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古运河,南自杭州城起,贯穿整个苏州城,滔滔向北直至皇城北京。而今天我要聊起的,就是这条近千年古运河流淌而过的一个小小集镇,我的故乡——吴江区铜罗古镇(旧称严墓)。
京杭大运河
古镇那长长的老街、缓缓东流的河湾、河畔连绵的廊亭,还有那座横亘在镇河清流上的小石桥——枫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当然,此枫桥非彼枫桥,和寒山寺佛墙外的枫桥只是同名而已,虽然都属姑苏城外,可此枫桥却离城更加遥远一些。寒山寺的钟声固然洪亮,却也无法传到此处古镇枫桥夜泊的客居船家梦里。
枫桥河廊
古镇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位属江浙交界,亦是吴越古国的交界处,因有西汉词赋学家严忌墓穴而得名。历史上的古镇,商业繁华,历经祖祖辈辈的建造、雕饰,老街、名人故居、沿河而依的廊亭、石拱桥等等接踵有序。
严忌
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汪宅
历尽风霜,历尽雪雨,抹去了的只是古镇建筑物上的外在华饰,遗留的却是岁月的沧桑和过往辉煌的见证。每一块街面打磨着的粗糙黄石板,每一面斑驳老墙,每一方黝黑泛黄的驳岸石,都浸透着古镇的往昔与记忆。在此景此境下,任何一个小镇养育过的孩子,或多或少都能勾起一些前尘往事。
铜罗古镇
铜罗古镇老街
镇中心的小河,河水自西向东,夜以继昼不停地涓涓留着,两边黄石驳岸,河埠头众多,终年的河水冲刷、腐蚀,原有的本色已被掩盖,流露在外的尽是黑褐与土黄。
铜罗的河
石与石的间隙处,偶有顽强的丛草夹缝而生,显示着古镇的亘古,也显示着生命的坚强。连水处的藻类把水与石分界的清清澈澈,水里的还是蓝青色,水上的已经风干为墨色,远望去,一条蓝黑的粗大墨线随着水波起伏着游向远方。河岸两边驳岸石上依水而建的连廊对峙而耸,高低错落起伏,数百年来,都是这样默默互看着古镇的风土与人情。
铜罗的老桥
因近几年政府旅游开发的需要,老旧的连廊已经修葺一新,柱褐红、檐高挑,粉墙黛瓦。连廊一侧依水,另一侧便是一家一家的民居,间或隔着一些商户。廊顶依附在民居外墙之上,与民居连为一体。遥望处,倒影依依,黛瓦层叠,灰墙高耸,原来江南的美,就是这般的素朴、典雅。因建筑结构及建筑的老旧缘故,相比城市楼宇,配套和便利还是有些逊色,一些年轻人已经另觅良居。现在以老人为多,他们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了这种白天市井喧闹,夜晚却又静谧安详的氛围,循规蹈矩十年如一日地生活着,静静守候着这个古吴国边陲小镇的每一寸光阴,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浮躁、喧嚣,这里的岁月依旧一片静好。
老街沿岸的民居
枫桥廊棚下闲谈的老人
廊东西连,桥南北接。两条连绵的连廊中间,横跨的就是那座单孔石桥——枫桥。记得儿时,桥体是高高在上的,两边由石板条阶自低往高,平于桥面,桥面也是由更长更宽的黄石板铺就,桥面两边有石墩,石墩上横放石条为护栏,一整色的苏城本地产金山黄石。如在晴天朗日,整座桥体黄光灿灿,倒映在河面的波浪涟漪里,金光游离,耀眼刺目。
枫桥
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铜罗枫桥河廊
廊棚走一段都会见一个圈门
在我儿时的年代之前,此桥便是镇的中心,古镇的南北由此河隔离,唯有这一座石桥通道。古镇的人们,南来北往,那是必经之路。当然,到了此桥才是到了记忆中的所谓乡下孩子的“上街”,而最值得记起的,便是桥南堍下露天的四方桌上,那碗“捞得着捞根葱,捞不着捞个空”,只有皮少有肉的小馄饨了,那一个鲜美,每每回味,每每都会吞咽口水。随着生活便利及旅游开发的需要,桥面已下降至两边街面水平,整个桥身廊亭挺立,飞檐翘角,与两旁水岸连廊交互相接。桥的南北延伸是古街,古街两侧商铺林立,商家依旧。
枫桥茶馆
小馄饨
缓缓的河流,静静的石桥,绵绵的连廊,长长的古街,古镇代代的居民,多少事,都在旧梦与展望里,就让时光去慢慢书写,书写各自的古往今来。
作者简介
周锋,生于1975年,吴江区桃源镇铜罗人,自2006年起居住松陵镇至今。七零年代的我,热爱生活,喜欢阅读,尤其对古诗词、散文,极其喜好。周末闲暇,一杯茶一本书,可以一整个周末静静的在书中、在遐想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