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证融合性
会计专业“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体现了课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以会计岗位模块为例,设置出纳、材料收发、成本计算、总账报表等多个岗位模块。每个模块按工作业务流程设计学习任务,包括岗位职责、岗位实务、电算化操作等内容。教学中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补充考证必需、实践够用的理论知识,通过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加深对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的理解,增强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感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
“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按照理论要求基于会计从业资格认证标准、技能要求高于认证标准建立,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实现零距离上岗。这对改革会计从业资格认证内容、会计从业资格社会培训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改变持证后仍需岗前培训的现状。以专业提升模块为例,设置综合实训、财务管理两个子模块。综合实训以典型中小型企业12月经济业务为实验材料,要求每位同学完成填制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报表、档案装订的全过程。财务管理模块开设综合实训中运用到若干课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课证融通”,构建本土化双元目标型课程实施方略
“课证融通”要求按照职业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用职业岗位能力描述人才规格;融合历证书和岗位职业证书,把职业考证的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融合在各专业课程中,使学生通过理论和职业岗位学习后,实现获得“职业能力+职业资格”的双重目标,为就业奠定基础。
(一)“课证融通”,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根据会计专业“课证融通”共生性、融合性、互渗性的特点,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建立“一体五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帮助学生一步步从课堂走向实训室再到工作岗位,全面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一体”是指教学配之以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学生在边做边学过程中习得职业经验,实现“理实一体、工学一体”。“五结合”包括:(1)课内实验与校内模拟结合。首先在课内加大珠算、点钞等基本技能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方法。其次是通过设置企业案例、营造仿真会计工作环境、岗位模拟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夯实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2)岗位实训与综合实训结合。每一岗位模块教学结束后均要进行一至两周的岗位实训,将课内分散的案例实训内容系统化,使学生在实战演练中掌握各会计岗位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将以往分散的岗位模块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放在最后一学期开设,全面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3)手工做账与电算化实训结合。每一岗位模块实训结束后,要以学生的手工实训资料为依据,进行电算化实训,使学生基本会建账、用账、善于电算化核算。(4)模拟实训与真战实践结合。在模拟实训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真战实践。聘请企业会计人员、校内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建立校内记账公司,在对外服务的同时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使学生习得工作经验,完成从学生到准会计的角色转换,大大提升岗位适应能力。(5)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结合。尽管校外的实训基地难以建立,但是学校还是要为学生创造了解企业的机会。如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观摩教学、组织学生赴企业实习等,使学生亲近企业,为就业奠定基础。
(二)“课证融通”,提升考证合格率“课证融通”不仅实现了教学与考证的直通,还从以下几方面为学生考证合格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1.课证考核融通。“课证融通”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课程考核有效衔接,避免了重复考核。如珠算等级考试的成绩可取代《计算技术》课程的考核,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成绩可取代《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课程的考核,有效解决了教学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不对接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热情。2.分层考证组织。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时间是每年的11月上旬。学校可组织部分学业优秀的学生在第三学期参加考试,使其在顶岗实习时即可持证上岗;学业一般的学生可在第五学期参加考试;对学业不太理想的学生,可在第七学期组织其参加《财经法规》单科考试(会计法规定),以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顺利毕业的同时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3.毕业审核推进。在学生毕业资格审核中,把会计从业资格的获得作为学生毕业的优先条件,可使学生在入学时就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考虑到还有小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前拿不到从业资格证书,可在毕业资格审核条件中增加珠算普通四级、会计电算化证书、手工做账水平等几个内容,促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视程度。
三、“课证融通”,本土化推进策略
(一)适当保证生源质量———实施“课证融通”的前提条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各省财政部门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规范性强、权威性高。仅笔者所在市区每年就有近2000人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而通过率仅在30%左右,其趋势是会计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然而,中职校的学生是在层层选拔中被淘汰后入学的,文化基础薄弱、职业意识淡薄,缺乏学习主动性。面对这些问题,要实现“课证融通”,学校应把好生源关,保证生源质量。在全面提高生源质量尚有困难的前提下,可提高数学单科成绩的门槛。另外,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与被动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因此,学校应加大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树立就业目标,并为学生提供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实施“课证融通”的根本动力目前大多数会计专业教师缺乏实际会计职业经验,因此,建设一支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实现“课证融通”的根本动力。建设“双师型”团队的途径有:(1)考证书。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进而了解考证变革、掌握考证要求、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2)走出去。专业教师要积极走进企业。利用寒暑假开展企业调查,为课程开发和专业目标定位进行论证;到会计事务所、记账公司进行兼职,从而积累专业资本,提升课改能力。(3)请进来。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邀请其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实习指导中来,让其成为校内教师的辅佐。[3](4)做真账。校企联合成立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专业教师在记账公司兼职顶岗可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
(三)必需而又灵活的在校学制———实施“课证融通”的保障机制中职类学校的学制普遍为三年,两年在校学习、一年为顶岗实习。由于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时间在每年的11月份,因此学生第一次参加考试的时间是在第三学期,即在学完专业基础模块和部分岗位模块之后。尽管学生已学习了考证的所有知识,但因会计知识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更新速度快、不易于理解,还是只有少数优秀学生才能通过。第二次考试时间是在第五学期,所有专业模块的课程均已学完,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理论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因此,学校组织好第二次考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按照学校目前做法,在第四学期结束之前的6月份就开始了学生顶岗实习的推荐,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没有拿到会计上岗证的同学也被推向了社会。面对此困境,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应实行“2+X”的在校学制,确保2学年的基础上,延长“X”个月。时间长短视考证需要而定。具体安排方式在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可安排在寒暑假,也可安排在9、10月份,组织考前强化训练,帮助大部分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四)探索开拓实习新渠道———实施“课证融通”的保障条件目前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难度大,二是分散实习疏于管理。因此,开拓实习新渠道,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记账公司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校内记账公司可由学校与企业联合筹建,学校出资,利用学校的场地,由校内三名以上具备会计师资格的教师、聘请的企业会计技术人员执教。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的企业数量较多,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实习实训,解决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的问题;二是记账公司使教师成为指导教师和主办会计,使学生成为学习者和准会计,有利于教师加强学生实习的过程管理;三是将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在服务中组织教学,在教学中进行服务,实现师资锻炼、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