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引才聚才助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是最大优势,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林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林区党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富集优势,搭建保护科研平台、特色产业研究平台,引用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领域高端、紧缺人才,聚智聚力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立足生态吸引力精准引进人才。生态是神农架的最大优势,也是吸引人才的最大“焦点”。搭建平台引才。栽好梧桐树,筑牢落凤巢,才能迎来金凤凰。通过建好用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等平台,吸引14名高端人才扩容林业科研人才队伍,柔性引用60余名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旗舰物种等领域顶级专家,组建神农架国家公园智库。畅通渠道引才。神农架有青山、有绿水,也必须有引才的“绿色通道”。实行“揭榜挂帅”,打破部门、地域、身份限制,围绕旅游主导产业、农林特色产业、康养优势产业发展和技术攻关张榜纳贤,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引进100余名急需紧缺人才。优化机制引才。建立健全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形成凝聚人才的强磁场。加快融入襄阳人才发展联盟,加强旅游、农林领域人才交流协作,实现报团取暖。坚持以才引才,发挥“滚雪球”效应,真正做到群贤毕至。

二、依托生态竞争力培优育强人才。绿色是神农架的最亮特色,也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在坚定党的领导“主心骨”下凝聚人才。紧扣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群众收入两大任务,编制《神农架林区“十四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谋划2035年人才发展远景目标,强化对人才的系统培养。坚持为人才松绑,破除“四唯”束缚,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深入实施“返乡创业三年计划”,激发林区在外人才心系家乡之情、反哺家乡之志。在把握生态保护“主基调”中培优人才。开展企业双创团队、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创建工作,为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搭建舞台、提供载体。与30余所高校院所合作,制定3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引导196名人才从申报、实施、验收等环节参与项目研究,增强人才在保护事业中的参与感、价值感、认同感。在推动绿色发展“主战场”上育强人才。制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落实力度,培训3000余人次专业人才,加强培训成果转化,提升人才贡献率。发挥“科技副总”、“博士服务团”育才作用,培养本土人才200余人。紧扣旅游主导产业、农林特色产业、康养优势产业,组织岗位大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绝活”大赛,培养技能达人,以赛聚才、育才。

三、围绕生态发展力留住用好人才。要像呵护自然生态一样营造人才生态,让“人才红利”加速释放。一是建立好制度。出台《神农架林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保障实施办法》,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保障力度,为人才地位提高、待遇提升、服务提质提供全面制度支撑。二是当好服务员。坚持真金白银支持、真心实意服务、真情实感关怀,扎实开展“人才服务月”活动,实施人才安居、人才医疗服务、人才子女教育等拴心留人工程,让人才干事有平台、生活有品质,安心、舒心扎根林区,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三是营造好氛围。在林区党委人才会议上大张旗鼓通报9名“神农人才”,按照人才类别给予2万元至20万元资金资助;表彰28名行业领域优秀人才,每人给予3000元资金奖励;在林区融媒体中心官网开辟专栏,推播10期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