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大功个人

1.许有龙,自治区团委驻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

许有龙同志自2016年连续两次参加自治区“访惠聚”工作以来,结合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实际,积极发展“火鹤”色素辣椒产业,采取“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2018年建成600亩的种植示范基地,全村185户加入合作社,亩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2019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达1500亩并承担全乡6500亩辣椒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技术服务、采收一体化产业链发展任务,建立“一站一基地一车间”,实现全乡1800万增收任务。同时,招收66名贫困村民进入合作社务工,人均月工资2000元;从贫困户中招收60名贫困村民进行季节性务工,通过固定岗位+季节性用工实现126名村民就近就业。此外,全力抓好“驻村包校”工作,积极筹措各方资金资源,打造教学力量全新、教学理念全新、教学管理全新的巴克墩小学(幼儿园),学生学习成绩由全乡倒数第二名跃居全县第三名。

2.李永清,和田地区林草局驻墨玉县托胡拉乡明珠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

李永清同志2016年以来连续驻村4年,所带的工作队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工作队”,本人也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工作队队长”。 2018年,该同志主动请缨到贫困发生率高达53%的2018年拟退出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引领群众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意识,激发脱贫致富热情,转变“等、靠、要”思想,实现如期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是狠抓林果业提质增效。对全村1256亩核桃开展拉网式提质管理,200户贫困户受益;二是推进特色种植业。积极主动联系经销商签订农副产品购销合同,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发展庭院经济。实行立体化种养殖,免费为本村贫困农户的牲畜提供饲草6次、30吨;四是加大转移就业。贫困户转移就业244人涉及201户,村内建设小作坊1个(民心地毯厂),带动贫困户就业19人,新建合作社1个(榨油厂),带动贫困户就业30人;五是聚焦脱贫攻坚中持续发力。以合作社形式养鹅1000只,建立核桃初加工卫星工厂1家、榨油厂1个,村牲畜托养合作社1个。通过努力,巴热特拉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0.6万元增长至如今的9万元。

3.迪力穆拉提·图尔荪,和田地区墨玉县喀拉喀什镇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迪力穆拉提·图尔荪同志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严格按照自治区、地区和县扶贫办的相关要求,结合喀拉喀什镇实际,提出了具有墨玉特色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2018年实现贫困发生率由 6.3降至5.9。工作中,能够及时了解贫困户实际困难,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举措和路径;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效地结合起来,下大力气做好上级督导整改工作;加强扶贫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扶贫干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细化上级扶贫工作措施,制定各类工作方案,规范文书和工作档案;通过以上工作,大部分贫困户自主、自愿脱贫意识明显提升,贫困户产业设施明显改善,贫困户致富能力明显提升,贫困户庭院改造步伐明显加快,贫困户外出劳务增收的意识明显增强,小额贷款和易地搬迁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2018年顺利完成脱贫任务,1个贫困村脱贫,93户356人实现脱贫。

4.何刚,和田地区人社局公共就业服务局副局长

何刚同志积极做好转移就业扶贫相关工作,2017年以来,累计组织富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60.6万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占50%以上,其中:跨区域有组织转移稳定就业11.1万人、就地就近就业19.8万人、组织棉花采摘等季节性就业29.7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和田地区仅劳动力转移就业一项就实现创收47亿元。同时,及时处理和协调的务工群众困难诉求,协调各方关系,积极做好组织转移就业人员的服务工作。因为长期熬夜,患上了“心动过缓”,心脏每分钟仅跳动52下,但始终以默默奉献、舍己为民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为和田地区的脱贫攻坚事业工作着。

5.杨卫国,和田地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统计监测科(数据中心)干部

2015年,杨卫国同志在突发肾结石住院期间,带病坚持到单位指导和参与和田地区“十二五”扶贫开发各类评估及“十三五”扶贫开发各类规划编制工作;2016年,主笔撰写《和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脱贫攻坚指挥信息要览等系列文件以及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7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得到自治区扶贫办领导的一致肯定和地区领导的肯定;管理国家、自治区和地区三套大数据平台,对全地区99.03万贫困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对接公安局、人社局、农办、发改委、政法委、畜牧局、林业局、民政局、教育局、卫计委、住建局、水利局等部门,累计对接数据460万条;2018年9月,妻子因公殉职,在处理完相关事情后就参加自治区扶贫大调研工作,从未计较个人得失。

