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 万承云:“一头种猪买回来值8万元钱,那儿站的也是人,这儿站的也是人,对面也是人,院子里也是人,都看着他笑。”
种猪场副场长 杨军:“到处都是人,蛮多,起码都有100多人。”
王洪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至今谈及它的这头冠军种猪,依然津津乐道。
王洪全:“你看这个冠军猪吧,它体型好,这个主要它就是说它吃的少,长的快。别的猪吃三斤多要长一斤肉,它这个猪吃两斤就长一斤。”
冠军种猪不负厚望,平均三天采一次精液,采一次可以配十头左右的种母猪,进场两年多时间,从一代到三代,靠它繁殖种母猪1.3万头,王洪全自留3千头,销售1万头,收入1千多万。
王洪全2003年的时候还在宜城市区开办汽车修配厂,年赚百万还当选为市政协委员,这年冬天,他参加市政协会议,委员们呼吁尽快淘汰传统老母猪。当年湖北全省都在改良生猪品种,王洪全脑子里灵机一动。
王洪全:“因为这个品种改良迟早都要搞的,就是说谁抢占先机,谁能赢得这个市场。”
山里人自古就有养殖母猪的习惯,可养的都是传统老品种,产崽不多、市场疲软。一旦全面改良品种,就需要大批的优质种母猪。
于是,王洪全卖掉城里的修配厂,于2003年冬天回到乡下开办了这个种猪场。
王洪全:“我们刚养猪的时候,我们就住在这个小房子里面,那时候连玻璃窗都没有,那时候也是下大雪。”
2004年3月,他从湖北省畜牧良种场引进2公10母共12头三元杂交种猪。
王洪全:“3月12日拉回来的,到8月份的时候产仔就产了100多头,光种猪就产了五六十头。”
谁知山里人都是沿用传统品种,对王洪全培育的新品种拒之门外。刚开始王洪全并不着急,全由自己的种猪场喂养;可到了2005冬天的时候,种猪越来越多,超过了2000 头,达到养殖场的容量极限。
王洪全这才着急销售问题,可刚开办之初,种猪场名气不大,品牌不响亮,究竟有何捷径制造个轰动效应,吸人眼球呢?这时间正逢湖北省畜牧局举行种猪拍卖会,王洪全卖掉场里两头种公猪,咬牙参加了竞拍。谁知他看中的那头品像好的种猪,价格一个劲儿往上窜。
王洪全:“这头猪首先底价是4000元,然后6000,8000,1万,2万,最后别人竞到5万,我们竞到7万的时候,别人又加到7.5万,最后我们7.8万成交。”
有了这头花大价钱买回的种猪,繁殖效果就是不一样。
王洪全:“冠军种猪就是冠军种猪,它的体型又好,品质也好,由它繁殖的后代单种猪就是1万多头。”
有了种猪冠军,王洪全就有了全新的希望,种猪冠军繁殖的每一批小猪崽降生了,他都要精挑细选、优中选优,然后才培育种母猪。
王洪全:“我们选种猪,首先看奶头,一对,两对,三对,四对,五对,六对,七对,八对,你看它体形也蛮好,我们就给它做种猪,然后你看这个,这种猪呢,它就是它稍微小一点,但是它奶头也蛮好的,也有八对,这个奶头也好,但是它出生太小,然后我们就给它做肥猪了。”
种猪一般要经过三次筛选,培育到50公斤左右才销售。2006年春天,王洪全参照湖北种猪市场每头1200元的指导价,结合村民的承受能力,定价为1000元一头。可另王洪水全没想到的是,如此培育的种猪,依然没人购买。
王洪全的妻子 曾宪梅:“赊给他们,他们都不敢养。”
记者:“为什么?”
曾宪梅:“他们说没有钱,亏不起。”
本想通过冠军种猪大赚一把的,没想到还是无人问津。此期间,宜城市的种猪改良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他赶紧和镇领导一道,走村串户,动员村民更换老母猪。
尚正坤:“过去我们镇上老百姓养猪都是养的当地土猪,长不大,老百姓养猪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过年,吃肉。政府去做工作,他们也不愿意,也不搞。”
没人买,再优质也是白搭。王洪全决定找个在村里有号召力的人养猪。想来想去,他相中了村支书李银远。
王洪全:“因为他当书记,号召力蛮大,没想到他没搞呀,还适得其反,连他身边的很多人都不搞了。”
村支书李银远家里当时就有两头老母猪,可一年的喂养成本也就是1000元左右,购买王洪全的种猪,首先得付出1000元的种猪款,喂养成本也比老母猪高得多,他担心亏本。
李银远:“刚开始的时候觉得风险比较大,有个适应过程,那个时候肉猪的价格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