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二本日专,大三的时候去日本留学过一年,毕业后做过跨境电商和日语老师的工作,最终还是决定考研。今年是二战。N1考了三次,大学毕业前131分通过。大学过得比较轻松,成绩比较一般,拿过一次奖学金。一战备考的时候没怎么进状态,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也是我一战失败的原因之一。后来二战的时候有了一些自己的失败经验和备考心得,备考方向更加明确备考也更投入了。
考研择校:
其实我择校几乎没花多少时间。大三在日留学的时候遇到过浙工商的日语系研究生的留学生,出国前就听本科的老师说过省内日语最好的就是浙工商,学校的师资很强学生水平也高。当时就有一种憧憬吧。而且正好学校招的就是我想读的笔译,个人又对日语学硕兴趣不大。加上我是浙江人,一些个人原因对没能在杭州读大学这件事一直有一个心结。能到杭州读研也算是给7年前的我一个交代。所以从辞职决定考研开始,马上就定下了学校。选定学校后做了一下往年真题,发现应该是自己够得到的高度,加上浙工商招的人还算多,百科不考名词解释。一战和二战都坚定地选择了浙工商。
翻译硕士日语(213)
1.题型:
助词填空0.5*10
改错1*5
单选语法1*20
阅读5*8(4*10)
作文 30
①助词:我没有特地去练,就做了下往年真题。
②改错:的话基本都是惯用语的错误,这个准备359词汇互译的时候就可以顺便准备了。
③单选:就N1的难度吧,和2010年前的N1语法真题形式差不多。建议N1,N2语法多过几遍,然后刷N1真题。
④阅读:每天一两篇掌握一下手感,就拿N1真题练就可以了。
⑤作文:一定要早点开始练,尤其是不太爱写日语作文的同学,也可以买作文批改课程服务之类的,这样有一个反馈。我今年又拖到最后一个月才写了点,所以没什么提升。作文题去年是“个性”,今年是“自信”。其实我看过往年作文真题和《日语优秀作文精选》的主题大多数能重合到。这门考完后自认为是今年考的最好的一门(客观题感觉做的还不错),结果分数不如所愿,究其原因应该是作文拉分了。
浙工商的213难度不算高,且经常出现N1原题,今年的单选中也出现了2~3道N1原题,而且今年的两篇阅读都是N1原题。重点是92~09年的N1真题。据说去年有一篇阅读也是N1原题,只是题目改了一下。然而今年两篇阅读题目都没有变过和N1真题是一致的。看这分值就知道得阅读者得213。往年的213真题一定要做,研究真题就会发现曾经有一年助词填空的文章就是另一年的阅读真题。
(第一年备考的时候因为语法错题太多弄了错题集,第二年又过了遍蓝宝书后再刷题每年错的就很少了。)
2.参考资料:
N1真题(重点92-09年)(语法和阅读部分)
N1蓝宝书
N1-N5文法详解(蓝宝书大全集)
红蓝宝书1000题
新完全掌握N1语法
新完全掌握N2语法
新完全掌握N1阅读
708惯用语+200ことわざ
专八惯用语
日语优秀作文精选
moji辞书
日语翻译基础(359)
1.题型:
词汇互译
日汉1*15
汉日1*15
段落互译
日汉2篇(分值30/篇)
汉日2篇(分值30/篇)
去年这门课我只拿了94。当时看到成绩的时候最受打击的就是这门。我一直在自责自问,翻译都做不来还考什么MTI。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段译文中有超过3个语法错误,那你不是在做翻译,你是在学日语。
①词汇互译:我的主要备考方向是惯用语俗语、外来语、拟声拟态词。当然像N1,N2这些词肯定要背。因为浙工商前几年都没怎么考热词,今年我就完全没看这个方向,没想到今年考到了五六个像乌克兰,中小微企业这种。所以建议还是各个方向都看看吧。还有就是359的往年真题一定要练,词汇互译部分最好背下来。词汇互译部分往年就有过重复出题的情况,今年也出了一个往年真题。今年重复出的那题我进考场前看往年真题的时候看到一眼,结果没记清楚答案就失分了,当时真的很后悔。
(708惯用语和200ことわざ全部打印出来,考前自己从里面挑了些可能考到的,写了三张纸。这个平时背的时候就要手写,不然后期会发现背得出来但字不会写或者会漏错助词)
