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开始的几天,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五年级(3)班的蒲宸轩就泡在甘肃省博物馆里,每天拿着笔记录、临摹,回家再上网查阅资料。探宝收藏、标注青铜器年代、描述最喜欢的一件青铜器……每一个环节蒲宸轩都乐在其中。

自从“双减”政策落地学校,这样生动有趣的创意作业越来越多,而像蒲宸轩一样“开心做作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为了真正让“双减”政策走深走实,甘肃省教育厅明确:减负不能用孤立的眼光看待,要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上看,要把减负和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教育秩序治理、办学体制、招生考试制度等方面改革结合起来,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为此,甘肃省出台省级“五项管理”文件,指导各地规范办学行为,全省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的学校占比达100%。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和“5+2”要求。全省开展课后服务学校比例、课后服务时间达标率均为100%,学生参加率达99.34%。数据显示,有58.3%的小学生和48.8%的初中生认为考试次数有所减少,考试难度有所改观。有80.9%的小学教师和78.1%的初中教师表示布置作业的质量有所提高。

落实“双减”工作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2023年,甘肃省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上持续发力,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静宁县城关小学,包括折雨衣、洗衣服、系鞋带、包书皮、烹饪等内容在内的劳动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双减”落地后学校的“固定节目”。

在金昌市第三小学数学课上,教师邓星华把枯燥的字母A、C、D、E、F、I推理思考题,替换成有趣的汉字“我”“喜”“欢”“数”“学”“课”,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

在嘉峪关市,每年5月、11月是全市学校“作业管理成果展示月”,小学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经验交流、初中学科单元作业设计大赛引导各学校和广大教师以学科单元作业为重点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同时遴选初中9个科目113个单元设计案例建立优质作业资源库,供所有教师学习借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过各地各校不断地探索完善,“双减”真正成了甘肃省中小学教育提质增效的一大“法宝”,随着政策不断走深走实,社会各界和家长认可度也不断提升。

省委政研室专题调研显示,随着“双减”政策全力推进,各地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经济负担和精力负担得到有效减轻,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后服务环境和体系建设效果明显,校外培训政策体系基本健全,规范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实现了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全省校长、教师、家长的“双减”支持率,家长、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满意率以及认为作业负担、校外支出负担明显减轻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双减”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双减”不仅让校园悄悄发生着变化,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而言,省教育厅通过严格监管,标本兼治,让校外减负取得实效。过去一年里,省教育厅从规范办学行为、预收费资金监管、培训项目鉴别、培训材料管理、风险防范处置、违规行为查处等重点领域,出台省级配套政策文件50余份,强化“对症下药”,突出整体综合治理: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

李家璐是临夏市第五中学的学生,当初“双减”政策落地时,家长给她“砍”掉了4个课外班,原本担心孩子高年级减少辅导会影响成绩的家长李亚鹏坦言,减少了课外辅导,但学校课后服务提供了各种资源,孩子在学校安心学习,从孩子目前状态和学习成绩看,“双减”不仅减轻了孩子的负担,还为孩子“减”出了高效和快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郑芃生 通讯员 马绮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