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会计认识的心得体会一

近日,财政部组织中央部门编制2020年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的培训班,培训班同时组织了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经验交流、开展了分组讨论。笔者现结自身编报工作情况,谈谈编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难点及解决对策:

一、主要经验做法

很多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汲取了历年来开展部门决算工作的相关经验,主要从以下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注重夯实工作基础,如积极争取单位领导对财报编制工作的关心和重视、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并印发相关学习型材料等、认真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认真做好资产清查核实工作等;nn部、ss部、ww部等部门均进行了多轮次的线上及线下培训,并配发了专门的培训资料;

二是注重开展集中会审,比如nn部开展了部门集中会审,各单位交叉审核,成立了数据组、文字组及报表组分头对财务编制各环节予以把关;kk部参照以往部门决算审核的经验,邀请了中介机构充实审核力量,提升了审核团队的工作效能。

三是注重问题结果反馈,比如ww部对审核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逐个反馈给相关单位;ss部对财政部集中会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以正式发文的形式予以了传达;q局、r院等单位也对编制、会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馈。

二、发现的问题

一是需要协调报送时间,一方面需要考虑数据的衔接性,岁末年初是各类报表集中报送的时间段,部门决算、内控报告、资产报告、绩效报告、政府采购报告等,各类报告的数据之间需要互相衔接,财报报送时法定工作要求,需要与其他报告数据进行反复核对;另一方面是要适应目前整个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周期,每年3月左右要集中报送部门决算、应对年度审计、开展预算信息公开等工作,5月基层单位要进行汇算清缴、7月要开展决算信息公开等工作。如果时间过于紧张,将会影响财报数据质量、影响财报分析文本的编制水平,基于上述情况,许多部门建议财报报送工作安排在6月上旬较为合适。

二是需要进一步提高抵消事项规范性,一方面,部门对于内部抵消事项能够把握,但对于部门外部单位信息无法有效掌握;另一方面,对于管理链条长,管理环节多的项目资金,如横向纵向课题,科研经费等没有具体的财务规范,导致单位无法有效进行规范的核算,进而影响具体业务的对账工作。

三是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方面,很多部门盼望财报系统网络版早日上线,能够降低目前多对多的沟通成本,实现定期对账、实时对账;另一方面,很多部门盼望早日打通财报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的数据接口,一旦发现问题,期望能够将问题追溯到具体会计核算环节或业务发生环节,确保账表一致性。

四是需要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kk院提出部门集中审核承担何种责任,是否要对基层单位报告数据的真实性负责;ff部门提出授权主管部门直接修改基层单位的报表数据,此种授权是否违法《会计法》,需要继续研究。

三、原因分析

分析工作现状及问题,峻峻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资源配置不到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从参训人员的状况看,主要参训人员为大部分为基层业务人员,鲜有中层以上人员参与培训,与相关工作如预算编制培训、绩效管理培训、会计准则制度培训相比,人力资源配置明显不足,突显重视程度不够;

从部门组织管理情况看,由于财报编制还在实编探索阶段,没有刚性的考核机制,部门仅将其作为一项普通工作来应对,从培训、编制、审核、汇总、分析、报送及结果应用环节均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基础设施保障看,各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已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基层单位已无力再投入新的预算保障财报工作的实行。由于涉及安全设备、网络、软硬件调试、数据接口等基础保障问题,迫切需要持续支持。

(二)政策制度供给不足,导致核心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2017年以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构建了确认、计量的制度框架,对单户单位的核算,确立基本的规范,但从财报编制的角度看,仍然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主要有:

一是具体准则的缺位,当前部门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账与合并抵消方面。对于收入、费用、往来科目的的核算,如果从单个单位核算的角度看,尚可以予以信息披露,但从合并报表的层面看,确实存在单边挂账、抵消不完整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费用准则、收入准则、合同准则、补贴类事项准则等具体准则缺位导致会计核算精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所致;

