行借贷时进行身份匹配,能够及时辨别潜在的欺诈嫌疑用户,其中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的实名ID,以及手机号、地址、银行卡号等准实名ID,或QQ号、微博号、设备指纹(PC或手机硬件设备编号)等的匿名ID。

亿美欺诈尘埃识别引擎帮助京东金融更为快速的发现欺诈“尘埃”,及时减少企业损失。

典型经验案例_优秀案例经验分享_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

信贷全流程预警

亿美软通认为,企业实现风控体系并非针对风险低值的人群,而是要从贷前、贷中到贷后实现完善的风控体系闭环,采用动态定价的方法,随时调整定价情况,当发现风险情况比想象的高或者低的时候,就可以动态调整,最终一旦发生逾期预警,就可以做好催收的准备。这和京东金融的风控理念达成一致。

如何实时获取用户信贷信息,是亿美要帮助京东金融解决的主要问题。

亿美通过特有的大数据信贷挖掘技术,紧密围绕着透明度、好信度、及时度、针对性这五个信贷管理维度,综合体现用户的身份属性,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个人信用变迁,社交关系,公共记录信息6大综合维度。通过对用户个人基本属性,家庭,居住、工作,学历、健康情况,资产情况,消费情况,信贷历史的全面解析,综合体现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协助京东金融在贷前分析用户的信贷情况,对多重借贷用户更为有效全面的洞察。

同时亿美独有的信贷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客观实时的反映出用户多维度的信贷行为,其中重要信息的变迁趋势,将有效的预警贷后信用恶化,贷后失联等风险行为。

其中,数据覆盖范围不仅包含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传统金融和类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而且覆盖了P2P平台、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兴互联网金融平台超过80%以上的信贷信息。

京东金融通过亿美信贷全流程预警引擎,有效的对用户贷前异常借贷,失信借贷,多头借贷有效防范,准确进行偿付能力评估和额度审批。在贷后失联,信用恶化等情况进行全面洞察,灵活制定还款催收策略,大大降低了用户的逾期风险,提升企业决策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