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虾真的_炒虾尾的虾是什么虾_致富经虾

7月7日上午,在信阳调研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冒雨先后来到光山县罗陈乡周湾村、罗陈乡张楼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访农家、问生计,他与大家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让贫困群众和基层干部倍感亲切和温暖。

致富虾真的_炒虾尾的虾是什么虾_致富经虾

三提“养蚕”

雨中的光山县罗陈乡周湾村显得宁静。

谢书记一行轻车简从实地考察周湾村桑蚕产业的发展情况。周湾村总人口2966人,精准识别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69户798人,目前尚未脱贫户还有18户65人。发展桑蚕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正是该村进行产业扶贫的“杀手锏”。

51岁的村民张传福通过易地搬迁在村里落了户,因为手臂有残疾,一家四口人收入拮据。在驻村省科技厅第一书记陶曼晞和村委会的帮助下,开始种桑养蚕。

“养蚕一年可以卖三季,这已经是第二季了,5月份已经种了一季,我分了3500块钱。”在自家易地搬迁新分的两居室蚕架旁,张传福一边比划一边兴奋地对谢书记说。

看着密密麻麻的正在啃食桑叶的蚕宝宝,谢书记的回忆也被勾了出来。“我小时候还养过蚕呢!”谢伏瞻对身边的张传福说。

在村头的蚕棚中,谢书记多次驻足,询问养蚕收益。他拿起一把桑叶说,这叶子比我小时候喂蚕时的叶子要大。听到谢书记亲切地说起小时候养蚕的往事,笑容在大家的脸上绽放。谢伏瞻又形象地一挥手补充道,那时候他把桑叶往家里的箩筐上一放,蚕就爬上去吃了。

“你的胳膊现在怎么样?下雨天有没有风湿?”谢书记的问话让张传福感觉很温暖。当听说张传福用一只手还能坚持劳作,谢书记很欣慰。

然后,谢伏瞻又掰着手指给张传福家算收支账,“你家现在养蚕要是能坚持下去收入还是可以的,三茬,一茬四千多。加上你的爱人在县城卖菜挣点,一年收入有个2万块钱。你有没有医保?”

“医保有,都参加了。”张传福答道。

谢伏瞻转过身来对陶曼晞说,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村支部建强,希望你和村里的党员一道好好干,带领大家脱贫。

炒虾尾的虾是什么虾_致富虾真的_致富经虾

书记引来的“致富路”

在罗陈乡张楼村的稻田边,谢伏瞻蹲在地头,捡出筐里的龙虾仔细查看起来。

这是张楼村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的生态稻虾种养项目。生态稻虾养殖可谓一举多得,能够实现“稳粮、促渔、增效、安全、生态”的目标。

发展生态稻虾种养项目,助力脱贫攻坚。这条“致富路”其实还是谢书记指引的。

去年11月,鄂豫皖三省政协主席座谈会在豫召开,围绕“促进大别山区特色产业发展”主题,交流经验,建言献策。会议前,谢伏瞻会见了湖北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当时,张昌尔向谢伏瞻介绍了湖北搞龙虾养殖的情况。谢伏瞻一听,就留了心,并指示我省种植水稻多的信阳去学习湖北的经验,然后做一个示范,带动当地发展龙虾养殖,核心就是增加农民收入。

张楼村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的种养结合的生态项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去年先后四次到湖北学习,把技术学到手之后,先在村里集中搞了600亩。明年计划搞2000亩,后年在全乡推广。

“这是生态农业,关键是增收快。”该负责人对谢书记说,以前一亩地才卖1380元,现在一亩地,小龙虾收入两千多,再加稻子收入就将近4000元。

踩着泥泞,谢伏瞻边走边说,不能光靠单个村、单个乡搞,要统一谋划、统一组织、规模养殖。关键是做好示范,你把它搞成功了,别人一看有钱赚,用不着做动员就会上项目。

谢伏瞻再次为他们出招:“把资源充分利用好,发展生态农业,只要能养龙虾,那你的水稻肯定就不会打农药,不打农药,这个稻谷就有机粮、有机大米,它的价格也会提高。”

谢伏瞻的话引得大家频频点头,脱贫致富的劲头更高了。(记者 朱殿勇 侯皓/文 董亮/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