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我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全方位、各领域的力量共同推进,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更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近年来,围绕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我省多方合力作为,成绩显著。

据最新的权威数据显示,我省有98.7%的企业对当地营商环境给予满意以上评价,有84%的企业认为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有效果,有56.32%的企业对投资本地“非常有信心”。为了探寻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和亮点做法,连日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多方走访。

文/ 谢立志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 实习生吴玉婷

省工信厅政务服务窗口:“一网通办”优化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省工信厅政务服务窗口(以下简称窗口)一直致力于推动改革。记者了解到,2020年,窗口受理办件1810件,较2019年增加14%。此外,还通过“一网通办”优化营商环境,让群众得到了更便捷的服务。

申办材料办理时限平均缩减55%,缩减率最高达67%

省工信厅政务服务窗口负责人裴云华向记者介绍,“一网通办”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是衡量政府职能转变、便捷服务群众的重要标尺。2020年,政务服务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事项占依申请类事项的92%。为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建设,该窗口着力强化信息化技术支撑,于2020年9月开通启用了全省“智慧工信”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云平台及移动客户端(APP);升级改造自有政务服务办事系统,整合工业运行监测平台、国家工信部无线电和卫星通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认定系统等20多个业务系统,并通过“智慧工信”云平台实施有效对接;与省政务服务监察平台、江西省政务服务网、省公共信息平台等6个省级业务办理系统和省工信厅OA办公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全力畅通信息传输渠道,申办材料缩减率最高达67%,办理时限平均缩减55%;对接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交换平台,建成工信政务大数据融合分析中心,实现覆盖园区平台1.3万家重点企业基础注册信息的省市县三级互通共享,全面推进工信系统所有依申请事项“一网通办”。

此外,在信息公开方面,将厅门户网站上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及审批事项、办理结果查询与江西省政务服务网实行链接,在两个网站上同步向社会公开包括行政许可14项、行政处罚10项、行政强制4项、行政确认11项、行政奖励3项、其他行政权力14项在内的厅本级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66项。

实施“好差评”制度 服务窗口的群众满意率为100%

裴云华表示,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窗口积极开展网上服务、错时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便民服务,实行容缺后补、告知承诺、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全面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和水平。2020年受理办件1810件,较上年增加14%。提供延时服务73次,咨询180次,邮寄服务154件,收到锦旗11面、感谢信6封。实施“好差评”制度,服务窗口的群众满意率为100%。

同时,为解决老年人在公共服务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窗口认真落实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工作要求。分人群提供针对性、差异化的服务措施,避免“一刀切”。制定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服务制度,在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同时,兼顾人性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对待办事的老年人要像家人一样提供贴心服务。发展代办服务,依法接受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服务申请,在服务中避免循环证明,以方便群众办理业务;设立老年人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实现优先办理,张贴醒目的引导标识,提供老花镜等便民服务设施,配备医药应急箱;开展服务平台和APP的适老化改造。对智慧工信云平台及APP等的适老化改造,简化使用步骤,优化界面交互,增加操作提示。针对老年人常用功能,提供大字版、语音版的服务模块,挂在首页醒目位置,方便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服务;开展梳理涉及老年人的高频服务事项,对涉费事项杜绝线下拒收现金进行督查,对智慧工信“一网通办”云平台及“一窗式”平台的“好差评”管理进行督查,问题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省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法治护航保障民营企业权益

省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是省委、省政府联系、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重要通道。自2018年成立以来,该服务中心在非公维权工作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重要贡献。

与检察机关携手在全省共设立124家非公企业维权办

“我们与省内多个单位联系建设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保障民营企业的权益。”省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付磊告诉记者,服务中心在全省三级检察院设立了124家非公企业维权办公室,在全省103个工业园区工商联分会和4个商会设立检察联系点;各级公安机关均成立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多地设区市还专门成立了市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绝大部分市维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同时,建立了每季度以工作专报、工作简讯为载体的工作通报机制。