②段落互译: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翻译必携这套书,尤其是第一本基础篇。以日本人的视角去看汉日翻译,看完会对中翻日有不同的体会和新的理解。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日本人的语言习惯,翻出来的日文会更贴近日本人的语言方式。看完基础篇再叠上翻译练习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还有高宁老师的两本书最好也看看,对翻译会有更深的体会。日翻中的练习素材可以用天声人语,网上找一找可以找到每日天声人语更新的素材,包括参考译文。日翻中的话翻译必携后几本也可以拿来练。建议翻译萌新可以报个基础班之类的初步学习一下,从句子翻译开始入手,再练段落翻译。个人觉得翻译社的课对新手很友好。对于自己备考翻译感到一头雾水的同学可以考虑报一个全程班。还有可以关注一下翻译社的微博,惯用语以及时政对译这些都有发,平时也会发些资料,多翻翻总会有收获。包括考前的冲刺班也很实用。
2.这两年的真题
日翻中:去年日翻中第二篇是《青春期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的小说片段,感觉浙工商挺喜欢考小说翻译的,今年的第一篇日翻中我做下来的感觉也是小说的截取。以前还考到过《冰菓》的小说片段。日翻中一般不会太难,去年的题挺简单的,今年第二段碰到了不会的外来语,但是整体意思把握住一般问题不大。
中翻日:这两年中翻日都出现了政治类文章,去年考到的原文和肖四背的内容差不多,今年考前几天我特地看了一遍翻译社发的二十大报告对译,对于政治类文章翻译加深了印象,看到题的时候就不怎么慌了。建议同学们可以看看政报对译和一些时政对译。虽然可能有这两年年份比较特殊的原因,但是还是建议各个领域都准备一下,考场上碰到也不会慌。
3.一定记得复盘
只练不复盘效果至少减半。可以在练的时候把文章中觉得有困难的部分先标出来,翻好之后和译文对比的时候着重对比这些部分,从中吸收翻译方法,记下自己翻不出来的内容及其对译。碰到觉得译文翻得很妙的部分也可以记下来。我是以表格的形式把对译记录在手机备忘录里的,方便随时翻出来看看背背。尤其是中翻日,因为日语非母语所以我们可能没有掌握很多日语的表现方法,但是同样的一句中文可以翻出各种可能性的日语,但我们有些时候甚至一种翻译方法都想不出,所以一定要多积累。等到下次再碰到类似的就可以活用经验,不会手足无措了。平时差不多每天练一篇翻译磨练手感,中日日中交替着来。我基本是当天练完当天复盘或者第二天复盘的,复盘拖的太久容易忘了。
(像我一样习惯无纸化学习的一定不能一直用打字代替写译文,一定要拿起笔手写。不光日语可能退化严重,中文都有会写不出来的情况。)
4.参考资料:
①词汇互译部分
N1N2外来语(我背的moji官方的和用户自建的几个)
708惯用语+200ことわざ
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综合辅导与强化考试(惯用语俗语部分)
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文字词汇篇)(旧专八)(里面的惯用语俗语和拟声拟态词部分)
看图快学300核心日语拟声拟态词
②段落互译部分
翻译必携
天声人语
日语笔译三级官方教材
汉译日精选汇编
汉日翻译教程;日汉翻译教程(高宁)
政府工作报告对译
二十大报告对译
精选时政文章对译
③App:
moji辞书(平时查词的时候就可以列入自己的收藏清单里,每天背一背,词汇量就上来了)
moji N1 N2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448)
1.题型:
单选2*25=50
应用文写作40
大作文写作60
