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技术与检测鉴定中心是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创作研究院下属部门,是省勘协工程鉴定与加固分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和鉴定协会会员单位、广州房屋安全协会会员单位。
中心专业承接大型、复杂结构工程的分析计算,设计咨询,检测鉴定,加固设计和健康监测等业务,致力于发挥省建院综合实力,解决建筑结构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教授级高工3名、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4名,注册岩土工程师1名,各类技术人才21人。
成立以来,中心承接了政府、医院、学校、历史建筑等鉴定、事故分析、安全评估项目共计400余项,积累了丰富的鉴定经验。在常规项目的基础上,我们致力于解决复杂项目的安全问题,提供个性化鉴定服务,推进鉴定加固设计一体化服务。
房屋坐东北朝西南(南偏西约25°)。东北邻河涌,建于临水边坡上,西南邻马路。房屋建于1935年,现已认定为区级文保单位、市历史建筑。该建筑为砖混结构,地上2层,地下局部1层。后期拟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和加固,还原故居原貌,实现活化利用。
房屋西南侧外立面
房屋东北侧外立面
1、重点保护部位的识别
由于后期需要还原故居原貌,实现活化利用,本项目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现场检测,以保证后续使用的安全性。本项目采用《近现代历史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导则》WW/T0048-2014进行排查,《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进行可靠性鉴定,《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进行抗震鉴定。
在进行现场检测工作之前,需要参照《近现代历史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导则》WW/T0048-2014对价值要素进行排查,并在检测过程中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要素做到零破坏。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现场查勘,我们先后确认了外墙面米黄色粗沙砾拉毛饰面层(STUCCO)、屋面密肋楼盖的肋间设置空心红砖隔热等价值要素。
2、裂缝成因分析
根据现场查勘,本项目首层1~5×E~F区域数字轴方向墙体均发现规则的斜向裂缝,裂缝呈E下到F上的斜向走势,裂缝宽度为1.33mm~2.11mm,开凿后个别裂缝两边的墙体已酥碎;首层1~5×F墙体与二层楼板交接处开裂。裂缝1为连贯裂缝,东西两侧呈E下到F上的斜向走势,并与北侧墙体和楼板脱开裂缝相交;裂缝2由地下室外墙斜向上延伸,对应位置的外墙背侧土体轻微沉陷;裂缝3由D下到B上延伸。
图1 外立面裂缝示意图
综合墙体裂缝、外立面倾斜情况分析可知,房屋裂缝主要由负一层地基基础局部滑移和下沉引起。房屋建于斜坡上,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和屋面板,整体性较好。由于负一层外墙3~4×1/D向北倾斜,负一层北侧墙轻微向南倾斜可知,负一层整体向北滑移,此时对首层1~5×E~F区域形成拉动作用;首层整体性较好,墙体受到二层刚性板和南侧基础的约束,导致首层、二层北侧墙体向南倾斜,首层、二层南侧墙体向北倾斜;负一层对首层的拉动作用导致首层1~5×E~F区域出现E下到F上的斜向裂缝,地基土对首层1~5×A~E的反向作用导致首层1×B~D墙体出现D下到B上的斜向裂缝,首层对负一层的约束作用与土压力相互平衡未导致负一层墙体开裂。
图2裂缝成因示意图
3、临坡建筑抗震鉴定
本项目属于临坡建筑,应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对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进行放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GB500111-2010)第4.1.8条,对该建筑建筑临坡面的坡高H、坡水平长度L、建筑物外边缘距坡顶的距离,确定地震作用放大系数取值为1.2。计算时,由于YJK软件无法自动考虑该值的影响,需要对输出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除以1.2,作为最终计算结果。
一、历史建筑的鉴定,要注意价值要素的识别和保护,在几乎零破坏价值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安全评估或鉴定,注意不同范畴的历史建筑在规范使用上的区别,活用《近现代历史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导则》WW/T0048-2014和《历史建筑安全排查及评估技术标准》(广东省标)的相关排查技术;
二、裂缝识别不能简单的根据裂缝的走势、形态去判断其成因,对于处于特殊地段的建筑,宜考虑各种不利的成因,回归裂缝的受力分析本质,判断裂缝的成因。本项目若判定为沉降裂缝,将会使后期的加固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
三、注意抗震鉴定时的一些细节要求,如本项目中边坡地震力放大效应很容易忽略。在《抗鉴标》的基础上还应熟练掌握抗震设计规范、高规中的相关内容。同时,抗震鉴定还需要在学习规范的基础上,从基本原理上理解其实用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建筑安全技术与检测鉴定中心持续关注房屋的安全技术提升,致力于提升行业鉴定技术能力,定制化服务解决房屋安全问题。欢迎业务咨询、业务合作、科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