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丘逢甲
蝉鸣的夏季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丘逢甲
丘逢甲少年得志,却弃官返台从事教育工作;已未割台时,他首倡独立抗日;内渡大陆后则献身推广新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元气。终其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
今天是开始调研的第一天,我们循着保台志士丘逢甲的足迹,去到了蕉岭县文福镇逢甲村丘逢甲故居。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是一幢坐西朝东两堂四行,中轴对称,后面半圆形围屋与前面的5个门楼形成封闭整体的客家围屋。正门名为“培远堂”,为清末翰林温仲和所书,两侧对联:“培栽后进;远继先芬”为丘逢甲自拟。
丘阿姨(丘秋桂),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担任逢甲村妇女主任及党支部宣传委员。为我们介绍了逢甲村整体发展概况,该村依托逢甲故居这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故居旁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并在不远处建立了停车场以及种植桂花树进行绿化。该村有百余亩地已经被集约承包,将用于种植砂糖桔、荔枝和雾莲等果树。在拟建设方面,她谈到了该村三年的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溪两岸”休闲长廊,“路通财运亨通”工程等。
我们跟随丘女士拜访了村委会,了解了基层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村委会设置有公共服务站,有专员值班,这是一项凝聚民心,服务群众的举措。在村委会,客韵寿乡行小分队队员观看了关于基层党组织的党性教育视频,增强了党性,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方针。
故居旁,我们有幸遇见了一对耄耋夫妻,他们主要提到近些年有更多的社会组织对农村进行扶持,即便钱数不多,但亲切的关心和问候更加暖人心。他们都表示农村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发展,都有较大变化,希望国家能够对农村更加重视,给予更多的惠农政策,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他可以说是乡村致富带头人,有党员风范,有商业头脑,更有勤劳肯干的拼劲!”我们在村委会见到刚刚果园农作回来的刘叔(刘应荣),丘阿姨称赞道,他退休后回到老家利用自家土地和适当租借种植了十几亩金柚,涵盖蜜柚、沙田柚、红肉柚三大类,蜜柚满园挂果。
刘叔对我们的三下乡活动也表示赞赏,他最希望的是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利用新媒体等新技术新渠道宣传农村,宣传农产品,打开一些农产品的销路。我们相信,金秋十月,刘叔的金柚定能甜蜜众人,收获好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下午,我们继续沿着丘逢甲的足迹,去到了桂岭书院。桂岭书院位于蕉岭中学内,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904年,丘逢甲在桂岭书院创办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1914年更名为蕉岭中学之后,“桂岭书院”曾作为蕉岭中学图书馆,藏书达三万余册。
镇山公园三峰突兀,气势雄伟。有环山公路可由老虎坑盘环而上至公园中央,园内松柏苍茏,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根据山势,底层全面铺植台湾草,上层为各种造型灌木。园内中心最高点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梅州市目前最大的纪念碑;西边为高76米的广播电视塔和三层塔式的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纪念亭及广东第一座“环境保护纪念碑”毗连;东面为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陈列室、纪念亭和丘逢甲全身塑像。如今,公园已经成为蕉岭县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给山城增添了新景,提高了县城的文化品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