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建设目标
充分保持和利用目前本专业在应用型本科生培养中的优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确立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利用 3-5 年时间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在民办学院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解决电子信息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能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与运行、系统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思路
本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生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人才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控制招生规模,确保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全体教职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扎实、认真、全面有效的整改;坚持重点整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短期整改与中长期建设相结合,坚持完善规范与强化特色相结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完善教学设施;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产学研基地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坚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原则,培养学生掌握就业竞争一技之长。既要使本专业具有科学研究潜质的优秀学生能够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实践能力,以便通过考研走上科学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道路。又要使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基本且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获得实践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在就业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能获得档次较高的就业岗位。
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广泛调查和研究,加大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力度,对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最大限度地减少验证性实验,充实和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开发性实验。与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建立持久和牢固的互助互惠协作关系,深化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等环节的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实习环节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激发实习带队人员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本专业各基础、专业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发动教师积极投入精力参与指导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机器人大赛等第二课堂教学环节。完善导师制,吸引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锻炼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本专业在社会上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