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励各地区各部门主动作为、狠抓落实,推动形成开拓创新、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对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43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其中,上海市推出线上“点单式”服务平台便利企业申领就业补贴等7项人社部门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

上海市推出线上“点单式”服务平台便利企业申领就业补贴

为方便企业了解各类就业补助政策及办理相关事项,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在网上业务办理平台探索实现一次性完成所有惠企政策的申请及办理”的思路,开发了就业政策“点单式申请”平台,助力企业降低政策获取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一、线上服务开启新模式。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就业扶持政策的一揽子受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助力企业办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4月30日,就业条线惠企政策“点单式申请”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平台内共有“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初创期创业组织社会保险费补贴”等就业惠企政策30个,涵盖就业、创业、培训等多个领域。其中,15个惠企政策已实现全程网办,12个惠企政策正在进行系统开发,另有3个惠企政策因为临时性政策等原因维持线下办理。

二、“点单”服务呈现新特色。“点单式申请”平台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惠企政策“菜单式呈现”。企业在登录平台后,可以在一个界面内点击查询所有惠企政策的办事指南。同时,系统会根据企业在人社数据库中的基本信息自动初筛得出某个具体企业可能符合申请条件的惠企事项。通过就业惠企政策的菜单式呈现,既实现了企业对所有惠企政策的集成式获知,降低了政策获取成本,又避免了企业因为政策理解把握不准可能导致的漏申请、错申请等情况发生。二是惠企政策“点单式选择”。在了解惠企事项详情后,企业可直接在界面内勾选拟申请的事项。系统内嵌互斥算法,当两类及以上项目不能同时申请时,系统会自动进行提示,企业可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惠企政策申领组合。三是惠企政策“一站式办理”。目前,上海已经将所有全程网办的就业惠企政策通道进行了整合,统一从“点单式申请”平台进行接入,企业可在平台内通过系统辅助引导的方式,直接办理各项政策申请。

三、创新服务取得新成效。通过平台的开发,企业既可以快速了解每个惠企政策的《办事指南》,同时还可以通过平台办理全程网办的惠企事项,有效化解政策复杂繁多导致企业政策不知晓、申请不方便的顽疾,降低了企业政策获取成本。截至10月底,已有13116家企业通过平台在线办理了14028次惠企补贴政策申请业务。9月底,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进一步对平台界面进行了优化,9月28日新版平台上线后至10月底,企业已通过平台查询各类就业惠企政策办事指南17793次。

江苏省常州市打造智慧“五云”就业服务新体系

今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围绕“六稳”“六保”任务,精准回应群众需求,从“互联网+N”视角出发,打造了“云降福利”“云端服务”“云集资源”“云上学习”“云梯帮扶”智慧“五云”就业服务新体系,加速开启就业创业信息化应用E时代。

一、做优“互联网+政策”,激活企业的一池春水。为鼓励和引导企业正确应对风险、减少裁员现象发生,常州市出台了《关于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的通知》,并改进服务方法,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积极争取统计部门支持,掌握企业信息和所属行业信息,在最短时间内精准锁定发放对象。对金额10万元以下的无需企业申请,通过税务部门采集企业银行账户信息,依托人社“金保工程”作大数据比对筛查,审核通过后直接发放。通过“常州人社”APP向小微企业、个体户精准推送办理创业“富民贷”的相关政策。今年1—10月,常州市共向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7亿元,落实开业补贴、优秀创业项目孵化补贴等创业扶持资金1182.3万元。

二、做强“互联网+平台”,盘活市场的供给资源。常州市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全市的智慧人力资源市场“云招聘”平台,面向所有单位和个人提供一体化、双实名、智能化的招聘求职服务,打造“永不下线”招聘服务。疫情期间,为满足企业复工复产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紧急开发“返常人员排查直报系统”,帮助超40万名农民工安全返岗;推出“抗疫期间留常劳动力调剂专区”,每天至少举办1场网络招聘会,组织5500余家企业线上提供超过17万个岗位,有效地缓解了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为满足不同年龄层、行业专业和作息时间劳动者的技能培训需求,常州市率先推出覆盖技能培训全业务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云平台”,让劳动者足不出户即可学技成才,充分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三、做精“互联网+服务”,免去群众的后顾之忧。常州市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研发应用,多个项目在稳就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国首家挂牌“华为政务行业示范中心”,“智慧人社”持续扩容提质,全力打造人社网上办事大厅、“常州人社”APP掌上服务大厅和常州人社微信公众号“两厅一微”服务矩阵。建设人员实名认证平台、精准化消息服务平台、人社公共服务知识库平台、电子档案一体化应用平台和资金清缴结算平台,全面支撑线上线下应用。提供“就业掌上360”服务,个人随时随地可通过手机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社保补贴申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代理及档案服务、高校毕业生服务等73项业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福建省创新“1234”稳就业工作法保持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福建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创新“1234”稳就业工作法,保持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一、建立一套政策体系。始终将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按照“任务下达、权限下放、资金下沉、政策松绑”的理念,打造福建省“就业政策超市”,省里定框架和标准上下限,资金打包下达,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授权地方制定本地化政策,打出省市政策组合拳,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福建特色的稳就业政策体系。

