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激发学生思维——基于六节高中英语读写课的案例研究
沈一然
摘要:本文以江苏省高中英语教学观摩探讨会中的六节优质读写课作为研究案例,发现并总结了读写课相较于传统写作课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即阅读文本之后教师通过创造性的题目设计、引导性的写作模板、讨论式的小组活动、启发性的范例展示以及真实的语境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本文也为读写结合课的顺利开展提出建议,包括深层解读文本、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先进的教学方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写作任务以及关注学生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读写课;案例研究;思维能力
一、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将阅读课和写作课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写作技能,在使用写作技能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在这一探索过程中,读写课应运而生。这种新课型立足于在阅读中促进学生思考,夯实学生的写作知识,培养其写作技巧和能力,同时在写作中加强和内化了他们从阅读中所获取的语言知识并反作用于阅读,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需要和兴趣,即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看,读写课可以看成是一个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的转换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学会快速捕捉信息和加工信息,并为以后的交际储存更多的可以随意提取的信息;而写作是主要的语言输出形式之一,是基于广泛、多样性和可理解的大量的语言输入基础之上的(卞金华,2013)。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写作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形式的输出,也是思想内容的呈现,实现形式和意义的完美结合,才能写出一篇好作文。
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传统写作课堂总体呈现出一种重形式而轻意义的失衡现象,很多教师在评阅学生作文时主要关注的是语法错误而非其内容,特别是其思想性及逻辑性,因此传统写作课的开展总体来说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学生缺乏兴趣,写作水平提高缓慢等。教师重视语言质量,轻视思想水平的做法是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质量的重要原因(高秋萍,2008)。诚然,语言课堂应以提高语言为最主要目的,因此写作最重要的是语言形式的输出,但是,只有当语言有了内容和思想的支撑时,生成的文字才更加有意义。正如百瑞特和斯卡达马力提出的“积极”与“消极”写作者概念,只有将写作视为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自我表达的机会,而不仅仅是知识陈述的过程时,才能成为积极写作者以避免肤浅的写作内容,真正提升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简单来说,就是要注重写作过程中的思想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保证写作的思想性,是教师急需关注的。
笔者通过观察江苏省高中英语教学观摩探讨会中的六节优质读写课,发现与传统写作课相比,读写课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一些教师设计的读写课写作任务能引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并产出非常好的写作成果,其中不乏语言精炼,词句优美并且充满思想性的佳作。那么具体来说,在这些读写课中教师运用了哪些手段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呢?
下面,笔者将以六节高中读写课为例,着重探讨这六位授课教师在设计读写课写作任务时是如何启发学生思维的,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二、案例分析与讨论
本读写课使用的阅读材料“What is Life”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位87岁的老人为追逐梦想而进入大学求学,并以自身的热情和朝气等诸多优秀品质感染身边人的故事。该篇文章哲理性很强,文字也很优美,很有思想深度,也极富文学鉴赏性。
基于该篇文章,教师如何设计写作任务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呢?笔者仔细观察了这六节课的写作任务,发现六位授课教师所做的尝试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点:
(一)创造性的题目设计
首先,这六位教师设计的写作任务各不相同,其中不乏极具创意、令人意想不到的写作题目,这些题目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Y老师设计的写作题是:Write a poem of your own understanding of life。此任务大胆而有创意,初看难度很大,因为诗歌形式极富有挑战性,是国内高中写作很少触及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诗歌的写法十分灵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写下所思所想,加之教师之前展示的美文和诗歌的熏陶,学生也能够自然地运用诗歌的韵律感,体现出诗歌的艺术之美,最后的成果也令人欣喜和信服。在此列出两篇学生佳作:
学生A: Life is a song, encouraging and beautiful. Life is water, easy and free. Life is a flute, colorful and enjoyable. Life is a street, with different people and things. We can’t always get what we want to get, we can’t always do what we want to do. But the best thing is that we can have a try. This is life.
学生B: Life is a glass of clear water, you can make it taste sweet or bitter, no matter what condition you are in, the taste of water just depends on yourself. So put things in it with warm heart and when your time is near, you look back and you will have a peaceful smile on your face.
此外,还有S老师设计的二选一题型:故事缩写或给好友建议。这节课的写作任务设计独具匠心,教师开始便给出了情境,让学生以好友的身份给一位心情欠佳的朋友写信,要求学生写的两个题目恰好是信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即事例和建议。此题形式灵活,自由度较高,学生可以根据喜好和自身水平选择题目进行写作,同时还学会了信件的写法,一举两得。还有C老师设计的演讲辞和F老师设计的哀悼词,两个写作任务形式都很新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性的写作模板
有四位教师在写作任务中为学生提供了作文框架或写作模板,这种做法一部分是基于对学情的考虑,以免写作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考虑,因为引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在教师的指导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保留有一定的创作自由。
以J老师的读写任务为例,她设计的题目是:A tip on how to live a meaningful life(如何使生命有意义的小贴士),并给出了以下写作框架和模板:
Paragraph 1: What is life?
