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我爱人世间”即可关注本订阅号,文章全部原创,更新无规律,不植入广告!

编者按:

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盛萍萍老师的《农业》一课教后反思,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亮点,凝聚了很多教学构想,在盛老师这篇近5000字的反思中,字里行间体现了盛老师对于地理教育的执着和热爱。做一名幸福的地理老师,盛老师,加油哦!

个人简介:

盛萍萍,硕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基础教育精品课“省优”;多次获中地参“全国地理优秀教研成果”课件、微课和论文一等奖;获区教学基本功和优质课二等奖;获市地学会论文评比二三等奖;曾获“区级优秀指导教师”;开设多节区级公开课并获得一致好评。

优质回答的经验之路_电商之路经验_头条优质回答评判标准

公开课:

电商之路经验_优质回答的经验之路_头条优质回答评判标准

优质回答的经验之路_头条优质回答评判标准_电商之路经验

电商之路经验_优质回答的经验之路_头条优质回答评判标准

电商之路经验_优质回答的经验之路_头条优质回答评判标准

优质回答的经验之路_电商之路经验_头条优质回答评判标准

头条优质回答评判标准_电商之路经验_优质回答的经验之路

教学反思:

公开课《乐游新“江村”——农业》教学反思

师父让写教学反思,怎么写呢,我这人写文章就像挤牙膏一样困难,挤不出来,究其原因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东西。既然师父让写,我想他肯定认为对我们的成长有帮助,还是逼自己写吧,不能再拖了,毕竟已经距离执教农业过去快一个月(现在过去快3个月了),我怕后面我都忘记自己怎么备课的了,那我就把这次备课过程先按照流水账(前面都是废话)记下来吧,语言不够优美,文笔也欠佳,就当记录吧。

一.缘起

2023年11月21日周二晚上我接到师父电话问我上一次上公开课是什么时候,我说10月12日在王晨光老师工作坊上的“等高线地形图”,师父又问我有没有发烧,我说没有。师父说,有个四校共同体的活动要不要上一节公开课,原本是景城、东沙湖、星湾、西附,但是景城学校的老师们都发烧了,要不要来上一节,其实当时我有点纠结,我本身比较焦虑的性格,顾虑太多,担心上不好,砸了场子。我问师父什么时间啊,师父说12月5日不确定,我说有点早,我做事情比较慢,担心准备不充分上不好。师父鼓励说可以试试,我想反正我组内公开课也要准备农业,就试试吧一块上了吧。于是就开始了备课农业之路。

但是工作总是千头万绪,我所带的班级需要家访,各种事情,只能利用下班时间去家访,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准备。我想既然答应了师父,也不好反悔,幸好学校领导也同意出去开课了。但是家访任务是必须的,于是这个礼拜也没备课。还剩一个礼拜怎么备呢,毫无头绪。

二.浅谈教学反思

做教师,我们常说“课堂大于天,育人重于山”,说明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凸显课堂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也是用这样的标准时刻提醒自己上好每一节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从课堂教学来进行,但是课堂教学的成果和有效性一般从学生成绩和以及知识掌握的情况来表现,而在当堂课的教学活动结束后不能立刻对知识测验,因此可以通过反思来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整个备课、教学活动的进行中与完成后以回顾性的思考与分析并结合具体指标来评价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从而通过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与具体的教学改进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来自文献)

教师的教学素养与专业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发展状况,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除了从宏观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来说,更要重视教育理论的更新与学习。从微观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的培养来说,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重视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其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教学反思既是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回头看,也是在观摩同行的教学实践活动之后有针对性对这个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思考,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复盘、回顾、思考、分析、修订调整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种种教学反思都同样会对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教师主体地位的凸显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到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本身就是对知识的自我理解与二次架构的过程,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教师主观性,因此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对自己主观性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总结。

教学反思可以推进教学实践和理念的更新之外还可以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查缺补漏。

(二)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来自文献)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与教学都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促进这一角度来说,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学生兴趣的激发

新课改强调地理教学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差异性,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充分融合,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积极开展地理户外实践,使学生深度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经历对提升核心素养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并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为主要的教学方向思考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课堂主动性是否符合新课改要求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要求。以学生兴趣的激发来考量不仅要反思自己的整个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活动,也要以课堂整体的教学氛围为方向来判断整体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度。基于此,本节课《乐游新江村—农业》课堂整体的氛围较好,尤其是开头的情境设置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结尾的部分又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自我评价。

(2)生活实际的联系

地理课标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这就说明地理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反思课堂中有没有做好这种联系。本节课农业我从美食作为切入点,很好的做到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3)地理思维的培养

由于学生地理思维的激发与培养一般比较抽象也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中,应该着重反思其教学的引导过程,反思学生对教师引导的具体表现。通过具体化的学生思考过程与解答能力来判断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情况。本节课中学生在分析茶在中国的布局以及原因时,学生稍显困难,笔者适当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提取关键内容,结合地图读图分析。但是我在快速理答,反馈学生回答方面还要加强,反应较慢,应快速提取学生回答主干内容整理归纳其答案,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自己思考)