二是财务规则缺位,从目前财务管理的状况看,行政单位之间、行政单位与本部门事业单位、不同部门事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关系及其复杂,存在单向补贴、合作共建、转拨经费、委托代理等特殊事项,而现行的财务规则对这些业务并为予以规范,导致报表无法有效反应各类资金的实际流动情况,特别是对于政府财政性支出的“乘数效应”无法有效体现,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

三是财报法律地位偏低,当前财报的法律定位是向全国人大备案,那么对于财报结果如何应用,没有明确的支出支持,这直接导致了财务编制的内生动力不足,很多单位定位在简单应付差事的角度看待此事,由于目标不明确,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和影响力不足,影响了财报工作的执行力。

(三)信息化管理模式缺乏创新,导致数据孤岛越来越多

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主要环节有三个,一是数据采集、二是数据整理、三是数据分析,在这三个环节上,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工作需要:

一是数据采集依然是商业垄断的模式,目前的数据采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国家标准的数据接口,以商业公司数据门户的垄断行为,直接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成本,不论是手工录入、还是做数据接口,均要求当前的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而改造的各类成本由部门自行承担,导致部门积极性不高;

二是数据加工依然是人工比对的模式,由于目前各类数据资源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导致基础数据一旦出现差错,需要反复的比对和说明,2019年需要各部门人工比对三份资产负债表,将基层单位的主要精力消耗在了数据比对上,而财务分析工作迟迟无法开展;

三是数据分析依然缺位,近年来各类报表和报告的相关内容均未能与管理形成闭环,更多的体现的是履约责任,而对于后续的决策支出及预测功能几乎没有。各部门对于财务分析仍停留在“个性化+可视化”的阶段,对于“决策支持+预测分析”还在摸索当中,距离财报编制设置的“多维分析+闭环管理”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

四、对2021年财报编制工作的期望

财政部国库司负责人在关于财报编制答记者问时强调:通过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全面、准确反映各级政府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等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为强化政府资产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运行效率、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信息支持,是加快完善系统完备、法治健全、权责清晰、公平普惠、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财政制度,服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针对这样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初心,峻峻期待2021年的工作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开展:

(一)加快制度供给的步伐

(二)加快预算一体化管理的进程

当前数据多、口径乱的现状财政部门已经充分了解,如何体现国家意志,将数据管理权、数据应用权、数据优化权、数据解释权等进行明确是财报编制的最大难点。财报编制涉及哪些核心数据,这些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口径是什么?如何确保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应用做到平滑移动无缝对接,应当是2021年工作的重点。

(三)做好财务分析、财务报告应用的研究工作

如何能让财报发挥好作用,关键在分析利用,建议财政部门以部门级课题的形式,继续扩大课题研究范围和广度,进一步细分课题研究内容,授权课题研究时采集、分析和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克服当前理论研究纸上谈兵、不接地气的研究窘境。只有建立在对现实情况分析利用的基础上,才可以有效指导未来的工作。

(四)积极鼓励更多专业人才参与财报编制工作

借鉴过去改革的经验,需要打通目前研究机构、主管部门、基层单位各自为战的局面,鼓励各类人才互通、共震进而做到研究成果的共治和共用。需要继续维护好研究的生态圈,建议在《会计研究》、《中国财政》、《财务与会计》等核心学术刊物开设专栏,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改革。

(五)适度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倒逼改革向纵深发展

为了确保部门和单位认真对待财报编制工作,建议2021年起,可试点推进财报信息内部公开工作,可以内参或专题报告的形式,选取部分中央部门的财报报送相关部门,以信息公开助力财报工作高质量开展。

对政府会计认识的心得体会二

为了确保新旧政府会计制度顺利衔接、平稳过渡,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财政部于2018本年2月制定了《与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和《与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随后又分行业制订了若干特殊行业会计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很多单位将新旧衔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抓行吗?),峻峻在总结近期工作的基础上,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这个工作的难点:

