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瑜伽经验总结_心得瑜伽经验怎么写_瑜伽经验心得

可能有积极心理暗示作用,有天早晨练完瑜伽108遍拜日式A,果然极致舒服,身心像得到了一次洗礼。

练到后面,一吸一呼,一俯一仰,越来越投入越来越虔诚,莫名竟生出感动来。

108遍是被很多瑜伽人不屑的,觉得练习的人根本没有觉察,也没有留意呼吸纯粹是连滚带爬的身体动作。

我也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对于未知,我在意的是自己想不想体验,如果想,那就去实践好了,亲身体验后就会得出自己的心得。

也有一段时间,经常听到一句话:

到底是你在练瑜伽,还是瑜伽在练你?”

​这是一帮瑜伽人对另一帮瑜伽人的拷问,多是嘲讽。

​那时我刚练瑜伽不久,被这个问题弄得有点焦虑。检视自己是不是太激进。

​很快我就发现,那是别人看问题的角度,是别人从别人的经验中得出别人的结论。

而你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在哪里?

你在练习过程中的感受是什么?

我既在练瑜伽,瑜伽也在练我。

无论是瑜伽哲学研习还是体式练习,对那时的我来说,都是一个相互冶炼相互融合的过程。

它没那么容易,但也比较纯粹。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心无旁骛苦练体式的人,对旁人发出的质疑,一般很少予以回应,她们只是专注于自己喜欢干的事。

倒是很多自己做不到的人,经常要通过质疑他人来体现自己的傲慢,以显示自己对瑜伽的理解比他人更深刻。

当然,我并不是说提出质疑的人都不咋地,而是,在那些质疑或嘲讽的声音里,不乏这样的只跟着说大师们的感受、却从未或很少自己实练的人。

虽然瑜伽是有关于心的调节,但它在形式上我认为是可以多样丰富的。

有时候,我就是纯粹把瑜伽体式当作喜欢的运动,譬如快跑、冲浪、潜泳等,而只享受它带来的快感和酣畅淋漓。

这并不妨碍我更多时间回归瑜伽的本质,静静地一呼一吸,极其细致地去伸展,去感受和觉察呼吸在身体里的流动、扩散,以及它到了哪些部位,哪些部位有阻碍,怎样去放松和释放,而因此体验到那种极致的舒适、畅通与空灵。

但是,我不需要时时刻刻这样做,我还需要别的形式。

当你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没有远离瑜伽的本质。

心得瑜伽经验怎么写_心得瑜伽经验总结_瑜伽经验心得

对自己好点,就是温柔地对待自己。

至少是非暴力地对待自己。

不止是行动和言语上的非暴力,更是起心动念的非暴力。

“你不要总是这么焦虑!”

“你不要总是活得这么拧巴!”

当我们说“不要”时,实际也是在加固焦虑。

就像对一个孩子说不要打碎杯子,他下意识记住的是打碎。

如果跟他说,拿稳你的杯子。

他记住的是拿稳。

我曾经给孩子买过一套书,每一本的书名都是不要,

不要随便放纵自己,

不要随便排挤别人,

不要随便替人保密……

书的本意没什么问题,但当我把书名念给孩子听,他很抗拒,把书推得远远的。

我以为他只是兴趣暂时不在书上,但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

直到有一天,我拿起这些书说,妈妈很好奇,如果有人让你替他保密,你会怎么做呢?停顿一会,给他思索和表达的时间,接着我又说,让我们来看看,书里的小朋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呢?

这激发了他的好奇心,果然从拒斥变得饶有兴趣。

当我们说不要,听的人要么紧张,要么叛逆,要么想乖乖听话,又忍不住不断搞小动作。

因为“不要”本身就是一种对抗。

试着把“你不要总是这么焦虑”换成“你可以放松一些,再放松一些”,

或者,“你可以深呼吸”、“深深地吸气,再缓缓地呼出来”,多试几次。

它提供的则是选择。

瑜伽前辈克瑞斯那玛查亚认为,呼吸的循环是一种降服:吸气,神走向你;屏气,神在你身边;吐气,你走向神;止气,降服于神。

你也可以把神理解成你的本源能量(称呼它什么都没关系),停下来关注自己的呼吸,就是与你的本源能量建立联结。

什么时候对自己最不满意?

杂念太多,无法专注、无法静下来投入的时候。

对自己不满意,能量就会下降,同样,能量下降就会对自己不满意,不满意就会焦虑。

但一定程度的焦虑也是一种动力。

这时候要做的不是将焦虑赶尽杀绝或强迫自己去专注,去解决问题,因为你强迫不了,急于强迫解决问题,只会带来新的问题。

需要做的是停下来关注自己的呼吸,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和这份焦虑静静地待一会,直到它离开。

静能生慧。静下来,头脑就明晰了。

关注呼吸让自己静下来,不是浪费时间,相反,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