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优质回答_优质回答的经验_优质回答的标准是什么

叔本华曾在《人生的智慧》里写道:自己,是一个人所能成为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也是最多的资源。

但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搞不清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想要拥有怎样的人生。

的确,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旅程,也是一个不断认清自己的过程。

放下外界的标签

曾看过一则寓言:

有只狮子发现自己被贴上了“驴”的标签,标签上有编号、日期和公章,它不敢轻易撕去,就去询问其它动物,自己到底是狮子还是驴。得到的回答都是模棱两可的,最终狮子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出了驴的叫声。

寓言终归是寓言,谁也不会相信狮子会因为一个标签就变成驴,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人犯着跟这只“狮子”同样的错误,比如曾经的我。

初中时,我算是学校的“风云人物”,面容姣好,成绩优秀,经常参加各种活动,还是校领操员。但因为我是一个十分慢热的人,所以,不知何时,很多人就给我打上了骄傲、高冷的标签。

听到别人对我的这种评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试着跟陌生人套近乎,想营造出自己平易近人的形象。

但这种刻意的改变让我很不舒服,没话找话说让我很不自在,大笑的时候脸部的肌肉也会因为紧张而抽搐。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不久后,别人对我的评价竟从“高冷”变成了“虚伪”。

那时的我,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诚惶诚恐后,才终于想通,与其挖空心思迎合别人,过得很拧巴,倒不如看淡那些标签,坦荡地做真实的自己。

罗翔曾在一次访谈中谈论过“标签”:就是外界片面地给你下一些定义。人其实是很难被标签化的,但旁人在不理解你的时候,又喜欢匆忙地下一些标签。

他提出,要用悖论性的思维去理解标签,毕竟它无法描述一个人的全部。

的确,不管是谁都很难做到让所有人满意,一个人如果太过于在乎外界的看法,太被标签捆绑,就会变得迷茫,总想活成别人眼中美好的样子,就会失去自我。

要学会客观地看待别人的评价,对恶意的批评释怀,在善意的提醒中精进,这样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优质回答的经验_优质回答的标准是什么_提交优质回答

承认自己的局限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动画短片:

三座大山路过山坡时,看到一旁坐着一个悠然自得的小土堆,便骄傲地张开嘴巴,向彼此展示着里面的“宝贝”:石油、黄金、火焰。当看到小土堆从嘴里掏出一颗不起眼的种子时,它们大声地嘲笑着,并满脸嫌弃地把种子随手一抛。

它们不顾小土堆的沮丧,戏谑地把云朵聚成乌云,放到小土堆头顶上,让它独自淋了一夜雨。

第二天,大山们被种子砸醒,正要继续嘲笑时,却发现被小土堆放回口中的那颗种子经过日晒雨淋,已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甚至把它们都笼罩在绿荫之下。

大山们怎么也没想到,被它们嗤之以鼻的种子,居然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力量,而它们嘴里那些曾引以为傲的“资本”却也有派不上用场的时候。

这时,它们才惊觉,原来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山外有山”。

其实,做人也是一样,只顾盯着自己身上的某些长处,一旦发现拥有优势,就沾沾自喜、自命不凡,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觉得天下唯我独尊,殊不知“人外有人”。

一个人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而最终战胜自己的,很有可能就是那个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人。

1999年,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邓宁与研究生贾斯廷·克鲁格提出“邓宁-克鲁格效应”,也称“达克效应”。研究显示,人们往往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对自己产生过高的评价,而能力越高的人,相反会低估自己。

不管是平庸的人沉迷于自我吹嘘,还是厉害的人深陷于自我怀疑,这其实都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偏差。但不置可否的是,对自己过分地高估或者低估,终将是一场灾难。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要承认自己的有限。

深以为然。

一个人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才不会高抬自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也不会轻视自己,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

优质回答的标准是什么_提交优质回答_优质回答的经验

坚守自己的主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