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致富经_核桃的利润_致富核桃芝麻枣

由“商州核桃第一村”,到“上河驿”农耕体验园,产业转型升级,收入不减反增,游客也越来越多。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村村民王尚林感叹:“同样是一块地,收入不一样了,村干部整天琢磨咋样能让群众致富,真不容易啊!”

上河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772户2334人。全村种植核桃2400亩,人均1亩以上。多年前,该村户均核桃收入1万元左右,曾经以核桃致富的村民,大多数人家盖起了新楼房,还买了小轿车。

然而,由于近年来核桃市场低迷,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极大挫伤了果农生产积极性,传统果树面临砍挖烧柴。怎么办?不能眼巴巴看着几十年的园林毁于一旦。村党支部当机立断:改良果树品种,发展休闲农业。

“说句实话,当时我的压力很大,既不能放弃果园,又要考虑群众增收。”上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永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思路决定出路,我们班子研究后,决定改良红仁核桃,在成树间隙套种盆栽魔芋,在幼树园林开辟小菜园,确保土地增值,农民增收。”

据王永锋介绍,该村依托城区周边优势,今年新建了“上河驿”农耕体验园,在红仁核桃示范园里开辟了小块菜地242块,并通过中邮信科开发了小程序,解决了宣传推广和筹集资金难题。“我们将菜地划分为30平方的小块,每块菜园年租金300元,机关单位、学校、幼儿园和市民已认领229块。目前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达56万元,2022年人均纯收入达1.46万元。”王永锋说。

上河村核桃产业起死回生,得益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据了解,上河村在换届中,吸引两名退伍军人、一名大学生进班子,将两名外出创业经商人员吸收为积极分子。目前,该村共有党员54人。

作为上河村村委会副主任,党员王锋始终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肩负起乡村振兴重任。他带领本村群众从事核桃嫁接修剪,通过“传帮带”形式,培养了30余人的科管队伍。除了服务村上果园管理外,还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土专家”远赴临潼、湖北等地嫁接果树,短短一二个月,人均劳务收入5000元以上,王锋本人年收入5万余元。2022,被聘为国家第三批林草乡土专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村的嬗变,绕不开绿色发展这个主题。当然,“领头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主心骨”和“顶梁柱”的作用。

拥有森林覆盖率94.4%的江山村,11个小组,343户921人,耕地只有970亩。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厚植生态文明理念,把发展旅游经济作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村建成5.3亩150KW村级光伏电站,村集体年收益10万元;入股景区景交车36万元,村集体占股15%,年收益12万元;入股润科食用菌8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6万元;入股森弗企业2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2万元;入股绣球菌企业6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3万元;引进小龙虾养殖企业,村集体利用土地及资金30万元入股,年收益3万元;与景区合作发展民宿示范项目,村集体入股投资100万元,年收益7万元。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43万元。”在风景旖旎的江山景区,江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力扳起指头算着增收账。

头雁引领,雁阵齐飞。在商州区北宽坪镇,年富力强的村干部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大显身手。

“我们成立陕西湘聚鑫环保有限公司,一期总投资500万元,采取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相邻的于家山村、农兴村、全脉村和刘院村,四个村共入股300万元,年生产颗粒燃料1万吨,年处理食用菌废袋1000万袋,处理秸秆200万吨,实现利润200万元。”商州区北宽坪镇于家山村党支部书记程亚利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基础设施、加工设备全部到位,正式生产后可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3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

村集体经济抱团取暖,村干部带头参股经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群众的观念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只有干部带头,才能激发群众的致富热情。我们4名村支书,率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每人入股企业5万元。”商州区北宽坪镇农兴村党支部书记王军龙说。

据了解,近年来,商州区共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36个,调整补配村干部107名,引导动员245名在外创新务工人员、252名大学生回乡担任村干部。通过强堡垒、当先锋、打头阵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开展,全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讯员 张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