6.雷春军,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总支副书记、主任

雷春军同志在阿克苏地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期间,一是蔬菜种植出新招,扶贫路上的“拓荒者”。积极组织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累计建成贫困户蔬菜种植基地255个,实现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协助粮油购销集团公司与合作社就贫困户签订收购订单,与财政供养食堂签订供应订单,2018年实现种植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二是痴迷钻研黑木耳,创新路上的“急先锋”。通过“拜师学艺”“跟班学习”,有效提升技术水平和实地生产操作水平,生产期间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2018年贫困户秋季种植的56万棒黑木耳获得丰收,户均增收3000元;三是搭建网络大平台,科技路上的“领航者”。带领相关人员打造全疆首家采用维、汉双语同步运行的“阿克苏农技服务”微信平台,常态化发布和扶贫有关的生产技术信息,受到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肯定和赞扬。

7.王同仁,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期间,王同仁同志积极培育设施农业,助力产业精准脱贫。建立县乡村三级蔬菜生产管理体制,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在每个贫困村创建1个蔬菜高产示范样板田,使贫困户学有样板、干有标准,辐射带动同村其余贫困户自发运用蔬菜生产先进实用技术;组建县级技术服务指导组,带领22名专业技术队伍全程跟踪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2018年通过春早茬带领贫困户集中连片种植蔬菜358.5亩,2019年带领贫困户春早茬集中连片种植蔬菜540亩,应用茄子平茬、反季节种植3400余亩秋延后蔬菜等技术,实现贫困户户均效益3900元。同时,抓实秋季黑木耳生产,打造产业扶贫新亮点。2018年在3个深度贫困村建立秋季黑木耳种植试点,2019年8个深度贫困村建立春季黑木耳种植,作为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培训基地,为黑木耳种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8.谢国立,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启浪乡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干部

谢国立自2016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帮扶对象底数,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不断强化精准识别意识,对柯坪县启浪乡9个行政村的贫困户一户一户核对,一户一户进行审查,并与扶贫力量薄弱村一起进行摸排工作,确保全乡贫困人口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认真学习贫困户信息录入业务,确保贫困户数据真实准确。通过学习提升信息录入水平,指导全乡各村进行贫困户信息录入工作,对全乡所有贫困户信息进行多次审核把关,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刻苦钻研扶贫系统业务,确保扶贫系统所有数据准确有效。通过培训和自学等方式钻研学习扶贫系统相关业务知识,确保学深学透扶贫系统各项功能,并指导全乡各村开展扶贫系统录入工作,确保扶贫系统数据准确有效;加强档案制作和归档业务学习,对全乡所有贫困户识别、贫困村识别、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的户档和公共档案制作和归档,确保贫困户档案规范准确。

9.马宝中,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公共就业服务局局长

马宝中同志主抓沙雅县就业扶贫工作期间,赴阿克苏、库尔勒、阿拉尔等疆内县(市)企业为贫困劳动力寻求对接就业岗位,积极向安徽、山西等内地省(市)企业推荐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策划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专场招聘会26场(次),鼓励贫困户“走出去”增长见识、改变就业观念;2018年以来,集中组织向久久纺织、嘉源纺织、阿拉尔洁丽雅、库尔勒泰昌纺织、阿克苏疆渝纺织等企业输送贫困劳动力近720人,就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沙雅县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共计2988人(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786人,其中2018年退出的贫困人口中实现就业1144人,通过转移就业带动脱贫1768人,转移就业带动脱贫的贡献率达45%。

10.周顺见,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外科主任医师

2017年,周顺见同志被选派到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琼克其其村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以来,通过入户走访、集中宣讲、面对面宣传等方式,并利用每周一升国旗、村民大会、村民夜校、不同群体集中学习等有利时机,向全体村民讲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惠民政策,教育村民识大体、感党恩、促稳定;近三年来,始终坚守扶贫一线,带领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2018年全村73户262人脱贫,实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8000余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7.8万元,为打赢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和医疗技术优势,帮助村民解决医疗就医等方面的问题,先后给村民免费治疗腰腿痛293人、带状疱疹43人,看病264人次,免费为群众送医送药63600多元,为全乡村民免费清创缝合48余例,协调新农和出院结算36人次,帮助村民办理转诊转院手续48人次,看望村民患者135人次,被十里八乡百姓尊称神医喜来乐。

