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先生”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中,勉励教师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谆谆嘱托和殷切期待,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这里就如何成为“大先生”谈一点认识。

要成为“大先生”,首先要做总书记要求的“四有”好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四条标准中,理想信念排在首位。总书记指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自身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这是成为好老师的首要条件,更是成为“大先生”的根本前提。

好老师必须道德情操过硬。“德”是衡量教师的第一标准。总书记指出,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做好老师、做“大先生”,就要品德高尚、情操高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扎实学识是当好教师的看家本领。总书记指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学养不深、根底不厚,教不了学生;能力不强、方法不当,教不好学生。做好老师、做“大先生”,就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而有道、教而有法。

仁爱之心是当好教师的内在动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做好老师、“大先生”,离不开老师的仁爱、包容和奉献。

这四条标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每一名教师都要以这四条标准为基点,对标对表,看齐靠拢,努力成为“好老师”,进而成为“大先生”。

其次,做“大先生”,教师要矢志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引路人”是对新时代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也为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新方向。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教师要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此,方有可能成为“大先生”。

第三,做“大先生”,就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个相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持“四个相统一”,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才能完成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也才有可能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大先生”。

当然,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先生”,还有很多条件要求,比如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中国传媒大学,经过一代代广院人、中传人的接续奋斗、砥砺奋进,好老师源源不断涌现。像不图名利,用36年时间编成《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车洪才教授,连续十几个日日夜夜坚守在中传演播馆,指导“四个一百”融媒体项目录制的高晓虹教授,深耕广告学教育30余载、首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奖”获得者丁俊杰教授,教书育人、潜心科研、著作等身的张晶教授等等,他们都是“四有”好老师的优秀代表,是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大家也都表示,要继续努力,成为像汤一介、李保国、黄大年那样受人景仰的“大先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特别是近年来,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并全面强化其职能。创新性提出并实施学术型、教学型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培育扶持青年拔尖人才。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打通青年教师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实施基于个人精准画像的“一人一策”赋能计划,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加快青年教师成长速度。健全基于“破五唯”的教师评价制度,强化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要求。所有这些举措,都是激励老师们深入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更多“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优秀传媒人才。这些措施也是在为老师们成为“大先生”铺路搭桥,期待每一名老师都能以“大先生”的要求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而成就自己。

(作者廖祥忠,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