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03月19日08:26 中国三峡工程报
本报记者 王波 通讯员 郑方吉 李冬梅
3月6日,记者在当阳市目睹了一场生动有趣的“三峡移民科技培训课”。上午9点,记者来到当阳市庙前镇李湾村。在村委会的大会议室里,100多人把屋子挤得满满的,有些移民只好坐到会议室旁边的一间屋子里,通过中间一道门听课。记者注意到,来听课的不光是中年人、青年人,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来了,有的妇女甚至带着喂奶的小孩也来了
。由于前天晚上下了一场雪,教室内外都很冷,但听课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讲课的老师是当阳市畜牧局的一位畜牧专家。他向移民介绍:“今天讲课的内容是牲猪饲养技术,包括牲猪品种的选择、母猪的饲养、仔猪的培育、育肥等。”在3个多小时的上课时间里,老师讲得仔细,学生听得认真,不少移民认真地做笔记,有的甚至带了个录音机来听课。当老师讲到关于仔猪培育的内容时,有位移民向老师提出了他关心的问题:“如何为断奶后的仔猪增加营养?”这个在课堂上听起来有些怪味的问题,顿时惹得一些移民哈哈大笑。
记者采访了几位坐在小房间里听课的移民。一位一直在认真做笔记的移民告诉记者,他叫付成华,1999年从重庆市巫山县搬迁到当阳市庙前镇李湾村。付成华对老师的讲课感到很满意,他认为老师讲的内容都比较实际,能切实帮助移民解决实际问题。付成华是比较有远见的一位移民。他告诉记者,他家去年年底开始饲养的123头猪,今年4月底就可以出栏,预计能有5000多元的收益,今年至少还可以出栏两次。付成华为他的养猪事业共投入了7.8万元,其中当地信用社向他提供了2.5万元的贴息贷款。记者问他为什么想到发展养猪业。他说,现在农产品价格放开以后,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很低,如果农民光靠种粮食最多只能混个温饱,剩不下几个钱。年景不好时,吃饱饭还可能成问题。他从巫山搬迁下来后,为怎样发展经济认真做了一番调查、思考,结果认为最近两、三年内,猪肉价格会比较稳定。他告诉记者,同是庙前镇的龙泉村有户农民是个养猪大户,每次存栏700多头猪,一年就有1000多头猪出栏。付成华正是向那位养猪大户取经后决定发展养猪业的。他告诉身边的移民乡亲:“一定要有长期的发展计划。”
当阳市移民局副局长李冬梅告诉记者,当阳市是接收三峡库区移民的“大市”,全市共接收了1629户、6474位移民。当阳市政府将深入开展移民科技培训,以提高移民发展致富能力。现在当阳市移民局每年都拿出专项经费聘请农业专家对移民进行柑桔种植、畜牧业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并免费为移民提供有关技术书籍和资料。从2002年2月21日至今,当阳市“三峡移民科技春训课”已经举办了12期。为加大扶持移民发展致富的力度,当阳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规定:对移民户年出栏山羊20只以上,出栏牲猪50头以上,仔猪出笼500只以上,种果木500株以上的,市信用社优先给予贷款扶持,市移民局给予3年的贴息。
近中午12点钟时,培训课结束了。李湾村的村主任走上课台,通知移民乡亲们:“明天还在这里上课,市里请林业局的专家为大家讲授果木种植技术。”有几个移民早已围住授课老师,向他提着自己关心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推荐】【】【】【】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任你邮印象30,30M大空间+彩信相册,免费试用!
快感体验尽在天堂《冰镜湖》 特別邀请传奇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