11.徐麟,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驻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

徐麟同志自2017年以来,带领访惠聚工作队立足实际,因村施策,以“1+N”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实行“三区分离”,最大限度利用庭院空间发展多种短期增收经营项目,精选致富套餐(一架葡萄一棚菜、一圈畜禽一片园、一门技能一餐饮),帮助农民转观念、拓思路、掌握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庭院经济产业做到集中连片统一,致富能力显著提升;帮助334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帮助308人实现转移就业。在他的努力下,全村共有216户1014人成功脱贫,全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条不紊向前推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小米复播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果蔬花卉育苗产业见到实效,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农、林、果、蔬、特色种养产业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全村初步形成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的精准扶贫格局,各项扶贫工作全面发力。

12.姚新霞,新疆广播电视大学驻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

姚新霞同志面对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深度贫困的现状,积极做好扶志扶智工作,加大就业培训的力度,鼓励有特长有技能的村民积极自主创业。目前在主干道沿线、县城附近开店的村民越来越多,饭馆、凉皮子店、大盘鸡店、杂货店、化妆品店、服装店、美容美发、切面店竞相开业,拓宽了村民的致富门路,18户25名村民人均月收入达到2000余元;立足人多地少的村情,大胆引进食用菌种植,制定“能人+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成立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农科专家全程带、工作队员全程帮、致富能手全程教”的帮带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拥有2座生产车间、2座400平米温室大棚、20家农房、全新菌棒培育设备、成菌棒标准化生产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喀拉巴什兰干村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引导49名村民就业,月工资在1800元到3000元。

13.麦麦提图尔荪·阿卜来提,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林管站站长

麦麦提图尔荪·阿卜来提同志1995年参加工作,2004年担任巴依阿瓦提乡林管站站长,在他工作的25年里,多次获得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该同志负责林业管理期间,坚守在基层一线,日夜奔走在红枣地、造林田,使得巴依阿瓦提乡的植树造林面积稳步增长,沙漠边缘的绿色不断扩大,全乡林果业发展势头正盛;2019年,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红枣管理在全县名列前茅,麦麦提图尔荪·阿卜来提长期工作在田间地头,与土为伴,日晒雨淋,风吹雨打,这一切成绩里,都有他的一份汗水与辛劳。2019年6月21日下午14:00左右,麦麦提图尔荪·阿卜来提同志在巴依阿瓦提乡阿热盖买(4)村2组红枣地组织乡林管员开展红枣树修剪工作时,突然晕倒在地,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15:35分离世,年仅42岁,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坚守,在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14.邹小广,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2008年以来,邹小广同志借助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大势,先后开通14个县医院、91个中心乡卫生院以及兵团第三师5个农牧团场医院、3个监狱医院和1个石油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形成跨越行政区划,覆盖喀什、克州、和田、兵团第三师等地的远程网络格局,基本实现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少出喀什”的愿望。同时,试行建设地县乡三级医学诊断中心(影像云),2017年在喀什地区4县6乡开展了医学影像诊断云试点,利用远程技术,把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延伸到县乡一级的医疗机构;组建了南疆首个国际认证急救培训基地,在对喀什地区13家县级医院加强培训和急救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急救医疗资源的整合优化,形成了现代化急诊急救学科体系;每年为喀什地区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开展医院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各级干部管理能力,先后派遣10名医院管理人员担任县级医院院长和副院长,积极推动医疗扶贫工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15.麦吾兰江·艾尼瓦尔,喀什地区疏附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信息中心干部

麦吾兰江·艾尼瓦尔同志通过大数据比对、逻辑性关联关系设置比对等方法,顺利完成疏附县扶贫系统数据录入工作;为使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该同志自主研发了数据表格生成系统、疏附县扶贫队伍业务知识学习和考核APP系统、疏附县项目验收监督日志管理系统、一户一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脱贫验收助手APP、脱贫攻坚业务知识学习考试平台、贫困人口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等,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贡献,在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记大功集体

