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效果研究(5篇)

第一篇: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效果及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通过随机原则将8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加强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家长信任度、知识宣教以及母亲参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新生儿;优质护理管理;效果;价值

0引言

在临床产科的护理工作中,新生儿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常规护理管理的护理措施简单,容易引起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不满,甚至可能导致护理纠纷事件[1]。我院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效果显著,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3±0.5)周;顺产34例,剖宫产46例。通过随机原则将8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详细告知新生儿家长相关的注意事项、保证营养供给等。实验组新生儿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应用优质护理管理,具体的护理管理内容如下:

①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新生儿交替更换平卧位和侧卧位,新生儿的卧具应保证舒适和柔软,不能束缚新生儿的手脚,让新生儿的手脚能触碰到物体,让新生儿的安全感得以有效提升。

②亲子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新生儿家属,让其加强和新生儿的互动,对新生儿家属进行指导,让其通过触摸、拥抱等方式来亲近新生儿,让新生儿家属和新生儿之间的感情增加。

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鼓励和科学指导,让其尽可能采用母乳对新生儿进行喂养,告知产妇在哺乳新生儿时,姿势应保持科学,详细告知新生儿母亲,应结合新生儿的排便情况来合理调整哺乳时间等。

④大小便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按摩其腹部,促进排便,在新生儿大小便后,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外阴进行及时清洁,避免新生儿外阴部皮肤出现感染。

⑤脐带护理: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的脐带状况进行认真观察,如果新生儿脐带存在渗血或者异味,则应对脐带绷带进行及时更换,同时选择酒精来消毒处理新生儿脐带。

1.3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新生儿家长的信任度、知识宣教以及母亲参与的满意例数进行观察分析。并利用我院自制调查表来调查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则为总满意度例数。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情况观察实验组新生儿的家长信任度、知识宣教以及母亲参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实验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新生儿的护理干预关注,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能让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相关护理风险降低,让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质量得以有效提升,最终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2]。分析本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新生儿的家长信任度、知识宣教以及母亲参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能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季东平.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229-230.

[2]陈芸芸.新生儿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观察[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9(11):91-91.

[3]周洪梅.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34):119-120.

作者:李媛,王丹 单位: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第二篇:产妇及配偶对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路径

摘要:目的:比较健康教育路径与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用于产妇及配偶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新生儿的父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新生儿护理;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施新生儿护理。观察记录每组产妇及配偶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及满意度、每组新生儿胎粪排空时间、高胆红素血症、皮疹、脓疱疹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及配偶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程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新生儿胎粪排空时间平均较对照组缩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皮疹、脓疱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对产妇及配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增强产妇及配偶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产妇及配偶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和病区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使整体护理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产妇;配偶;新生儿;护理

产科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传播信息及干预行为,帮助孕产妇和家庭成员掌握妊娠、分娩的相关知识及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措施,减轻孕产妇的孕期、产期及产褥期的心理负担与不适,增加母亲的自豪感[1]。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护理资源,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已经展现出卓越的优点[2]。我院2010年10月选择产科三区病房的产妇及配偶,试行健康教育路径用于新生儿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共分为五个病区。2010年10月选择三区病房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区,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新生儿护理。随机选择三区病房50例住院新生儿的父母为观察组:接受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新生儿护理;四区病房50例住院新生儿的父母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施新生儿护理。产妇年龄21~37岁,平均27.48岁;孕周36+2~41+2周,平均39+2周;新生儿体重2470~4000g,平均3240.5g;经产妇17例,初产妇83例;顺娩63例,剖宫产37例;产妇大专以上学历88例,中专及以下12例。排除标准:新生儿畸形,极低体重儿、产妇患有严重的妊娠合并症,产妇或配偶智力障碍、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及产妇住院期间配偶不在场者。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对入院产妇及配偶进行健康教育,实施新生儿护理。观察组根据产科护理特点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路径表,由责任护士对产妇及配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实施新生儿护理。

1.2.1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

参照现有的医疗护理常规、标准及我院母婴同室健康教育表,根据我科的医疗护理特点来制定路径表。通过广泛查阅健康教育路径相关资料,发放健康需求问卷表,了解产妇及配偶的健康需求,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以保证健康教育路径的实用性、科学性,便于护士执行。内容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指导者、指导方法、病情变异等;纵轴为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横轴为时间。