面对企业诉求,各级服务中心精准研判,严格落实。截至2020年12月底,省非公企业维权服务中心累计接到非公企业诉求反映2285次,对政策法规咨询类诉求及时给予解答,受理实质性维权诉求520件,其中向相关设区市政府和省直承办单位分办147件(办结125件)、向省政法各单位移交涉法涉诉类诉求108件(办结101件)、向设区市维权中心移交21件,提请全国工商联和外省工商联协助办理14件(办结9件),中心自办217件(办结213件),正在分析研判13件。截至2020年11月,各设区市、赣江新区非公企业维权服务中心累计受理非公企业实质性诉求707件,其中各中心自办诉求共计341件,向所属县(市、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及政法各单位分办移交357件。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诉求办结率均达到80%以上。

用法治护航民企助力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

记者了解到,省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还在景德镇、赣州、吉安、抚州4个设区市将非公维权工作纳入考核,其中景德镇市、赣州市将非公维权服务工作纳入了高质量发展考核,吉安市将非公维权服务工作纳入市直单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抚州市将非公维权服务工作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7个县(区)将非公维权服务工作纳入同级营商环境考核,通过考核有效激发了诉求承办单位的责任感;吉安市开展的“扶民企、解难题、化诉求”专项行动,集中收集解决了一批遗留时间长、涉及面广、办理难度大的企业诉求。

同时,省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还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级服务中心成立律师志愿服务团,及时掌握企业法律服务需求,通过网络、电话等零接触的方式,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法规咨询和指导共230多次。同时,通过网站专栏、微信公众号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送了13期《非公企业必看!疫情下的法律,“你问我答”》和4期《疫情下的政策速递——“你问我答”》,助力民营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稳妥处理劳动关系。

省民营经济研究院:致力于打造“思想库”和“智囊团”

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民营经济研究“思想库”和“智囊团”,不仅举办了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智库成立大会,还围绕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实施重点课题调研,为我省民企提供时事解读、政策咨询分析等服务。

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评价调研撰写“1+2+11”企业评价报告

据悉,近年来研究院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经过三年努力,营商环境评价取得三个转变,实现从“借智、借力”到“生智、生力”的跨越。评价模式方面,由“工商联+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转变为工商联全程自主开展模式;评价内容方面,由“发现企业问题”的单一研究转变为“设计评价指标+尝试排名+企业问题”的综合研究;重视程度方面,由“工商联系统内部重视”上升到“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新芝表示,研究院充分利用调研结果,在此基础上撰写形成“1+2+11”系列评价报告,“1”是指形成一份《江西省营商环境企业评价报告》;“2”是指形成“双万家”评价报告,即《2020年江西省万家企业评县域营商环境报告》《2020年江西省万家企业评开发区营商环境报告》;“11”是指形成11个设区市营商环境企业评价报告,并以省非公办的名义下发至各设区市。

在民营经济研究理论成果方面,研究院同样表现出色,2020年,研究院通过收集建筑业企业反映问题、外省典型经验做法、全国层面及省级层面建筑企业基本数据,撰写《全面推进我省建筑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跟踪调研民企运行状况打造江西民营经济研究“思想库”和“智囊团”

张新芝告诉记者,研究院一直在跟踪调研民营企业运行状况,并且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方法,用新方法指导实践,掌握了大量调研数据。2020年疫情期间,研究院组织企业填报了全国工商联部署的“全国民营企业应对疫情防控阻击战情况调查”“全国民营企业抗疫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全国走出去民营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调查”和“全国民营企业应对海外疫情冲击和国际局势动荡影响调查”四次调查问卷,共填报超过5000份问卷。此外,研究院还利用民营企业调查系统数据撰写了《中小企业应对疫情防控阻击战调查分析报告》,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同时,研究院还积极引导省、市、县三级执常委企业入库调查系统,组织全省企业参与全国工商联部署的三次民营企业运行状况问卷调查和一次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共填报4560份问卷,完成目标总数的106.05%。截至2020年12月9日,我省入库民营企业调查系统企业数达5664家,较2018年底增加近2000家。目前入库企业数位列全国第二。

此外,研究院于2020年6月18日举办了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智库成立大会,邀请100余名专家出席。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民营经济研究“思想库”和“智囊团”。

南昌市行政审批局:优化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近年来,南昌市行政审批局致力于优化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其驻高新开发区注册登记窗口将审批时间由省局规定的一天缩短为2小时,同时,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事项办理“一次不跑”、营业执照“秒批秒办”。