二、坚持“输血”和“造血”双轮驱动。“输血”政策突出抓好门内、门外、兜底“三条保障线”。门内保障线着力扩大和稳定岗位供给,实施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帮扶行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行动、民生兜底专项行动等“八项行动”,带动增加约25万个就业岗位;实施援企稳岗行动,推进减税降费、稳岗返还和以工代训,稳企稳岗稳预期。门外保障线着力保失业人员生活,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强化失业人员再就业援助。兜底保障线着力帮扶社会化难以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拓展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和失业人员第三方帮扶,稳住就业基本盘。“造血”政策突出激发“双创”活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拓展就业。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发展,鼓励灵活就业,计划2021—2025年每年从省级就业补助资金中,统筹5000万元创业支持资金;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鼓励人才扎根福建就业创业;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拓宽高技能人才就业发展空间。

三、关注三项指标。做大就业增量,拓宽城镇初次参加工作人员就业渠道,提高青年劳动参与率,全力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任务,努力把最大的数量压力转变为最好的人才机遇。盘活就业存量,率先开展共享用工调剂,加快劳动力供求对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失业人员再就业指标,努力化就业压力为人力资源活力。控制就业变量,防控暂时失业转变为长期失业,防止难就业转变为零就业,稳控失业率。

四、聚焦四类重点群体。千方百计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组织实施“十个一批”行动,截至10月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推动农民工转移就业,实施“6+1”劳务协作行动,开展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率先开展包机运输;抓好退役军人各项扶持政策,推进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攻坚”行动,做好就业援助帮扶;实施就业扶贫“挂图作战”,有就业意愿、培训意愿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扶贫就业率、培训率“双百”目标。截至10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7.6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7%,稳定在5.0%的年度目标以内。

湖南省湘潭市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 实现企业稳行业稳重点人群稳

湖南省湘潭市坚持把稳就业作为守牢民生底线的关键抓手,在持续5年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三送”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实施稳企业、稳行业、稳重点人群“三稳”行动,采取沉下去、送上门、点对点、实打实的方式,推动就业帮扶及时直达、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民生百业,以千方百计稳住千家万户“饭碗”,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实现了以就业底线之稳确保发展大局之稳。

一、牵牢实体企业“牛鼻子”,全力以赴援企稳岗。稳住了企业,就保住了就业岗位。争分夺秒招工。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紧急调度用工。正月初三开始主动上门对接,5天时间帮助湖南永霏、臻和亦康解决招工缺口300多人,企业产能增加10余倍。真金白银减负。坚决确保惠企政策红利落实到每一家企业。截至目前,为各类企业减负降费约15亿余元,如为湘电集团一次性送去稳岗返还资金6494万元,帮助2000多名员工顺利实现内部分流安置;各类创业园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支出1600多万元。精准高效服务。突出服务“快、准、实”,人社系统全员参战,深入一线开展“百千企业帮扶”,派出31支驻企“三送”帮扶小分队,为125家重点用工企业做好人岗匹配,稳岗率达99.77%。

二、打好关键行业“组合拳”,千方百计纾难解困。稳住了行业,就保住了就业预期。帮扶困难行业解困。为旅游、餐饮、外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发放补贴660余万元。支持特色行业稳产。大力扶持槟榔、湘莲等特色产业,组织以工代训5000余人,力保劳动密集型特色行业就业稳定。激活新兴行业潜力。扎实做好快递外卖、微商电商、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工作,创新推行订单式、定制式、学徒式相结合的职业培训模式,组织技能培训5.2万人,新增就地就近就业4万余人。

三、找准重点人群“着力点”,精准施策夯基固本。稳住了重点人群,就保住了就业底线。突出抓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举办专场招聘会9场,留潭回潭就业创业大学生超1万人;面向武汉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岗位近2000个,达成意向726人。真情帮扶农民工就业。开展农民工就业援助“三送”活动,发动1200余名党员走村入户。组织专场招聘会64场,开辟农民工返岗复工专车、专列“绿色通道”,实行“点对点”服务,“一站式”送达,4月实现38万返乡农民工全部复工。全面兜底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专场招聘、扶贫基地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提供岗位11000余个,全市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可就业贫困劳动力100%就业,湘潭市就业工作连续3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陕西省商洛市精准施策力保重点群体就业

今年以来,陕西省商洛市全面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点面结合,精心组织农民工就业。成立商洛市24小时重点防疫企业用工调度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工作专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和农民工返岗就业。广泛开展线上春风行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发布网络招聘信息185期次,组织1300余家用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5.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6.6万人。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组织发送农民工专机1架次、火车专列2列次、专车965辆,“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88万人。截至10月底,全市实现转移就业48.2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40万人的120.55%。