1.2.2实施健康教育路径

新生儿入我科时,由责任护士依产妇分娩方式、产后状况及新生儿出生的不同时期,分析产妇的需求,向产妇及配偶详细讲解新生儿护理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技术和健康教育,指导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日常护理技巧。对已掌握的内容用蓝笔“√”标识;未掌握的用红笔“X”标识,并反复指导讲解,直至完全掌握。责任护士执行完毕要签名和日期。出院前对产妇及配偶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理论考试和新生儿抚触、沐浴、脐部护理的操作练习,评价其掌握操作技能的程度。

1.3评价指标

1.3.1根据健康教育内容,在参考相关文献[3]基础上修改,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产妇及配偶的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由3部分构成:

(1)新生儿出生当天指导:依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状况,对产妇及配偶实施健康教育,包括入室宣教:主要是介绍医院环境、制度、安全措施、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内容和专科知识指导:

①产妇饮食营养丰富、多样化,保证乳汁充足;

②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③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技巧、婴儿正确吸吮、更换尿布;④讲解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包括观察肤色、呼吸、睡眠、排便情况、体温及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红斑、溢奶等。

(2)第二、三天指导:示范新生儿脐部、臀部护理方法及挤奶的方法,纠正不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和新生儿护理方法。

(3)出院指导:指导产妇及配偶练习新生儿抚触、沐浴方法,介绍母婴体检时间、地点和婴儿预防接种的相关内容,说明办理出院手续的流程与母乳喂养咨询电话。依据Likert5级评分法判定产妇及配偶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分为掌握、基本掌握、了解、部分了解、不了解5个等级,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高者表明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高。

1.3.2采用自制“产科病区新生儿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此表在我院制订的“产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内容包括新生儿相关知识健康指导、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质量3个方面17项内容,问卷的最后,产妇及配偶对病房管理、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提出建议。问卷在出院指导时由责任护士统一发放,采用无记名方式,产妇和配偶独立自填,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将每份问卷的满意项目相加得出总的满意项目除以总问卷项目总数,得出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包括产妇及配偶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时间(小时)分别是4.72±0.07和3.48±0.18(t=6.38,P<0.05)、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时间(小时)分别是4.60±0.09和3.08±0.18(t=7.461,P<0.01)及新生儿胎粪排空时间(小时)分别是30.48±0.95和41.34±1.50(t=6.108,P<0.05)。2.2观察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的新生儿结局比较:高胆红素血症(例)、皮疹(例)和脓疱疹(例)分别是1、4、2例和8、15、9例(x2分别是5.983、7.862、5.005,P分别为0.031、0.005、0.0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3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及配偶对产科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问卷项目850项):两组满意(项)分别为827、711;较满意(项)分别为13、71;不满意(项)分别为10、68;满意率(%)分别为98.92、90.33(x2=45.202,P<0.01)。

3讨论

3.1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提高了产妇及配偶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了解,掌握新生儿日常护理技能。产科护理重点是向年轻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技能,进行产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产科护理有其特殊性,需与产妇及配偶共同完成新生儿日常护理和产妇产褥期护理。本文观察组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护士循序渐进、有计划地从新生儿出生当天到出院,从A班(白班)到P班(小夜班)再到N班(大夜班)对产妇及配偶进行连续、完整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讲解或个别指导以及播放DVD录像等健康教育方法,介绍新生儿生理特点、护理常识,示范新生儿日常护理操作,帮助产妇加强了解母婴保健、母乳喂养的知识。出院时责任护士对产妇及配偶进行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理论考试和让产妇或配偶参与新生儿洗澡、抚触及脐部护理等操作,使产妇及配偶得到规范、有效的育婴健康教育。

3.2实施健康教育路径,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运用健康教育路径有针对性地对产妇及配偶进行指导,使其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宣教,判断新生儿的肤色、睡眠、呼吸、体温、饥饿程度、排便及溢奶情况,了解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红斑等特殊的生理状况。教会产妇及配偶适时顺时针给新生儿腹部按摩,利于肠蠕动,促进胎便排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降低了新生儿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3.3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提高了产妇及配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在临床健康教育过程中,细致周到的服务和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对医院的服务感到满意[4]。本文结果3显示,观察组产妇及配偶对产科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护士在短时间内无遗漏、有目标、有计划地将健康教育内容向产妇及配偶宣教、指导,减少了护士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随意性及盲目性,同时由于健康教育路径的程序化和连续性,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产妇及配偶的满意度。

总之,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是整体护理进一步发展的体现,使产妇及配偶由被动依赖护士变为积极主动参与,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涂素华,苏才敏,余秋群.浅谈产科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2,16(3):131-132.