1.和田地区墨玉县扶贫信息中心

墨玉县扶贫信息中心负责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信息数据的精准识别、更新补录、动态管理及大数据平台数据的录入等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对标贫困村“一降五通七有”、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按照“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县有档”工作要求,建立完整的贫困人口信息资料库;二是全面开展培训工作,积极邀请自治区、地区建档立卡信息数据专家到墨玉县先后召开建档立卡培训班24期、各乡镇培训班189次,培训干部3万余人次;三是实施贫困户识别“五步工作法”,确保全县贫困户、贫困村信息数据准确;四是对象识别退出精准到位,对全县362个村贫困人口信息进行核实,并进行更新与补录,确认墨玉县建档立卡贫困户64060户279649人;五是对象动态管理到位,按照“村不落人、户不漏人”的要求,对贫困户进行人均收入测算,核实贫困户人员的增减情况,进行系统内贫困人口的动态调整。

2.新疆医科大学驻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英吾斯塘村访惠聚工作队

开展驻村工作以来,一是大力发展产业,引进新疆雪莲花有限公司在村建设中药饮片厂,一期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湿地公园和旅游民俗村旅游开发建设,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二是加大转移就业工作力度,与县人社局联合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法律、国语、礼仪等方面进行培训,组织700多人到区内外务工,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三是借助自身优势,联系自治区中医药学会、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二附院先后开展3次义诊活动,免费为1600名村民进行义诊,免费发放药品1万多元;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对210名成人和儿童进行了肺结核病、糖尿病、视网膜疾病、银屑病、小儿脑瘫等疾病进行普查和治疗;中国营养学会、安利基金会对幼儿园371名儿童开展为期一年《为5加油-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解决和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组织全体村民参加全民体检,对121名患有慢性病的村民开展签约服务管理。2018年,新疆医科大学支持帮扶定点帮扶村资金达142万元。

3.和田地区扶贫办数据监测中心

一是提升建档立卡数据质量。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推送错误数据、下发通报及数据质量分析报告,有效提升和田地区建档立卡数据质量。二是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精准。依托自治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对2018年、2019年实施的扶贫项目、补助资金、项目总投资、建设内容等进行监测,了解项目的实时动态,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到户到人,截至目前共监测扶贫项目1472个,监测资金193.996亿元。三是因户因人施策。通过对行业措施的监管,依据建档立卡确定的扶贫对象,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因户施法、因村施策,明确脱贫措施。四是提升脱贫退出质量。依据建档立卡确定的扶贫对象,按照不同致贫原因,明确七个一批三个加大脱贫路径,截至目前已监测转移就业160881人、发展生产527857人、土地清理再分配81204人、转为护边员2064人、易地搬迁11837人、生态补偿7012人、社会兜底230928人。

4.和田地区公共就业服务局

一是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前往内地省市开展劳务对接78次、疆内地州开展劳务对接24次;二是强化政策宣传,组织撰写《和田地区城乡富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宣传提纲》,组织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典型开展现身说教5000余场次;三是做好输送管理,累计通过火车专列和专线包车厢向和田地区外输送富余劳动力5万人次就业,协调道路运输车辆输送富余劳动力55万余人次,有序组织人员转移;四是做好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累计选派360多名带队干部前往内地省市、疆内各地州全程做好转移就业人员服务工作。

