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和茶一样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就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生活的味道就会甘甜醇香。”说这句话的是感动商洛十大人物、商洛优秀民营企业家、陕西省脱贫致富带头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超。
一夜思 与茶结缘
1990年4月,青春年少的王超,骑车来富水王家楼给岳父买茶,在茶场排长队至半夜,终于买到2斤喷香新茶。他骑车提茶兴兴的回家,怎料车胎被路上钉子扎破,而夜半找不到修理部,杵在离县城20多里地无法回家,他只好到附近人家借宿,躺在床上到晨鸡报晓,都没有睡踏实。他思索着,商南茶的俏火,定蕴藏着无限商机,他决心要自己干。说干就干!于是,王超四处求学取经,先后前往浙江、福建、湖北、安徽等地实地考察,学习种茶管茶知识,后即在张家岗沐河寺租了25亩地,引进种植无性系茶苗。此后他再也没有闲下来,田间地头成了他的主战场,商南茶叶创始人张淑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首席茶叶专家肖斌,省园艺工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巨海林等茶叶前辈的家成了他取经地,在前辈、专家的精心指导和自身的刻苦努力下,经过几年的细心培育,他终于有了一片茶园,站在一片茶海绿地,看着茶苗茁壮成长,马上就可以换票子了,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两场水 越挫越勇
采茶的季节到了,马上就有收获,王超很是兴奋,谁知天公不作美,突如其来一场洪水,将他的茶园冲个精光。洪水退后,王超来到乱石滩“茶园”,他坐在石头上,一根接着一根抽烟,苦苦思索着怎么办?是偃旗息鼓呢,还是重振旗鼓?而今迈步从头越!整整一个秋天奋战,洪水后的乱石滩又变成良田,打了机井,装了喷灌,重新栽上茶苗。王超又看到希望,来了劲头。然而,2010年7月24日晚,一场数十年不遇的暴雨袭来,洪水再次冲向复修后的茶园,茶园一夜又变成乱石滩,机井毁了,喷灌设备没了,王超的心血和汗水再次付诸东流!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这一次他哭了......又到十字口,是继续干,还是“认命”,从此罢休?县茶叶局鼓励,同事鼓励,家人鼓励,都在说“半途而废是孬种”“有志者,事竟成”!他又振作起来,茶心不灭,为了规避洪水,他千辛万苦把茶园西移至试马,精心打造起“北茶故里,试马茶乡”。
三个帮 撑起梦想
王超决定在试马成立“沁园春”公司,大干一场。首先争取当地群众支持,他带领职工挨家挨户做工作、立保证,经过1个多月努力,当地老百姓被他真诚所感动,逐渐接受了他,配合茶园建设。接着他得到当地村委会的支持,村委会联合召开村民大会,他写下承诺书,保证不会“甩摊子”“拍屁股走人”。同时,为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公司在进行土地测量、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时,须经公司、村委会、村民三方共同签字确认。有了白纸黑字,有了法律保护,村民就有定心丸。王超踏实肯干、诚实守信,积极倡导“产、供、加、销、游”一体化经营理念,普惠当地群众,又得到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于是5000米电网改造完成了,14公里的产业路和18公里的观光路修通了,桥梁、河堤、河道等一个个急难问题迎刃而解,茶园里种植绿化苗木30余万株,一条“路在林中展、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景观绘就,多年前那些杂草丛生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山上的茶树成了“摇钱树”。
四举措 扩大生产
多年的种茶研茶经历,王超摸清了制约茶发展的四要素,即:茶树品种、茶播技术、降水条件、加工工艺。想要生产高端名茶,必须实现良种良法配套。首先,他从南方引进天台黄茶、安吉白茶、龙井43、乌牛早、紫鹃等9个新品种,在基地进行近五年试验,成功筛选出适宜的安吉白茶、龙井43、天台黄茶三个品种,实现茶叶品种改良和更新换代。接着,他下硬茬解决引茶成活率,经过无数次实验,摸索出“商洛小拱棚茶苗无性高效繁殖技术”,总结出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栽植技术,使茶苗栽植成活率提升到90%以上。为克服稀缺降水条件制约,王超和团队决定建设“奢侈农业”,修建三级蓄水池,进行逐级输送,将河水引上山,将喷灌改为滴灌,大大降低用水成本,提高茶苗成活率。为提升茶叶品质和产品质量,他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带领团队探索出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清洁化茶叶(绿茶)加工技术于一体的“商洛茶叶安全生产集成与转化技术”,并荣获商洛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公司上等名茶产量每亩增加8%左右,公司生产加工的秦园春牌“商南白茶”“秦园皇茶”“龙井43”等茶叶产品,先后通过无公害认证、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认证,在“中茶杯”“国饮杯”“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国家级茶叶评比活动中,荣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等奖项。
五服务 回报社会
在绿色产业前沿,他无休无歇汗流浃背,在脱贫攻坚征途,他用心用情不遗余力。一是精准施策,遵循贫困户优先原则。公司设立“产业惠农帮扶工作室”,组织员工对项目区贫困家庭进行详细调查,规范建立贫困户档案。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坚持贫困户优先原则,使贫困户最大程度参与到基地建设中,享受到最大经济利益。二是就业扶贫,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优先安排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对年老体弱或伤残人员,安排除草、浇水、施肥轻便工作,对有家庭子女上学需接送务工人员,灵活制定务工时间。三是土地流转,带动有闲置土地的贫困户实现增收。在茶叶基地项目区,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共流转土地4200余亩,使得土地流转户户均增收2000元。四是配股分红,带动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收。对基地临近村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进行摸底,探索实施配股分红扶贫模式,运用基地建设配套项目资金,为贫困户配股,按比例进行分红,促使年户均增收800余元。五是爱心扶持,带动有意愿自我发展贫困户创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试马设立茶技术推广站,为老百姓搭建技术服务平台,采取集中授课、现场培训52场次,培训农民3200余人次。
鉴于助脱贫促振兴实绩突出,“沁园春”茶业公司被评为“商南县脱贫攻坚十大龙头企业”。王超先后被评为“商洛市优秀民营企业家”“陕西省脱贫致富带头人”“中国茶业年度人物”“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在发展产业带动农户增收外,他时刻惦记着需要帮助的人,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光和热。面对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多次前往防疫一线,为防疫战士送去温暖和爱心,累计捐献爱心物资10万余元。连续多年为家乡商南县青山镇花园村6名贫困大学生捐助学费、学习用品和衣物,连续8年在春节前为项目区75岁以上老人送去米、面、油、茶叶等生活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