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科技 服务创新 多方共治 确保领先

——构建高水平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之美国经验

编者按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背景下,构建高水平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和战略资源。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应着力于构建高水平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当前,我国质量基础设施水平和效能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典型做法值得借鉴。为此,本报特推出构建高水平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先进经验系列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各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策略,以期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而厚己。

□ 张建侠 郑素丽 申 婧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具有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国际性的特征,是保障社会经济运行的技术支撑、促进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的“世界语言”,被国际公认为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石。

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质量强国,拥有诸多高精尖的技术、高品质的产品和高端品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强大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对其经济和科技的支撑。

一、美国质量基础设施的发展历程和体系构成

(1)美国质量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历程

美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要素出现得很早,如1880年成立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1894年成立的美国保险商实验室。但此时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要素的发展还缺少权威规范、标准的指导,为此,美国开始建立政府主导或授权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技术研究和管理机构。如1901年成立了国家标准局(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的前身),1906年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1918年成立了美国工程标准委员会(国家标准学会ANSI的前身)等。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连续出台多部法案,从政策、经费等层面全面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从此进入了全面建设时期。2000年以后,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科技和新产业,美国更是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全球战略并延续至今。如NIST根据新技术发展趋势、国家目标需求和保证任务实施,持续发布3年战略规划以确保美国在计量科学方面的国际领导地位;ANSI从2000年起,围绕新兴产业的特点和新兴标准化领域面临的挑战,每5年颁布和修订一次《美国标准战略》。特别是在2020年,美国颁布了《芯片和科学法案》,计划在未来5年内为NIST拨款96.8亿美元,给予微电子计量等关键技术、行业及国际标准化研究等领域大量资助,引领关乎国家安全的新兴能力的创新和发展。

(2)美国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美国十分重视法律法规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顶层设计和发展运行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持续推进质量法制建设。1987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质量促进法案》,将质量发展列为国家全球战略。1988年,出台了《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在NIST内增设制造业拓展合作部(MEP)和先进技术部(ATP)。此后,在1901年《NBS机构法案》基础上,通过不断整合和吸收相关法案的内容,形成了一套规范并指导NIST机构变更、授权、重大职能调整、拨款等的法律条款合集,即《美国法典》第15专题(商业与贸易)第7章。针对标准化工作,1982年美国公共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发布了《联邦政府参与制定和使用自愿一致性标准和合格评定活动通告A-119》(OMB A-119);1995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国家技术转让与促进法案》(NTTAA);1998年OMB发布了修订的OMB A-119。根据NTTAA和OMB A-119要求,美国所有联邦政府部门和机构在制定法规、采购和其他涉及标准的工作中必须采用现行自愿一致性标准,把标准作为执行政策目标和行动的工具,以改善立法和政策质量。此后的《美国竞争再授权法案》等法案,持续为战略新兴产业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3)美国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美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视多方参与。在计量管理方面,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国会有权制定度量衡标准,但现行的“统一计量法”是各州协商的结果;除了对涉及消费者利益的商业实行法制计量监督以外,工业、科研、国防部门的计量工作均由本部门协调进行监督管理,即自主管理。为保证全国计量工作的协调和量值的统一,NIST及其主持的美国国家计量大会(NCWM)对全国各州的计量工作进行协调,并通过美国计量标准所会议(NCSL)对美国工业计量器具校准、保障企业计量统一等进行管理和研讨。

美国的标准化体系包含以民间(产业协会)标准化为核心的自愿性标准化体系,为辅助安全、健康等特殊领域法规强制实施而由政府机构主导的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对封闭的军方标准化体系。

ANSI是自愿性标准化体系的协调者,是美国国家标准化活动的中心。它将私有部门和政府部门以及经认可和未经认可的标准制定组织集合在一起,为标准化团体以公平和公开方式制定标准提供应遵循的程序和指南,并批准和发布美国国家标准。

美国的认证管理体系呈现动态、多层次、松散化和市场推动的特征,私人机构、协会、学会等自愿性产品认证被市场广泛接受,形成以民间认证为基础,政府协调和认可的质量认证格局。美国诞生了一批著名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如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UL)、美国电子测试实验室(ETL)、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等。在合格评定活动中,NIST和ANSI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美国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总结与政策启示

(1)重视技术研究和机构建设,引领科技发展

美国高度重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技术研究和管理机构的建设,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协调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NIST隶属于美国商务部,是美国国家层面的计量技术研究机构。2022年NIST获得美国联邦政府拨款超12亿美元。

在标准化方面,美国联邦政府授权ANSI组织和协调美国自愿性标准化体系,负责组织协调国家标准制修订、认可标准化组织、组织建立合格评定体系,并代表美国组织协调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成功沟通了政府标准化体系和民间自愿性标准化体系。我国应重视和持续加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发投入和制度建设,以事关国家重大利益的需求为导向,形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优先研究项目和服务目标,推动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技术组织、协调机构和协同机制,强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技术能力并优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管理。进而提高质量技术创新效率,持续提升计量核心能力、标准应用范围、合格评定领域和质量治理水平,占领产业技术制高点、提升新产业发展水平,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2)鼓励多方参与和服务创新,提升服务效能

美国重视通过多方参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如NIST不仅与高校合作建有联合量子研究所等4个联合研究所,还拥有约3800名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合作伙伴。而且NIST还将其强大的技术能力与创新和工业服务相结合,持续向产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质量技术和业务支持。

近年来,我国统筹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但尚处于积极探索期,为此,应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需求为导向、服务为目标,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完善政府、质量技术服务机构、产业、消费者等之间的联络机制和协调管理机构,以实现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治理,大力发展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等技术能力。

(3)注重国际合作和国际影响,赢得国际竞争

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要素,是国家获取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资源。美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合作组织,如ANSI代表美国,是ISO和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直接参与者,并在其理事机构中发挥了强大的领导作用。ANSI参加了几乎整个ISO和IEC的技术计划,管理了许多关键委员会和小组,并在国际上积极推广美国标准。此外,ANSI还发起成立了国际认可论坛(IAF),通过各国认可机构的广泛交流,促进和实现认证活动及其结果的国际互认。另外,美国还广泛参与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国际合作。《芯片和科学法案》首次提出将NIST作为国际标准制定召集人和联邦协调员的角色,凸显了加强政府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的决心。

当前,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占比还较低,在计量、合格评定等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也还不相称。为此,我国需要加强重点领域的国际接轨与合作,大力推动将我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踊跃参与全球质量安全治理,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中国质量报》【他山之石-构建高水平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国际篇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