Paragraph 2: How can we live a meaningful life?
When it comes to life, I think it is a journey on which people grow up by always finding opportunity to change, so that we will have no regrets.
However, knowing what life is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that one knows how to live a meaningful life. In my opin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ke myself as an examp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sincerely hope my tip will give you some enlightenment.
此写作题目很大,学生如果只看题目就进行写作难免无处下笔,因此,J老师在层层递进精读文本阅读之后,先和学生共同总结中心思想,即“生命是什么”,并以此作为作文的第一段,然后提供了作文的框架和一些从文章中提炼出来的关键信息,降低了难度,也使原来无从下手的题目有了清晰的方向。
相似的做法也可以在C老师和F老师的写作任务中看到,C老师设计的演讲词也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模板:
Part 1: Sum up Rose’s story. (About 20 words)
Part 2: Think of your dream which is just to be given up and your feelings. (20-30 words)
Part 3: Take action to seek your dream encouraged by Rose. (About 30 words)
Hi, everyone! I’d like to share my ideas with you after learning the story of Rose.
As we know, Rose was an elderly lovely lady wh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ose reminds me of my dre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spired by Rose’s story,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t’s all, thank you!
F老师设计的哀悼辞要求学生在第一段中首先介绍Rose是谁,她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二段写自己从她身上得到的启示,最后一段写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这几位教师的写作任务每一部分指令都很明确,按照模板和框架提示,学生知道该写什么,如何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Z老师设计的作文框架,作文题目是My Dream(我的梦想),学生需要根据以下三个问题组织文章结构:
What is your dream?
Why do you have this dream?
How can you realize your dream?
这三个问题组成了作文的三个部分,即写出你有什么梦想,为什么有这个梦想,以及如何实现这个梦想。这种以“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导写作的方式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例如,一位学生写到自己的梦想是环游世界,起因是妈妈给她讲了八十天环游世界的故事,而学习地理、英文、西班牙语是实现梦想的途径,文章结构完整,有理有据,逻辑严谨。
(三)讨论式的小组活动
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是激发思维的方式之一,因为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激活了各个成员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语料,而每个成员间相异的知识背景和语料通过相互碰撞、 相互补充,实现了思维的训练,生成了有意义的写作资源(罗柳梅,2013)。
这六节课中Z老师和S老师的小组活动最具有代表性,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Z老师写作任务之前首先有个“分享”活动,在阅读语篇中Rose追梦的启示下,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你想得到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和“为了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你需要付出什么(如何实现你的梦想)”两个问题,这两个开放式的问题有助于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分享自己的梦想,产生许多有趣的想法。总之,小组合作讨论产生了大量的思维火花,生成了许多写作资源。
与Z老师的设计有所不同,S老师设计的写作任务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即四人一组完成一篇作文,但是他们的写作资源同样是通过小组讨论不断生成的,通过思维碰撞,学生的思路在活动中得到启发和拓展。
(四)启发性的范例展示
范文仿写作为一种写作形式,常出现在写作课中,适当运用范文也能够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类相关的优秀范文,引导他们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开阔思路,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陈立平,2001)。
这六节读写课中,有四位教师使用了范文。其中,J老师和Z老师用到的范例是教师根据写作题目从自己的角度写的事例,从而启发学生思考。而Y老师的诗歌写作任务有所不同,她在布置任务之前让学生欣赏了一首诗,接着让学生用诗歌形式谈谈对生命的理解,由此自然过渡到了写作任务。虽然教师没有明确提出仿写,但学生自发地把这首诗作为范例和仿写对象,而这首使用了比喻手法且形式简洁的诗歌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F老师的写作任务中有一部分也要求学生进行仿写,要求写出“你对生命的理解”。他的范例与Y老师的诗歌十分相似: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s and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 So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our everyday of life to enjoy whatever we get. 生动的例子富含文学性和寓意,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有学生很有创意也很有想法地把人生比作大海: Life is a sea, it is long and enormous. We will come across a variety of difficulties, whatever they are, we should face them with pride.
(五)真实的语境设置
写作任务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体现其交际性,而交际任务的真实性原则可以在读写课中得到极大的体现,因为阅读为之后的写作提供了相关的语境,尤其是当这些信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时,更能激发他们倾吐的欲望(黄媛媛,2010),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字就会富含思想性。
本课使用的阅读材料正是这样一篇贴近生活又充满哲理的文章,可以说六位教师都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设计写作任务时围绕着人生或者梦想这样贴近学生的主题,如J老师、S老师、Y老师和F老师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出对人生的理解和生命真谛的感悟,Z老师和C老师关注点在于学生对于梦想的思考。他们都力求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有思想性的写作。
相比其他几位教师稍显抽象的命题,S老师设计的写作任务在体现真实性原则方面尤其突出,因为她在阅读材料之外又给出了一个基于真实语境的,更加具有交际性的情境——创造出了一个想象中的,因为繁重的学业和对未来的担忧而开始对生活产生怀疑的朋友Leo。学生需要进入朋友的角色,写信开导他。这种真实语境下的写作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学生不但要理解Leo的自述,更需要有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才能为对方提出合适的建议。最后学生写出的作文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有学生建议Leo应更加乐观:I think you should be optimistic. Don’t let these bad things influence your mood, you should often wear a smile on your face and laugh more. Give happiness to others, then you will be happier. You can also watch a drama called Glee in your free time.
