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余秋雨曾有过数次都江堰之行。作为古往今来都江堰市拜水问道的迁客骚人之一,他以学者的渊博、文人的敏锐在堰上水畔、丹梯绿云边且思且行,为都江堰沉积千年的厚重文化刻写出了一个重重的结论。
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悄然造访过都江堰。严格说起来,那次出游,他原本是要寻幽青城山的。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没想到,都江堰却给他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震憾。
在都江堰,他的思绪变得天马行空般活跃,上下两千多年历史在他笔下奔涌而出: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都江堰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空。长城的防御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刚性的雕塑,而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长。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的雄伟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最后,他毅然表示:“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看过都江堰之后的青城山之游,料想他就不是十分尽兴,遍读大作,对于作为道教发源地、道教的圣山祖庭,果然少有提及。直到2001年的一天,人们才在拜读《文化苦旅》中的《青云浦随想》一文后,发现作者对当时的青城山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失落感:
“记得年前去四川游青城山,以前熟记于心的"青城天下幽"的名言被一支摩肩接踵、喧哗连天的队伍赶得无影无踪。有关那座山的全部联想,有关道家大师们的种种行迹,有关画家张大干的缥缈遐思,也只能随之烟消云散。我至今无法写一篇青城山游记,就是这个原因。”
读了这段文字的都江堰人,莫不深为此事遗憾。他们的遗憾在于,作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以幽为特色的青城山,抑或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抑或是因为都江堰人对本乡文化疏忽的缘由,让余秋雨先生看到了不该出现的一面,这完全不是有文化宝库之称的青城山的真实的一面。都江堰的市民一直有一个想法:请他再上青城,为青城山写下一篇能扬名于史的文章,与《都江堰》一文并秀文坛。
2002年,央视综艺大观改版为“欢乐中国行”,央视决定当年播出的中秋晚会“欢乐中国行”(第一期)就放在都江堰市。改版的节目录制前,有对于余秋雨采访环节的安排。得知信息,都江堰市再次发出邀请,请他来都江堰作客。先生于是年9月6日抵达都江堰市,信步登上青城山。他进入山门,步过雨亭,在满山空翠和云起云飞中找到了些许感觉,旅途的劳顿和紧张的采访在脸上留下的倦容一扫而空。后来,一行人登上“天然图画”,他有些累了,但依然颇有兴趣地问:“天然图画”,怎么得名的?一旁的人说:雄秀的牌坊矗立于长长的石级上,占据了两峰夹峙的山口,成为半山道上十分突出的景观。林间有鹤鹭轻飞,山鸟长鸣。岩下溪水潺潺,淙淙有声,宛如筝音琴韵。龙居、天仓、乾元、丈人诸峰,堆苍叠翠,宛如画屏,是以得名。先生说:那么,今日就作画中之游吧。
终于来到了天师洞。天师洞当家唐诚青早已候在古常道观山门,一番道乏问好后,请入西客厅奉茶。
在诚青道人陪同下参观了天师洞道门古物文物以及古天师银杏树;研读了写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师洞大殿著名对联,探究“境由心生”一联的内涵;观赏历代文人题刻,拜谒乾元山天师洞……直至午后,他方才徐徐下山,在鹤翔山庄午餐。
先生墨宝难求,但与都江堰、青城山有缘,下山后,他在金叶宾馆下榻处不顾辛劳,为二十多人签字送书,并欣然写下“道家有道,上善若水,于是,此生有两事可为,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题词,“都江堰是解读中华文明的钥匙”的单条,“大道至简,上善若水”的横幅。
“5.12”大地震后的6月,余秋雨先生来到都江堰看望在幸福家园安置点板房教室里读书的孩子们,到二王庙、秦堰楼等景区探访,为受灾的李冰中学题写了校名。他为都江堰中学高二女生王娅题写了“灾难中能开出最美丽的生命花朵”,激励她和同学们与灾难作抗争。思想因为成熟方能化为掷地有声的文字,看来,向来都宣称说与都江堰有割舍不去情感的先生,在都江堰并不是传闻中的惜墨如金,也因此,我们一直暗暗期待着他写青城山的一文。
今年5月,在中央美院美馆“余秋雨翰墨展”上感触良多,先生又书“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余秋雨文并书 且于汶川大地震后复书立碑于千古江堰之畔”。
我们以为,这些题字无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写就的。他的严谨,正是因为对都江堰水文化、青城山道教文化的珍重。每当我们看到他在都江堰所题写的墨宝时,都会从其中领悟到睿智和精深。当他在都江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作了一番文化审视之后,他的才华与历代才俊相融相汇,神灵与青山绿水自然贯通,于是才写出“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十个中国字,让它久远地成为列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林的青城山、都江堰所在地——都江堰市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