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植物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寻找食物中采集了植物的种子、茎、根和果实。这个过程中古人肯定观察到了花与国史、种子的关系。

对植物的了解是古人农耕、畜牧、医药、园林等的基础。古代与植物学相关的著述众多,下面简单列举几部。

《南方草木状》

《南方草木状》,作者是晋代的嵇含,本书于公元304年问世,记载了生长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以及越南的植物。全书三卷,收载草类29种、木类28种、果类17种、竹类6种,共80种。大者是生于岭南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对每种植物的记述详略不一,各有侧重,一般是介绍其形态、生态、功用、产地和有关的历史掌故。

书中关于植物产地和引种历史的记载,是研究古代岭南植物分布和原产地的宝贵资料。书中所见在浮苇筏上种蕹菜的方法,是世界上有关水面栽培(无土栽培)蔬菜的最早记载。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则是世界上生物防治的最早先便,在闽粤一带果农中沿用至今。此外,尚有一些内容,不见于其他早期文献,应属本书的原始记载,也值得珍视。

《洛阳牡丹记》

《洛阳牡丹记》宋欧阳修撰传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牡丹专著,也可谓是现存最早可见的花卉谱录。全文约2700余字,分三篇。一曰“花品叙”,列出牡丹品种24个。指出牡丹在中国生长的地域,认为“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二曰“花释名”,解说花名由来:“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族其所异者而志之”。列举了各品种的来历和主要的形态特征,说珍贵的品种姚黄、魏花被尊之为花王、花后、花型已有单叶型(单瓣)、千叶型(重瓣)的区分,花色已有黄、肉红、深红、浅红、朱、砂红、白、紫、先白后红等。并记述了牡丹由药用本草扩展为花卉观赏的历程。三曰“风俗记”,记述洛阳人赏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的方法;并说为将花王送到开封供皇帝欣赏,采用了竹笼里衬菜叶及蜡封花蒂的技术。

在《洛阳牡丹记》之前,有僧仲休撰《越中牡丹花品》和范尚书《牡丹谱》,均已亡佚。后世诗人作家接欧阳修的先例,创作了大量关于海棠、芍药、菊花、梅花、荷花、兰花等花卉的专论。

《荔枝谱》

《荔枝谱》是宋代蔡襄撰, 一卷。书分七篇。第一篇述福建荔枝的故实及作此谱之由;第二篇述兴化人重陈紫之况及陈紫果实的特点;第三篇述福州产荔之盛及远销之情;第四篇述荔枝用途;第五篇述栽培之法;第六篇述贮藏加工方法;第七篇录荔枝品种32个,载其产地及特点。全书内容较为详实。

蔡襄之后,历代出现不少记福建荔枝的专书,如明末邓庆采《闽中荔枝通谱》中除收蔡襄谱之外,收录蔡襄、徐、宋珏、曹蕃及编者本人所著的五种荔枝谱,其中以徐谱为最重要。其中徐《荔枝谱》分为七卷,卷一记福建的荔枝品种:福州43种,兴化27种,泉州21种,漳州13种,去其重复,共94种,每种略记其产地及性状。卷二介绍荔枝的种植、果实的贮藏、加工和啖食的方法。卷三收集了荔枝的典故。卷四、五、六收集了有关荔枝的诗文。卷七收录作者的荔枝诗。徐谱是自古以来记述荔枝最详细的一种,是研究荔枝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全芳备祖》

《全芳备祖》是一部植物专题的重要类书,由南宋末年台州陈景沂编辑。全书27万多字,分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别为花、果、卉、草、木、农桑、蔬、药8部,著录近300种植物,备述特征、形态、品种、功用、来源、演变以及典故、传说等,被农学、植物学界誉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

《群芳谱》

《群芳谱》,全名《二如亭群芳谱》。它是汇集16世纪以前的古代农学大成,其内容相当广泛,论述颇为周详。书内按天、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岁、花、卉、鹤鱼等12个谱分类,并且对每一种植物都详叙形态特征、栽培、利用、典故和艺文,这是其他农书所不及的。

王象晋特别重视对粮食作物的研究和记载,对研究的成果还身体力行,大力推广。万历中甘薯自国外传入福建不久,王象晋获悉后即多方设法引入栽培、试验。经过几年反复观察实践,认为可以大面积推广。于是,他将自己试种的经验公开出来。如,种甘薯的最佳土壤、管理方法以及留种、育苗、繁殖技术、储藏应注意的事项等,《群芳谱》都做了详尽的记载。

在果树种植方面,王象晋从实践中认识到,“地不厌高,土肥为上。锄不厌数,土松为良。”而在果树繁育方面,明确提出嫁接可以改良品质,引起定向变异,可以培育新品种。他在《群芳谱》中记载了6种接博方法:身接、根接、皮接、枝接、靥接、搭接。对上述6种接博法该书还做了详细说明。

《群芳谱》在各分谱的首端,均写有分谱的“小序”,旨在简介该谱的概貌。接着是“首简”,概括本谱的要点,包含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书中每一植物项下大都记述有艺植(包括栽培、管理、留种、加工、制用等措施),系参考前人的著述并结合个人经验写成的,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总结了清代之前的农业科学技术。

《花镜》

我国较早的园艺学专著,阐述了花卉栽培及园林动物养殖的知识。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全书六卷,约11万字。有些版本有插图。卷一花历种栽,即栽花月历,依次列出分栽、移植、扦插、接换、压条、下种、收种、浇灌、培壅、整顿十目。卷二课花十八法,即栽培总论。有辨花性情法、种植位置法、接换神奇法、分栽有时法、扦插易生法、移花转垛法、过贴巧合法、下种及期法、收贮种子法、浇灌得宜法、培壅可否法、治诸虫蠹法、枯树活树法、变花催花法、种盆取景法、养花插瓶法、整顿删科法、花香耐久法,颇具创见,堪称全书之精华。卷三至卷五分别为花木类考、藤蔓类考、花草类考,实际为栽培各论,分述352种花卉、果木、蔬菜、药草的生长习性、产地、形态特征、花期及栽培大略、用途等。卷六附禽兽鳞虫类考,略述45种观赏动物的饲养管理法。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是植物学著作,38卷。清代吴其濬(瀹斋)撰于19世纪中(约1841~1846年)。该书考订植物名实,然涉及药用植物甚多。共载植物1714种,仿《本草纲目》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12类。附图1805幅,绝大多数系写生而成。书中一般一物一图,图文对照。其文字内容介绍文献出处、产地、形态、颜色或性味、用途等。所收植物以见于前人本草者居多,亦收有新增品519种。

它涉及面广,有胡麻、稻、粱、黍、大豆、稷等粮食作物;白蒿、地黄、何首乌、柴胡、紫参等药用植物;樟、柏、桦木、白杨等用材植物;橙、柑、梅、柿、椰子、无花果等果树等。从生态角度看,这些植物有陆生、隰生、水生、石生等。从空间分布来看,书中植物共涉及19个省,尤其集中于对云南、贵州、江西、湖南、山西等省植物的采集,书中收录云南植物约370余种,江西植物约400种,湖南植物280种。

作者辨认植物,注重实际比较观察及采访民间辨药经验,故对近现代考求植物品种甚有价值。其图形精美,据此常可鉴定植物科属。书中亦收载众多采访所得之植物功用,内涉及医药者较多,故于医药亦多裨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