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会
“大创”作为大学生开拓社会视野和进行历史学学术训练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为促进同学们更加深刻、直观地了解大创的性质与重要性,提高对大创的重视程度,同时帮助更多同学更好地在活动中提升个人素质和协作能力,实现个人目标,我们邀请到了往届优秀大创团队成员,就当前“抗疫”阶段如何开展大创与各位同学进行经验交流,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搭建一个优秀经验交流平台,推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在活动中积累更多学术与实践经验。9月8日晚19:30,本次大创经验分享交流会于线上如期举行,三位来自优秀大创团队的成员从自身经验与感悟出发,就项目开展的各方面为大家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分享。
一
第一位分享人,是国家级项目“从饮食文化角度看华夷之辩——以西南民族地区的‘瘪’为例”的领队唐雨静。她以整个项目的活动流程为线索,回顾了团队为项目做出的努力,以及在推进项目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应对措施。
在立项选题上,她建议团队可以先把预计调研对象的时代断限、地点确定下来,再通过仔细阅读相关材料寻找适合的研究主题。例如她带领的团队曾拟以南方地区的方言语音、地方信仰为主题,但在结合自身能力考虑后选择了饮食这一角度。她同时建议团队选题不应过于陈旧,也不宜选择毫无前人研究基础的新题。该团队选择的“华夷之辩”虽是研究旧题,但从牛瘪饮食的新角度切入实发新声。
唐雨静同学也就立项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细节进行了经验总结。
关于中期报告与实地调研,她建议实地考察放在中期以前,尽早选定调研地。调研中最好能与当地档案馆等拥有地方资料的机构联系,搜集资料时尽可能做到全面普遍;进行访谈时要尊重当地风俗和访谈对象,为提高访谈可靠性可联系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制作问卷不要过度引导,使问卷结果保持客观。
随着项目进展,很多团队或许会出现报告内容和最初设计的题目不符的问题,她建议团队时保持冷静,积极与导师沟通,及时修改。
另外,唐雨静建议团队如果想将项目成果投刊发表,那么在中期汇报后就要准备了。她多次强调要与指导老师多多沟通,团队要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团队成员应该相信导师、相信团队、相信自己。她指出不同的人看待大创的角度不同,收获也会不同,但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大创都会带给我们宝贵的经历。
/////
二
第二位分享人,是北京市级项目“清代票照制度下晋商活动初探——以归化城为例”的领队刘谨荣。她首先梳理了大创项目的基本时间节点,这对首次开展大创项目的同学们来说是宝贵的参考。她强调立项初期应制定好具体可行的方案。
在实地调研经验交流板块,她着重介绍了其团队对于档案馆和档案资料的重视,对于如何利用好档案馆分享了她们团队开展调研的流程和应当在调研中注意的细节,并细致地展示了介绍信模板格式。
/////
随后她就报告撰写进行了针对性地经验分享。她列出的中期报告目录是一份很好的大纲参考;她列举的资料库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她在报告格式、内容和字数上也进行了提示。
刘谨荣同学对于琐碎的报销问题也分享了自己宝贵的经验,十分实用。
调研消费应做好记录,形成闭环几乎是每位进行经验分享的同学都会提及到的问题,希望各位正在开展调研的同学能够重视。
三
第三位分享人,是国家级项目“晚清至民国时期呼伦贝尔地区民族教育考察——以五翼总管旗官学及新式教育的兴衰为例”的成员齐湉。她的分享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她认为确定选题时应当着重考虑“学术兴趣与实际情况”、“学术空白与学院热点”、“范围界定与史料支持”三个方面。
齐湉同学强调了团队协作对于项目开展的积极作用。在团队分工协作问题上,该组成员配合默契,执行各项任务都有条不紊,从而极大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她指出领队应当根据每个组员的不同优势和特长合理分配任务、合理规划时间。她专门展示了其所在团队的分工情况。
对于疫情反复无常带来的所有调研活动只能在线上开展这一难题,齐湉展示了团队的应对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
上述三位分享人给出的建议基本囊括了各位同学在进行社会实践中应注意的要点和可能面对的问题,相信大家在听完讲座后一定都收获满满,希望同学们能将前人的经验充分吸收以助力自己的大创项目开展。衷心祝愿各位参与大创训练的同学都能展示出优秀的成果,实现个人学术能力的提升!
供稿 | 余子晗
排版 | 刘雨嘉
审核 | 范钰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