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
你很重要,正向激励
读《父母课堂》2023年3月刊《只要你表现好,我就给你买XX》
佛山市铁军小学103班林心家长
《父母课堂》3月刊一发下,我就翻阅,看到《只要你表现好,我就给你买XX》一文时,深有同感。
据我所知,很多家长(包括我)喜欢用“只要你表现好,我就给你买XX”来激励孩子用心学习,现代更多的是以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作为奖励来引导孩子。
“如果你这页练习题做全对,就能得1个印章。”
“如果你可以在30分钟内,做完语文作业,就能得2个印章。”
“如果你这次考100分,就可以去买一个玩具。”
“如果你积累到30个印章,就可兑换10分钟手机游戏。”或看电视,或玩IPAD……
曾经,我也用过相似的“集红花”方法,引导孩子学习、运动、做家务等,希望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短期内,我也真的看到了效果,孩子为了得到“红花”,积极去学习,去运动。但我慢慢发现,孩子并不能真的养成习惯,而是为了兑换奖励,被动去做。不但激发不了孩子对某件事情的兴趣,反而转移到对物质上。
我认为长此这样做,会造成以下问题,得不偿失。
1)使孩子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身边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吐槽自家孩子学习不认真,不专心,必须要用外力来拉。刚开始是小零食,小玩具,孩子就开心得不得了;慢慢地需要更贵更高级的玩具,然后需要游戏币,需要手机、平板等。好像读书就是为了买更多东西,价值观不对了。孩子也不理解金钱是父母工作辛苦赚来的,甚至于有些孩子大手大脚惯了,会变得功利。
2)家长会被孩子利用,在教育中逐渐失去主动性。
身边的妈妈说,单纯的玩具零食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了,他们更偏向更爱玩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对于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太大了,他们沉迷于游戏以及各种短视频里无可自拔。当家长意识到玩太久手机不好的时候,孩子反驳“这是我集印章兑换来的”,瞬间怼得家长无话可说。被利用,在孩子的讨价还价中不断妥协,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一一满足,在教育中逐渐失去主动性。
3)一时有效,但会消解孩子的长远兴趣。
德西效应(Westerners effect)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看过一则趣闻: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
现代孩子,物质基础已经很充盈,他们更需要精神引领和价值认可,现代父母应该如何做?记住以下话语:
你很重要,正向激励
我很喜欢这一句话“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爱。”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珍惜自己。
“你肯定为它付出了努力!”当孩子给你呈现一幅漂亮的画,或是他的其它成绩时,记得一定肯定他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尽管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我家孩子目前正在学习滑板,一次次的练习却换来了一次次的跌落,但他不气馁,没放弃,相信有一天,他肯定会滑得很好。
“你一点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表扬孩子的勇气,最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勇气了。当孩子学会了骑自行车,记得夸夸他勇敢;当孩子不用游泳圈,学会了游泳,记得夸夸他勇敢。不断的积累中,孩子才能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于冒险,面对挫折和困难,才会有自己的勇气和资本。
“你和小伙伴配合得很好!”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一个懂得团队合作的人,往往会在未来更加优秀。如果孩子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了某件事,做得还不错,请一定要抓住机会肯定孩子的合作沟通能力。
“这件事情你负责得很好!”
“我相信你,因为___。”
“书、玩具整理得真好!”
“你帮助了___,真不错!”
“你很重视别人的意见哦!”
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激励才是合理,有效的的方式。正向鼓励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孩子的潜意识会形成积极的暗示,而积极的暗示又能够激发正能量,形成对自己正面的、积极的自我认知,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定要坚信:“孩子终将活成我们嘴里描述的样子”。
撰稿:103班林心家长
审核:霍丽群陈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