说到真实性原则,情感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值得一提的是Y老师在情绪渲染和情感铺垫上做得很充分。她在对课文的讲解和品读中穿插了一些优美而又有深意的格言和诗歌,加上充满感情的语气、动作和表情,学生自然而然沉浸在对人生充满哲理的思想中,之后写出的诗歌也因此有“情”有“义”。
三、思考与建议
虽然过程有差别,成果展示形式不一,但这六节课均体现出了读写课在启发思维方面的优势。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读写结合以读促思考,再以思考促写作的模式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首先通过阅读,增强了篇章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再通过教师设计的多样性的写作活动,如缩写、仿写、感想等写作类型,有创意的写作题材,如诗歌、演讲、书信等,以其富含的交际性和真实性,加上小组讨论迸发的思维火花和范文或模板的适当引导,锻炼了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展现了真实的情感,体现了读写结合对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性。
这六节课中依然有可以更加完善的地方。例如,有的教师为了写作任务的完成度更高,代替学生给出了部分写作观点和内容,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有的教师设计的写作题目较为空泛,或者有的写作任务难度偏大,缺少了一些引导,但通过分层次设计多个题型供学生选择,可以保证层次高的学生得到锻炼,也减轻层次较低学生的压力;有的教师在情绪铺垫和渲染上还可以更加谨慎,稍显激动或略微平淡的语调如果与写作任务的感情基调不同,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进而对基于真情实感的写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读写课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着重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带着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对课文进行思考和感悟,之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最大程度地开阔思路,激发思维,最后产出带有真实感想或有实用意义的文章。对此,笔者为提高读写课激发学生思维有效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要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解读
只有对阅读材料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教师才能够从文章中挖掘出值得深思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为写作做准备,而且不仅要有微观的、句子层次的问题,还要提出宏观的、有关篇章主题的问题,例如,文章的目的、作者的态度、词句的内涵等。
(二)写作前期准备时可进行讨论式教学
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在写作之前多进行小组讨论,并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问题,让不同的思维得到碰撞,以激发更多思维的火花。
(三)教师应注意学习和实践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
如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教师给出题目后让学生集思广益,写出脑海中出现的所有东西,再利用批判性思维决定素材的去留(李瑞芳,2002),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四)设计写作任务时要注意灵活性、多元化
无论是新颖巧妙的语境设计,多种多样的题型,还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题目的选择,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也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活跃度。
(五)注意真实语境和情感的熏陶
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感情教育,将学生思维引向正面的方向,并注重写作任务的真实性,保证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因为有真实写作目的,有真正读者,解决真正问题的写作任务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于燚,2008),从而有效地激发思维。
四、结语
写作的最高目标是形式和意义的有效结合,其中写作者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的必要性,在读写结合这种新型的英语课中,如何才能提高读写课激发思维的有效性应该是外语工作者们需要持续关注的话题。
本文通过对六节高中英语读写课进行分析,发现并总结了读写课在启发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即教师通过创造性的题目设计、引导性的写作模板、讨论式的小组活动、启发性的范例展示以及真实的语境设置等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笔者也根据每节课的改善之处,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包括教师应对文本首先进行细致的解读并提出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多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学习和实践国内外优秀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注意灵活性、多元化的写作任务设计以及关注真实语境和真实情感的熏陶。当然,由于笔者时间、经验的局限,本文存在着许多疏漏和不足之处,衷心希望能够得到各界的批评指正,以帮助笔者进一步地完善研究。
参考文献
[1] 卞金华. 建构框架拓展意义生成文本——基于一节读写公开课的实践与思考[J]. 英语教师,2013(9).
[2] 陈立平. 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
[3] 高秋萍. 英语写作教学的多元视角[J]. 课程·教材·教法,2008(5).
[4] 黄媛媛. 以读促写的英语写作训练模式与具体操作[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5] 李瑞芳. 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外语教学,2002(5).
[6] 罗柳梅. 从一节公开课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英语读写课的有效性[J]. 英语教师,2013(11).
[7] 于燚. 关注写作的真实性,提高英文写作能力[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8(10).
The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An Effective Thought Provoking Teaching Method——Case studies based on six se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and writing classes
Shen Yiran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six reading and writing classes designed by six English teachers at a Provincial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Seminar. It identifies and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class in its efficiency in stimulating students’ thinking a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writing classes. It indicates that by means of designing creative writing tasks after reading, providing with guiding writing template and model essays, organizing group discussion and building real context settings,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class can effectively provoke students’ thinking. The paper also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to achieve a more effective and thinking stimula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class, including having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at first, carrying out more group work, and making use of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designing various flexible writing tasks an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s.
Key words: reading and writing class; case study; thinking ability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