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天津大学先后开展了两批课程思政建设立项,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方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此,天津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建设经验分享,陆续展示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敬请关注。
一、主讲教师介绍
刘艳丽,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二、课程介绍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本科生步入专业学习的“窗口”和从业电力能源行业的“基石”。截止到1920学年已开设近20年,授课对象是结束基础课学习、刚步入专业课学习的大三年级本科生,年均授课约200人。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具有夯实的授课基础,拥有自主编写的教材,授课团队包括长年授课经验丰富的教授、荣获天津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特等奖的青年教师,团队成员均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教学评价连年保持优秀,课程深受学生好评,且面向企业、研究生导师、学生前期调研结果显示,教学效果突出,学生掌握程度好。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教学设计
立足中国电力崛起和智能电网战略发展的时代性背景,聚焦课程价值目标,有机融入中国电力系统取得的瞩目成绩及其背后的好故事、能源变革趋势—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及其驱动发展的智能电网基本理念及其关键技术、核心知识点蕴含的伟大思想、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专业思维等。
积累教学素材,打磨思政元素
持续开展素材库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主要包括:学科发展中里程碑事件、课程内容涉及的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中国电力领域标志性工程/成就等。同时,针对思政元素融合点,邀请马院教师深度指导,不断打磨思政元素。
加强教学组织,反思实践成效
以工程实际导入(借助多媒体课件、视频);“问题探究式”分解讲解知识点,即难度逐渐递增的设置问题,围绕问题与学生进行启发式互动、探究学习课程内容;基于板书总结要点,基于贴合度高的行业/学科前沿设置思考;紧密配合训练实践。
基于改革成果于19201学期完整实践一个课程周期,针对课堂上学生反应、互动成效、教师活动等进行深度反思,通过线下调研学生反馈、班主任与辅导员反馈等全面掌握改革成效,基于与预期计划的比对分析,形成了课程新一轮提升方案。
四、取得成效
通过问卷、课下交流等形式搜集学生反馈,结果显示:100%学生对课程给出“非常满意”的评价,普遍反应:
(1)知识点讲解清晰透彻,有助于打牢基础;
(2)启发式互动颇有收益、板书和PPT质量高;
(3)渗透学科前沿非常有益。
更有学生表示:
(1)这是上大学以来最好的课程;
(2)很锻炼自己的能力;
(3)通过课程感到天大和中国电力系统的强大,学校对我们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