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人与人沟通的工具,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必须学会和群众打交道,知道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学会和群众沟通交流,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方言土语更能让老百姓听得懂、感兴趣,所以走基层融入群众必须要学会“方言土语”。

拆除“语言墙”,说“乡音俚语”,交心巧入“语言关”。常有基层干部抱怨“方言难懂”,群众“家门难进”,每次下乡串户都因语言不通闹笑话、添烦恼。这种尴尬和无奈往往会浇灭基层干部想在广袤农村“大展拳脚”的热情。作为基层干部首先要过语言关,要学会“沾泥土”的方言土语,要说群众听得懂、弄得明白、乐于听的话。“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基层干部要想“聊好家常”,就得做到“心中有数”,提前了解情况,打好腹稿,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来掌握聊天的重点,用接地气的“大白话”把党的政策解释好、宣讲好,让群众感兴趣、愿意聊。面对群众时,无论开会还是走访,避免做报告式的语言和群众说话,甚至是满口官话空话套话,言不由衷,其结果自然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乃至被群众怼回去。站在群众角度,多用“方言土语”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讲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让群众愿意听、能执行。

摒弃“自说自话、自弹自唱”学会“讲大白话”拉近距离。群众语言是一门交流艺术,更是一种工作能力,群众中不乏经验丰富的能人,会讲“大白话”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向群众“取经问道”,只要基层干部用好了“方言土语”,就能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就能从“外来干部”变成“进得了门、唠得了嗑、吃得了饭”的群众贴心人。把自己的心融入百姓的心,才能更好地结成百姓与党的鱼水情谊,再现出我们群众工作更富有亲近感、影响力,才能够真正深入百姓的心田,真正暖和百姓的“心窝子”,形成心与心的交融,成就血浓于水的亲和力、向心力、依恋情。主动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子,用“方言土语”聊家常,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方言土语”关心百姓“家长里短”,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群众的“心窝子”,用“方言土语”聊民生举措,从群众态度了解政策实施情况,为群众解疑释惑,拉近彼此距离、增进思想感情。

“实打实惠民生”,方言土语凝聚人心。基层干部讲好凝聚群众的“方言土语”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要“肚里有货”,才能有交流互动的话题和谈资。保持空杯归零心态重整行装再出发,走出办公室这一方寸之间的舒适圈,摘下“高学历”的帽子,脱掉孔乙己的长衫,到农村“沃土”汲取养分、蹲苗历练,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主动向无字之书学习,拜人民为师。做工作和生活的有心人,积累“聊家常”的“素材”,主动聊那些百姓“听得懂、感兴趣、很关切”的内容,聊那些能够引起百姓共鸣共振共情的话题,而且还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当亲人,说话时少一些“官僚气、衙门气”,多一些接地气、冒热气和烟火气,从而在“方言土语”中把“理”讲到群众心坎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