审批时间由1天缩短至2小时,实现全流程闭环审批

南昌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该局驻高新开发区企业登记窗口,全年新注册企业6168户,位列全市第二,较2019年同期增长48%,名列全市第一。配合高新开发区行管委的“零成本”“三小时”办结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获2020年第四届中国政博会“全国政务服务最佳实践奖”。驻高新开发区注册登记窗口在年初实行审核合一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将审批时间由省局规定的一天缩短为2小时。按照“审核合一”的办理模式,设立企业开办“一窗式”综合受理专窗,实现全流程闭环审批。2020年8月至12月新注册企业就达到3035户,比去年同期增长71.2%,其中2820户新注册企业选择申请了免费公章、87.4%的新注册企业实现开办全流程“只跑一次”。在2020年11月初提前完成全年新注册登记企业突破5000户的既定目标。企业开办便利化程度已达到全省甚至全国领先水平,目前商事登记审批已经实现由对标先进向立标引领的转变,各省市和兄弟单位纷纷前来学习交流。

“全程电子化”登记彻底实现办理事项“一次不跑”

2020年10月12日,该局市场登记审批服务处办理了第一件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的股权变更业务。江西兆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通过企业登记网络服务平台提交变更申请,经工作人员后台初审通过后,股东在手机APP完成实名认证并电子签名、签章,彻底实现了“一次不跑”,1个工作日就完成该事项的办理。

该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以往为保护股东权益,一般要求相关自然人股东到场签字,而“全程电子化”登记后,整个签名过程从现场搬到手机上,股东可以不用到场签名,在手机上就能完成电子签名。此外,还取消了名称预先核准登记环节,企业可在申请设立登记或变更登记的同时办理名称核准登记。自2020年6月8日起,原由市级审核的内网申报的冠省名企业名称,现由所在辖区的企业登记机关自行审核或在企业登记时与其他登记事项一并审查。并通过江西省企业登记网络服务平台提供经营范围规范表述条目的搜索、查询、填报服务,申请人无需另行手动填写,最大限度为申请人填报经营范围提供便利,进一步压缩企业设立登记时间。

为对标国内发达地区一流营商环境水平,该局还在市本级窗口实现企业设立和简易注销“即来即办、当场办结”,最大限度压缩了企业设立及注销时间。

国家税务总局南昌市税务局:“纳税指标”在全国获得“优秀”等次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南昌市税务局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在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南昌市“纳税指标”获得“优秀”等次;在2019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南昌市“纳税指标”综合得分位列全省第一。

推进“容缺受理”服务超九成纳税人主要涉税服务事项网上办

据国家税务总局南昌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科科长朱安君介绍,该局不断丰富多元化缴税方式,推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缴税,拓展应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缴税(费);加大自助办税终端投放量,实现网格化自助办税格局。

2020年,该局全面推行“非接触式”办税服务。公布“非接触式”办税清单,明确涉税申报等132个涉税事项“一次不跑”、293个涉税事项网上办理,实现90%以上的纳税人主要涉税服务事项网上办。朱安君说,2020年全市通过“非接触式”办理纳税申报881.89万次。

此外,该局还在全国税务系统首批次推进“容缺受理”服务。按照“你承诺、我先办”的原则,对七大类69项业务涉及的252件材料实行“容缺受理”服务。推行办税服务标准化,出台《南昌市税收征管纳服操作手册》,统一税收业务标准,实现业务事项和报送资料精简近50%,表证单书精简超过20%,各项业务的办理时间压缩近40%。

帮企业减轻负担去年1870户企业获贷27.88亿元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该局积极开展线上政策培训辅导,促进减税降费红利直达快享。同时,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落实延期申报、延期缴税和发票保障等5项26条措施。据统计,全年共有140476户次纳税人享受增值税发票“网上申领,免费邮寄”服务,实现“鼠标一点,发票到家”。

“我们连续7年开展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减轻负担。”朱安君介绍说,去年该局推出5类29项95条便民办税措施,为实体企业发展添活力、增动力、赋能力。着眼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共享纳税信用评价信息,利用涉税数据增信,以“纳税信用”换取“银行信用”,帮助企业获得贷款。2020年累计有1870户企业获得贷款27.88亿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