二、建保一体,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平台,组织6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1435家用人单位参与“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20场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7940个。为7381名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跟踪提供服务,人均提供就业创业服务1.2次,实现就业7078人。大力开展就业见习,全市共征集就业见习岗位3248个,已上岗见习1142人。落实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计划,全市招录基层公务员346名、事业单位人员1460名,扩大了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充实了基层干部队伍。

三、五维联动,全力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采取“劳务输出帮就业、促进创业带就业、开展培训促就业、公岗安置保就业、工厂基地托就业”五维就业帮扶措施,全市共有26.88万贫困劳动力以各种形式实现就业,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户就业率达到了100%。通过开展“县域劳务品牌”创建活动,提升劳务输出规模和质量。鼓励各类人员入乡返乡创业,实现镇级“百县千镇”标准化创业中心全覆盖。推广“定单式”“委托式”培训,组织培训贫困劳动力533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未脱贫户、“零就业户”、边缘户和监测户中的未就业劳动力超过6000人。认定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334家,吸纳就业超2万人。

四、长短共济,热心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制定就业援助办法,落实县区、镇办、社区工作责任,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台账。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对就业困难人员优先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对有创业意愿人员组织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开展“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援助行动,促进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对于无法通过市场途径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截至10月底,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498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302人。

青海省综合施策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今年以来,青海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通过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稳就业“四送”专项行动,助推全省就业局势稳定,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10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8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1.2万人次、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08万人次,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6.7%、105.9%和90.89%;城镇登记失业率2.1%,控制在3.5%的年度目标之内。

一、紧盯重点群体“送政策”,强化宣传引导。梳理就业、社保、劳动关系等人社领域稳就业政策措施,形成一揽子政策清单,通过广播电视、微信网络等媒体,面向用工单位和重点就业群体,广泛开展个性化宣传。依托线上线下平台,设立人社服务专员,深入用工单位和农村社区主动提供上门服务,现场发放政策解读手册、业务申办流程等资料,及时推送政策信息,提供咨询服务。活动期间,提供政策咨询服务3.6万次,发放宣传资料近16.7万份。

二、搭建对接平台“送岗位”,积极推送信息。深入园区、企业,多渠道收集用工岗位信息,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特点,分类筛选形成重点群体招聘岗位清单,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网络平台和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力量,向不同就业群体精准定向推送。将“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就业活动与稳就业“四送”专项行动紧密结合,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精准搭建劳务对接平台。活动期间,全省累计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482场,组织5360家用工单位提供岗位14.58万个。

三、聚焦市场主体“送补贴”,稳定就业岗位。紧盯企业和求职创业群体需求,大力精减各类补贴材料,优化申报审核流程,及时兑现就业创业补贴奖励政策,推动社保“减免缓返补”措施落实落地,全力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鼓励扶持劳动者就业创业。截至10月底,全省累计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23.5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51亿元;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资金5.35亿元。

四、围绕技能提升“送培训”,提高就业质量。依托基层服务平台,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技能培训摸排调研,广泛收集培训需求,动态调整和发布“两目录一系统”。集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攻坚战,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以工代训、实施农民工稳就业技能培训计划等举措,全力推进年度培训工作。组织培训机构送培下乡,将技能培训班直接开进农村社区,使劳动者在家门口即可接受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转移就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育新时代戍边人

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毕业生重要回信精神,多措并举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兵团工作,着力培养新时代戍边人。截至11月20日,兵团5所高校13833名毕业生中,已有11345人实现就业,就业率82.01%;帮扶2396名返回兵团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90.44%;吸引7370名内地高校毕业生到兵团就业,占当前兵团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67%。

一、明确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制定《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方案》,明确提出2020届兵团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压实师市、部门工作责任。印发《关于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在人社系统部署开展“四个精准”工作(精准摸清人员底数、精准推送就业岗位、精准落实政策、精准掌握就业情况),指导各师市建立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服务工作台账,建立“周调度”机制,动态掌握工作进展。

二、拓宽渠道,增加岗位供给。加强部门间工作对接,多渠道收集就业岗位。及时将1227个公务员招录信息发布到兵团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网、兵团考试信息网,并通过微信、QQ群等方式进行推送。及时启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拿出6499个岗位,采取线上方式,目前已完成三批次2650人的招聘工作。多渠道收集发布兵团国资委、工信局、商务局等部门5132个企业用工信息,并推送给兵团高校和返回兵团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

三、高位推动,统筹基层服务项目。成立由兵团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基层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印发《关于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的意见》,在落实待遇、优化服务、畅通渠道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措施。2020年共招募“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4442人,为兵团尤其是南疆师市团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储备。

四、创新方式,优化就业服务。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在兵团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网开辟高校毕业生求职专栏,全面开展网上招聘和线上服务。组织师市及时将用工信息推送给高校毕业生,将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推送给园区企业,更好促进供需对接。委托猎聘网人力资源服务专家录制《求职小讲堂》课程,推送给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助其更好掌握求职技巧。及时启动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工作,进一步完善创业补贴政策,开展兵团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认定工作,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