5.中共莎车县委宣传中心

莎车县委宣传中心紧紧围绕志智双扶,内宣外宣同频共振,进一步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一是讲好脱贫故事。2018年以来拍摄脱贫攻坚新闻363条,其中243条被中央级媒体、自治区主流媒体采用,特别是2018年在央视二套推出了《新疆莎车万寿菊盛开“金海”助农增收》、在央广网推出了《新疆:莎车盛开“富民花”》,其中莎车万寿菊在十月更是多次登录央视成为中国颜色,中央电视台在央视一套、三套、八套、七套、九套等频道黄金时段播放莎车巴旦姆精准扶贫广告,莎车形象明显提升。集中在人民网、新华网、新疆日报等主流媒体推出了《莎车村庄里第一书记的致富“小账本”》《找准贫困症结配好扶贫良方》、《扶贫先扶志,莎车小伙自力更生》等新闻,选树宣传“四个一批”典型96名,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提振脱贫攻坚信心。二是激发内生动力。利用周一升国旗、农民夜校、入户宣讲等平台,积极开展“去极端化”大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我的故事我来说”等主题宣讲活动,常态化宣讲9.5万场次,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三是引领现代生活。组织县文艺小分队赴村巡回演出,督促各乡镇村建立文艺队,在农家大院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农村电影放映队巡回放映脱贫攻坚主题电影;常态化开展“三新”活动,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

6.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驻喀什地区喀什市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

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庭院经济从无到整村覆盖、特色产业发展兴旺、小麦和棉花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特色林果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化旅游、农产品采后贮藏深加工、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实施扶贫项目、科研推广项目、“民族团结一家亲”扶贫扶智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分别形成了以7村为代表的特色蔬菜、鲜食玉米、特色养殖为主的产业布局,以9村为代表的庭院经济、双膜瓜、特色蔬菜为主的产业布局,以10村为代表的胡萝卜、西甜瓜为主的产业布局,以15村为代表的谷子的种植与加工、园艺苗木繁育、特色乡村文化旅游等为主的产业布局,为今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趟出了一条新路子。2016年实现9村和15村两个国定贫困村整村脱贫,农科院4个村累计682户311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同时,依托产业扶贫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带动库木西力克乡乃至疏勒县、喀什地区各县市农业产业的发展。

7.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是着力培养技术人才,激活产业扶贫“内生动力”。完善传帮带等人才培养建设,加大基层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推动粮棉等大田农作物主推技术到位率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速快,确保产业扶贫见成效;二是创新贫困户订单蔬菜种植,打造“造血式”产业扶贫新模式。做好蔬菜种植措施保障,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及时跟进生产服务指导。2018年贫困户蔬菜种植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2019年蔬菜种植已成为贫困户增收脱贫产业;三是夯实黑木耳发展根基,筑牢产业扶贫“桥头堡”。组建技术团队,做好技术服务保障和本土技术力量培育,创新服务机制,降低生产风险,奠定产业发展基础。2018年地区秋季黑木耳生产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2019年指导建成黑木耳生产基地87个,春季1000万棒在贫困村全面推开、辐射带动贫困户5000户;四是深化“互联网+农技”创新驱动,涵养精准扶贫源头活水。开通维、汉双语“阿克苏农技服务”微信平台,推动互联网与农技服务的有机融合,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农业发展及扶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撑。

8.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公共就业服务局

一是抓技能培训,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低问题。2018年以来,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8168人次;二是抓产业带动,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少问题。2018年以来,向县内劳动密集型企业输送650余人;三是抓宣传教育,统筹县、乡、村各级力量,多渠道宣传就业扶贫政策,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观念转变难问题;四是抓托底安置,积极开发护林、保安、保洁等公共服务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问题。2018年以来,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1000余人;五是抓就业服务,协助企业开展国语+技能+纪律培训,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稳定性不高问题;六是抓创业扶持,解决贫困劳动力创业难问题;七是抓动态管理,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跟踪难问题,做到基本情况清、就业去向清、工资收入清。

9.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林业管理站

乌什县依麻木镇林业管理站紧紧围绕“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脱贫攻坚”两大核心任务,千方百计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2019年,林管站围绕“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以冬季攻势为契机,开展贫困户林业技术培训20余场次,大力推广林果业管理技术,受到全镇农牧民户好评,为依麻木镇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打造优质林果增收工程,加大全镇5.99万亩核桃(其中贫困户1447户种植1.09万亩,占全镇核桃总面积的18.2%)的良种嫁接改造、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物化投入力度,组建200人林果业技术服务队,利用扶贫资金,为891户贫困户种植的 6880.3亩核桃发放油渣622.7吨、磷酸二铵64.7吨、硫酸钾27.52吨,物化投入资金达188.76万元,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