教学反思的过程不仅仅局限在教学完成后,教学反思还应该体现在教学准备与教学进行中。

1.教学前的反思(备课)(自己思考)

(1)基于核心素养确定育人价值(立德树人)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立德树人”。考虑为什么教,为什么要学,笔者觉得比教什么学什么更重要。农业这节课,学生为什么要学农业,学完以后他们要有所得,获得什么留下什么?笔者认为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立“德”,立核心素养,一切从核心素养出发,作为笔者设计本节课的思路的依据。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都是我们在执教之后,学生所应该留下的东西。

(2)基于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理论支撑)

备课还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认为确定教什么远远比怎么教(教的方式)更重要。要解决教什么内容第一步就要解读课标的内容要求。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步,对这条课标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认知内容。本条课标行为条件:“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用实例”属于行为条件,“描述”和“说明”属于行为动词,“农业分布”和“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属于认知内容。

第二步,依据课标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根据课标“描述”属于了解水平,“说明”属于理解水平。因此根据课标要求,中国的农业分布,学生只需要达到了解水平即可,而科技对农业的作用学生应该达到理解水平。

第三步,根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或基本能力的要求。根据行为条件分析课标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候应该“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子、用实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这些材料。学生要能够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的分布,并能用实例说明科技在农业中的作用。

认知内容为“农业分布”和“科技兴农”,也就是本节课授课的主要内容。行为动词为“描述”和“说明”,“描述”属于了解水平,“说明”属于理解水平。

农业这一节内容很多,人教版教材是按照农业及其重要性,农业的分布格局,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走科技强农之路四个部分组成。按照课标要求,教材这四四部分是符合逻辑顺序的,但这里面重点应该是农业分布和科技兴农。关于中国的农业分布,要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即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地区差异,并简单分析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

笔者认为只有理清楚了教什么内容才能为备好课打好基础,才有助于确定教学重难点,才有助于确定教学方式,不然教学是茫然的,是混乱的。

(3)基于前人肩膀架构教学(少走弯路)

怎么教,怎么上,公开课越来越难上,越来越卷,老师们也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各种妙招,调动学生,撬动学生思维。我该如何上这节课,我该如何怎么办。我认为先站在前人肩膀上再推陈出新更轻松也少走弯路。于是我先看了听了很多同行的课,之前有跟组内伙伴交流,组内建议可不可以用橘子串联起一节课,我思来想去没有特别好的想法,还要再琢磨琢磨。后来与康翠玉老师思维碰撞借来康老师农业的课件学习,我想我可不可以也跨学科研究小麦的生长习性,因地制宜求分布。但是这个过程要做实验也来不及了。后来我还学习了郁玲洁老师的“因地制宜的开发校园义田”一课,郁老师也是跨学科教学,融合生物、化学、地理学科,将“樱桃萝卜”作为典型案例,将“规划校园义田”作为挑战性任务,灵活运用因地制宜的思想。我想郁老师的课也有“项目化教学”的感觉,不知道理解的是否正确。看了很多课,但是好像自己还是没太有思路。我依然茫然,我该如何上呢。如何架构呢?

于是又浏览了教学论文,我发现有的老师是选择了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这一个角度来深度教学,有的老师是农业的分布和因地制宜一起上完。大家的共性大都选择了案例教学的方法,想来也是农业太宽太广,选取案例切口小,易操作。于是我确定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采用我最擅长的乡土案例教学,于是我开始寻找苏州的乡土案例,终于发现吴江区很切合,吴江区是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有水稻、油菜、茶叶、螃蟹的等等农作物,接下来就是如何联系,民以食为天,用美食切入,探究美食的原材料,引出农作物进而探究该农作物的分布,这条线索一般讲农业常用,比较轻松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大体框架有了接下来如何切入呢?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了央视的纪录片“乐游新乡村”我觉得很好,突发奇想创设情境,这里也在启发我平时多阅读多输入,由于工作太忙没有办法阅读输入,我们可以选取更快捷的方式就是观看纪录片,现在很多纪录片都精心制作,制作精良。“乐游新乡村”这部纪录片是央视推出的体验式综艺栏目,主持人和嘉宾组成乐游团,每期探寻异地,以体验、游戏、表演等方式,在开心快乐中展示新农村、新玩法、新生活。于是本节课就以综艺节目来吴江来录制创设情境,情境有了,方法有了,接下来就是教学升华,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为什么学生要学习农业?站在课程思政化的角度,搜索,国家早就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国的城市化进行近年来发展迅速,农业还在停滞不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根本,农业与人民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我国又是人口大国,所以农业很关键,农村很重要,要想实现国家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乡村。基于此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可作为本节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

2.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执教后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反思,例如坚持教学评一致性,再如注意课堂驾驭能力,注意课堂的把控。同时平时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积累与淬炼,注意教学目标的撰写,注意把握学情,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更轻松驾驭课堂,掌握课堂重难点等等。一次公开课让我成长收获,在今后教学中继续做好反思。

本节反思主要参考论文和书籍如下

1.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内容(作者陈慕男,舍力镇六合学校吉林省大安市)

2.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李家清主编,华中师范大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