在本页浏览全文 首页 1 总共8页

经验会计心得_会计的心得与体会和经验教训_心得会计经验总结

心得会计经验总结_经验会计心得_会计的心得与体会和经验教训

一、工作要求

财政部要求单位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会计科目,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总结一下,文件规定五个步骤分别是:

1结原账-2设新账-3登记期初数-4编制新账余额表-5编制新账资产负债表。

二、工作的痛点

5个步骤中,1、4、5相对简单,这里不做解释,工作的痛点是2和3,主要有以下问题:

1.新账设置标准不清晰,峻峻专题讨论过,见我发的文章;

2.数据对接口径不一致.由原来粗放的、不规范的会计核算要转换到规范的、详细的核算时候,新旧数据之间口径如何对接;

3.资金结存与结转结余的对应关系难以理清。

4.其他所谓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工作不衔接等因素影响。

经验会计心得_心得会计经验总结_会计的心得与体会和经验教训

三、解决思路

所谓新旧两种制度的衔接,在理论上肯定要放在会计年度衔接的时间来做,但实际工作中,峻峻建议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建议采取下列应对措施:

1.集中精力建设新账,目前新账的信息维度,科目设置,应用场景、相关会计政策等还需要各单位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步细化,最迫切的是要搞清楚新建的账套的需求和数据处理的口径!新账设置成功后,就不会影响2019年会计的日常核算业务了,很多软件支持期初数据为空的操作。

2.把结账工作安排在决算审核结束之后,每年年终的各类数据核对、专项审计、决算审签等需要2-3个月的时间,期间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建议对于结原账的工作安排在2019年春节之后,确保各类调整事项数据准确。

3.做出新旧会计制度实施的信息信息对比表,原制度有多少信息维度,新制度有多少信息维度,如何衔接,如何补充登记。

4.最核心步骤-把预算会计里的结转结余搞清楚。用最简单的话语概括就是:单位有多少项目,每个项目有多少真金白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要进行平行记账,那么肯定有下列等式“xx项目结转=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我们最迫切的就是要搞清楚每个项目有多少钱。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烂账也不是一天记录的,很多老账在核算往来款项时候,并不区分部门、项目、单位等信息,峻峻见过的最烂的科目是“其他应收款-其他-其他-其他-其他”,那么我们套用目前的解决方案:原账套结转结余-应收+应付=新账套结转结余。那么很多问题将会无法解决。有些朋友说,不是搞资产清查了么?可是资产清查也清查不清楚怎么办?那我们按照下列步骤来操作:

一是由近及远,近3年之内(2016年起国库管理系统细化到了项目)的项目应该能够比较容易的清理出来,对于资金错位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如果结转金额大于货币资金,那么一般情况存在往来款项没有清理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清楚;如果结转金额小于货币资金说明货币资金出现了张冠李戴的情况,需要从其他项目上进行退库处理;

二是由财政到非财政,首先确保财政项目的清晰完整,对于自己管理的项目,可以相对容易进行调整处理;

三是由项目到基本,2016年之前,由于国库管理体系并不细化,很多经费管理只到了功能科目,单位在细化项目核算时候并不精确,峻峻建议核算不清晰的事项最后归集到基本支出经费上面,确保项目经费的完整准确。

四是区分清楚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和受托代理资产、受托代理负债。预算会计期数数据确认的目标是要保证适应财政部门的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需要。

5.对于一时无法核实清楚的长期往来事项,建议继续留在财务会计里反映,待符合资产处置条件时候,逐步处理。

总之,峻峻认为新旧衔接最重要的是满足预算管理、国库管理的需要,夯实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的核算基础,确保预算执行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对于陈年老账,还需要一定的时期和工作步骤来消化。

对政府会计认识的心得体会三

昨日,看了某个教授写的所谓新旧衔接简明流程,文章写了好几千字,从这个科目调出来,到那个科目调进去,不知道他说的是个什么鬼。峻峻近期将分几次把新旧衔接说清楚,今天先说个简单的,预算会计的期初数据如何确认:

第一步:按照原制度结账并编制2018年部门决算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预算会计的期初数据绝对不是通过调整分录调整出来的!!而是计算出来的。我们简单一点,请按照下列步骤操作:

1 2 总共8页

加载成功,点击访问|您所访问的可能是无图版,图片内容无法显示,点击这里访问|东城教研

首页 → 对政府会计认识的心得体会

对政府会计的认识与心得感悟推荐

心得会计经验总结_会计的心得与体会和经验教训_经验会计心得

心得会计经验总结_会计的心得与体会和经验教训_经验会计心得

各位,通过上述两个表及其他决算报表,能够取得老账中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拨款结余、经营结余等数据。

第二步:分析各项结转结余的资金构成情况

对于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单位来说,存在下列关系等式:

1.老账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其他应收款项(存货)+其他应付款=财政应返款额度=新账财政拨款结转(结余)

2.老账非财政拨款结转-其他应收款项(存货)+其他应付款=银行存款=新账非财政拨款结转

3.新账非财政拨款结余=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结存-新账财政拨款结转(结余)-新账非财政拨款结转-专用结余+经营结余(借方科目)

是不是看着晕?其实不麻烦,填一张表格就明白了!

假设2018年年末财政应返还额度200 银行存款100 专用结余0 经营结余0,那么:

新账非财政拨款结余=200(财政应返还额度总数)+100(银行存款总数)-100(a项目应返还额度)-10(b项目应返还额度)-100(c项目存款)=90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近三年的老账财政拨款结转出现下列问题,应做出如下调整:

1.老账财政拨款结转=财政应返还额度(某项目) 恭喜你,完全匹配!

2.老账财政拨款结转 > 财政应返还额度(某项目),说明存在其他应收款或存货,需要逐项分析!

3.老账财政拨款结转

会计的心得与体会和经验教训_经验会计心得_心得会计经验总结

第三步:根据上表的计算结果登记新账期初数据

说的最最直接点,预算会计好比股票的大盘,收收支支,涨涨跌跌,每个项目好比一支股票,也是收收支支,涨涨跌跌,我们关心的是实时动态的执行过程,还有期末的价值。如果搞不清楚每个股票的价格怎么算出的,那么预算会计就没搞清楚。

对政府会计认识的心得体会四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决算编审的时候了(其实都已经过了集中审核时间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狂欢的节日,被部门决算折磨的哭爹喊娘死去活来的。

但各位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耗费如此之大的决算工作和预算工作是个几毛钱的关系?

一、预决算差异有多大

峻峻今天上网随便跟踪了几个中央部门,发现差异极大,我们以xx部来说:

4 总共8页

心得会计经验总结_会计的心得与体会和经验教训_经验会计心得

二、存在差异的原因

预算和决算存在差异,总体上来讲,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预算、决算口径不一致,有部分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

二是会计人员认识不一致,对资金的核算,有些在往来科目、有些在收支科目,存在单边挂账行为;

三是主管部门把关不严,对于明显的部门内部往来资金未予以冲抵;

四是可能存在预算资金层层分配的问题,项目立项在一级预算单位,实际执行层层转拨到基层单位,汇总报表时候造成数据重复;

五是对于功能分类科目管理不严格,久其软件对于不同功能分类无法进行数据冲抵;

经验会计心得_心得会计经验总结_会计的心得与体会和经验教训

三、对于今后财务报表合并的启示

一、新的报表准则发布后,还会陆续出台实施细则,峻峻在这里要提醒,会计核算无法解决预算管理的问题,对于资源错配,层层转拨、预算年初不细化年度当中以拨代支等情况,需要主管部门进行深入思考;

二、年初建账时候要充分考虑系统内部单位和系统外部单位,对于系统内部单位,发生经济业务事项时候,要及时对账,避免出现单边挂账的行为;

三、对于软件需要实时提醒,特别是一级部门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能否发生经济业务事项?需要认真把关。

8 总共8页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