[2]刘月欣,孙素娟,田溢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6):84-85.

[3]张素珍,孟永勤,刘美玉,等.正常新生儿出院前母亲健康教育需求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09-910.

[4]刘卫英,黄小红,赵美君.临床路径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24-25.

作者:刘晓芳1,冯宇峰2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第三篇:新生儿护理中外周动脉采血研究及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采取外周动脉采血,观察和对比两种采血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80.0%,且观察组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股静脉穿刺采血,外周动脉采血的一次采血成功率高,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小,且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股静脉穿刺采血;外周动脉采血;新生儿

新生儿是临床护理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由于其出血速率慢,但是凝血速度快,使得护理过程中的抽血异常困难,通常需要反复穿刺,为新生儿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身心痛苦,因此探究一种穿刺成功率高、疼痛少的新生儿采血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新生儿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采取外周动脉采血,以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发现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一次穿刺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包括男42例,女38例,胎龄36~41周,平均胎龄(38.0±1.2)周,年龄10~22d,平均年龄(12.3±3.7)d,体重1.5~4.4kg,平均体重(2.6±0.1)kg,疾病类型:30例肺炎,24例败血症,21例缺氧性脑病,5例其他;对照组包括男41例,女39例,胎龄37~40周,平均胎龄(38.2±1.3)周,年龄11~21d,平均年龄(12.6±3.5)d,体重1.4~4.5kg,平均体重(2.7±0.2)kg,疾病类型:31例肺炎,23例败血症,22例缺氧性脑病,4例其他。所有新生儿均在其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年龄、体重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采取外周动脉采血,具体措施如下,主要包括肱动脉和桡动脉两种外周动脉采血。股静脉采血(对照组):使患儿呈仰卧位,护理人员保持患儿的腹股沟展平,大腿外展与躯干成45°角,膝关节成90°角,护理人员左手食指触摸患儿腹股沟三分之一处的股动脉最强搏动位置并轻压一痕迹便于穿刺,然后右手持注射器,连接5.5号头皮针,于腹股沟下1~3cm处与皮肤成45°穿刺,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抽动注射器针栓,直至回血后固定针头。采血完成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部位。肱动脉采血(观察组):护理人员帮助患儿保持平卧位,左手将新生儿的肘关节托起,并使即将进行穿刺采血的一侧手臂放直,用拇指将新生儿肘关节下方5cm前臂位置绷紧,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可以通过轻压的方式对标记进针位置,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选择5ml注射器连接5号头皮针,在肱动脉搏动最明显的位置进行穿刺采血,采血完成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部位5min,以防止缺血情况的出现。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首先保持新生儿呈平卧位,护理人员左手握住新生儿的手掌,并使带穿刺侧手掌面向上,拇指固定新生儿手掌,用食指触摸新生儿腕关节桡动脉搏动最强位置,右手持针,以15~30°角度进针进行穿刺采血,穿刺成功后血液自动涌入头皮针胶管,取血完成后同样需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部位5min。值得注意的是,外周动脉采血一般要求较高,护理人员要有熟练的技术,同时在采血中要严格控制无菌,在按压止血过程中要注意新生儿血液循环的情况。

1.3观察指标。观察和比较股静脉和外周动脉两种采血方式的采血一次成功率,并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对采血过程中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进行评定,同时通过标本凝血、溶血以及新生儿血肿和呼吸困难等判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数据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8.8%(7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80.0%(64/80),且观察组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详见表1,疼痛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新生儿血液主要分布在躯干及内脏部位,而四肢相对较少,再加上新生儿的血管较小,充盈度较差,采用常规的股静脉穿刺采血难度较大,问题也较多。新生儿的股静脉和股动脉的分布于神经分布并行,在股静脉穿刺采血中很容易对动脉和神经造成损害。如果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大血管股静脉的血肿,反复的穿刺又会造成血管损伤和血栓的发生,总的来说,静脉穿刺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存在较多的局限。而外周动脉采血因具有操作简单、一次穿刺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新生儿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采取外周动脉采血,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80.0%,且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3%,显著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8%,观察组新生儿疼痛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见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一次采血成功率高,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小,且安全可靠,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用性均较高,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薛巍.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5(2):251-252

[2]杨岭.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中国社区医师》.2014,30(5):136-137

[3]金二丽.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9):222-223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