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参加一个工作会议,在聆听了领导、专家长达两个小时的分享后,专家开始提问:对于以上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后来,我的领导说:各位按座位顺序逐个发言吧。

领导发话,不得不听。接下来就是每个老师逐个说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我当时特别慌,也很紧张,心里不断的重复:怎么办?怎么办?我不会提问,肯定要闹笑话了。后来到我时我也说了几点想法,但是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因为后面的整个过程我都是在慌张紧张的状态下度过的。

在这之后,我不得不承认,从上学到工作,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是一个会提出优质问题的人,可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景。现在的我才理解个中缘由,答案就一句:因为我不会提问呀。

也许你会说,哪有人不会提问?你在路边碰到朋友,你要问他:吃饭了吗?要去哪儿?上班遇到同事,你会问他:好巧哦,今天也有课吗?夜深人静时,你可能会问自己:亲爱哒,今天过得怎么样?有新的收获吗?

总之,生活里到处都有提问。但生活里的提问大多是轻松提问,在日本作家粟津恭一郎的《学会提问》(实践篇)这本书里,他提出了轻松提问的特点:对方容易回答、乐意回答、惯于回答的提问,这种提问就像闲聊一样。那么也就是说轻松提问可以让提问者和被提问者之间有一个愉悦的闲聊过程,大家可以放松随意的提问和回答,但这种形式最好是在非正式场合中使用,在正式场合中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结果是什么,你试试就知道了。

对于生活里的轻松提问,我自问三十年的生活经历还是可以应付的。但我的恐惧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一提问就头脑空白,一张嘴就后悔,因为说完我就觉得自己的提问层次太low太没有水平。我希望自己能在正式场合提出优质问题,得到精彩的回答。

以前,我希望自己提出优质问题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现在的我希望自己能提出优质问题,出发点早已不同。

1,是希望自己能学会反省,能想事情想到点子上,按照粟津恭一郎在《学会提问》(实践篇)这本书里的说法,优质提问重点在于“本质性”,也就是我所希望的,看任何事物能看到关键点上,因为我觉得那些说了半天也没明白到底他在问什么问题的人太没有水平,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2,是我想靠自己获得新的发现。提问只是一件质疑或寻找理由的过程,优质提问是有意识的思考过程,对人对己都是力大无穷。《学会提问》(实践篇)这本书里提到一个实验。在1999年,一个名叫“选择性注意力”的实验迅速传遍全球。这个实验证明:如果我们的大脑将意识投向某种事物时,其他信息就难以进入。而指引大脑投向某种事物的就是提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是受提问支配的。所以当提问的层次不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显现了出来。

就像前一段时间,王健林的“先来一个小目标”一样,很多人说:我们这些普通人怎样才能实现赚一个亿的小目标?他们把提问的重点放在了“一个亿”这件事情上。

这说明身在当今物质主义的时代,很多人希望自己有足够丰厚的物质,却忽视了这件事情的重心,就是提出一个优质问题:我的小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前者与后者提问的内容也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人生差距。前者把王健林的话当成了一个笑话或者说是一个“梗”,一笑而过,后者把它当成了一个具有引导意义的启示,学习王健林这段话背后的方法,并付出实践。也许我们当下还不能看到两者的人生差别,但当下肯定是两者拉下人生差距序幕的起点。当然,我希望自己是后者,从现在开始学习优质提问,发现自己,发现人生新的可能。

3,是让自己的心境平和起来。去年开始,我成了一名职场妈妈。很多人看了《我的前半生》以后感慨全职妈妈风险太高,我想说的是职场妈妈也很不易。带娃已经够累,但心里还想着工作,娃睡着了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打开电脑准备教案,做科研。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因为疲劳,我的情绪多次陷入难以挣脱的状态,因为我好困,但是还是要工作,因为我想看个电影,但是必须要以一百二十分的细心全程带娃。消极的提问也一直围绕着我:为什么我没有一个有钱的老公?为什么我不可以做全职妈妈?为什么在一孕傻三年的阶段还要创新做研究?

之所以说以上都是消极提问,是因为其本质是因为它的源头是受害意识和消极思想,而不是事情的本质性和关键点。《学会提问》(实践篇)的作者粟津恭一郎认为,优质的提问多是要深挖事物的5w1h,即要从时间(when)、地点(where)、人员(who)、对象(what)、原因(why)、方法(how)五个基本要素提问。

比如说,当我成为一名职场妈妈以后,我遇到了家庭与工作的冲突,如果我学会了优质提问,就会明白自主意识和积极思想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之前的自己一直在纠结自己have to的事情。优质的提问是能够促成发现并引起思考和行动的提问,一直强调have to的事情,依然是受被动意识控制,也很难有新发现。然而,转换思维问自己:你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我才回忆起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有目标当然要付出实际行动,这个行动里包括了我要带娃,工作,创新。

现在的我开始学习优质提问方法,消极情绪少了很多,心境也平和了一些,也许我不会成为一个擅长“优质提问技巧”的优秀之人,但我只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便已心满意足。

你呢?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擅长“优质提问技巧”的优秀之人,还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