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怎样引领教师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新课程,进而自觉走进新课程,并能科学地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呢?通过实践和摸索,我们以为校本研修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这样讲,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科学管理的支撑点。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尊重校情,不断创新校本研修形式
我们始终坚持常规教研常抓不懈,分管校长、教务处全体管理人员责任到年级、学科组,全体专任教师人人参与。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落实了以下举措:
1.认真实施“四大工程”。一是以“以老带新的“一帮一工程”;二是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的“名师工程”;三是励全体教师不断争先创优的“激励工程”;四是促进全体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继续教育工程”。“四大工程”的实施旨在全面调动教师“成长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性。
2.精心组织系列构教活动。按照学校校本研修的计划,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即“同课异构”、“同课异教”教学研讨活动。在每次的活动中,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破一点,使参与者在“教”中积累,在“评”中提高。
3. 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切实加强课程的管理、建设和开发
课改理念突出强调:改革课程结构,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切实加强课程的管理,保证新课改的全面实施。 我们严格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设课程,这就逼得我们的教师必须更新理念,改进教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确保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主要体做法是:
(一)坚持用刚性制度管理和约束人
我们在不断完善《奖惩条例》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教职工考勤制度》、《备课制度》、《课堂教学制度》等一系列硬性制度。在我们学校,事无巨细,一律用制度说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二)坚持用激励性制度引导和培养人
通过不断的摸索,我们逐步完善了一系列激励性制度,对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予以奖励和肯定,鼓励他们脱颖而出。
(三)始终坚持用岗位目标评价制度来衡量教职工的工作绩效
长期以来,我们严格坚持教职工的岗位目标评价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岗位目标与绩效管理评价细则》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了优绩优酬,多劳多得。
三、切实加强课题研究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为了准确而又积极稳妥地践行新理念、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我们确立了“科研兴教——全面提升学校品牌和内涵”的办学方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课题研究活动,总结出了一系列新课改理念下改革小学课程教育教学过程、结构、方式、艺术的有效经验和规律,形成了很多有借鉴、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很好的办学效益。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科研,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更新与能力提升 。
四、开展校际“示范联研”, 促进县域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在“示范联研、共促发展”阶段,我们先后与古辣、甘棠、露圩兄学校携手合作,就同级同类学校间如何开展教育教学优势资源共享、教育教改帮促等问题,以优课观摩、现场联研、专题活动展示等方式,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初步总结出了一批有利于校际联研、共促发展关系建构和互帮互促、共同成长模式生成的研究经验。
五、严格规范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常规-过程-细节”的管理,是当前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最实在、最有效的法宝。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一贯坚持把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与严格执行《岗位目标管理及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有机结合起来,始终视备课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视课堂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视作业设置与批改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视考核评价为促进管理落实和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严格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严格进行质量监控,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具体来讲,我们主要做到了“五重五促”:
(一)重课前准备促备课实用性的提高
(二)重授课技巧促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重作业的精心设计、认真批改促“减负”落实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要求各科作业布置和批改,教师要努力做到“三精三必三杜绝 ”。
1.精心设计。作业设置必须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坚决杜绝“重复抄写”与“罚作业”现象,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
2.精心批改。在作业批改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到及时、准确,同时, 批改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突出个性化。坚决杜绝误批现象。
3.是精心小结。我们要求所有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常错的典型试题进行系统地登记、分析、归纳、小结,形成典型的学生学习案例,为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及时积累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