这门课我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去年考了114感觉还过得去,但是今年直接滑铁卢了。说实话这门课我在考场上懵了20分钟,脑海里闪过的都是过完年只能收拾包裹去打工了吧。去年的选择题很多都是比较偏常识的题目,大部分没准备过也知道答案的那种,结果成绩还可以,今年就掉以轻心了。所以千万别放松这门课的学习!现在就可以开始看了。每天积累那么几个知识点,毕竟还有大半年多的时间。
①选择题据说今年很多都是李国正那本书上的。我买的是刘军平的,但是两年了都没看完,也没刷多少题,所以这门课就低分了。姐妹们引以为鉴。该看的书还是要踏踏实实看完,然后手机上可以下载百科知识类的app,每天刷题。虽然这门课也是大海捞针,但是可以从历年真题找一下备考方向。看看哪些领域考的比较多。app里面都有分类的,可以专攻考的比较多的领域。
②应用文写作的话10月份开始准备来得及。格式背下来就行,平时有空最好每个类型的应用文都练一篇,至少每个格式都要默写一次。市面上应用文写作的教材和资料里都有的。还有就是看看往年真题考的题型,浙工商爱考的一般就几个方向,今年我也大致圈定了几个可能性最高的应用文类型,结果真的考到了,至少在格式上就很有信心了。我没记错的话这两年考的分别是活动策划书和会议通知。
③大作文写作的话建议平时就开始积累素材,如果脑子里空空一片的话考场上容易慌张挤牙膏式写作。平时多积累点各个领域各个话题的素材。我是下了纸条app,每天晚上睡前看看,名人名言也好,事例也好。感觉用得上的就要用心去背一背。包括像人民日报评论这种也值得看看。然后11、12月可以开始保持一定频率练几篇找找手感。还有历年真题大作文的题目都列出来分析一下,了解一下大致出题方向。今年考到的是网暴,属于很热点的一个话题了。
2.备考资料:
《汉语写作与百科》刘军平
疯狂百科知识问答app
纸条app
政治
这门一战的时候只拿了63。第一年看经验帖拖到9月才开始学。事实与结果证明像我这种底子薄弱的理科生还是得早点开始政治。我的建议是暑假就可以开始学了。这两年的经验下来,最重要的是注重基础和养成刷题手感。
二战选择题34,算下来主观题39。二战差不多8月开始学的政治,基础的课程一节不落全部听了,至于跟哪个老师看自己更适合哪种授课风格就行。整个学习进度的话就跟着老师的进度就行。
一般都分成三个阶段。听课教材建议还是和授课老师配套吧。第一年用的精讲精练配腿姐的课,第二年果断换成了腿姐的考点清单配她的课,果然适配度和吸收度都上来了)。上课一定要做笔记,该划的划,课后记得复盘,差不多15分钟就够了。刷题的话肖1000就行,听完基础的课就拿肖1000当练习题就行。错题一定要复盘,把每一个选项都分析过去,找出这题考查的知识点。(不光是错题,在刷题的时候我还会标出有疑问不能肯定的选项,因为有些时候可能是蒙对的,但那一题考查的知识点对你来说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复盘错题的时候我会把这些选项的疑问点一起解决了)后期背诵手册到手之后我刷到的错题都会回归背诵手册,就是找到这个题的知识点在哪里重点标出来,没有的就补充上去。最后一个月可以多翻翻背诵手册夯实一下基础,今年我就选错了一题背诵手册上有的最基础的。
而且就这两年的感觉,考场上的题大多数是你没见过的甚至会出现好多感觉根本没学过的,这都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锻炼出一种做题素养和手感。个人觉得腿姐的keywords法则其实挺实用的。主观题肖四当语料背就行,腿姐的主观题答题方法我也听过,只要考场上能写出来其实一般不会低,还可以适当改写一下材料编入答案当中。
复试建议
说实话我初试考完后以为今年也一度止步于此了,从12月26开始到2月21完全没准备过复试。出成绩后就后悔没早点准备了,371的分按照去年看其实不太乐观,需要复试逆袭。然后每天一边焦急地等待国家线一边焦虑地准备复试。所以其实建议各位除非真的觉得初试考的很烂,还是都提早准备一下复试吧。出国家线的那天知道了个人排名,还是挺欣慰的,按照拟录取人数看就是中等稍微偏后几名的程度。后来在复试不久前又得知了一志愿上线人数不够,心终于宽了一些。但是切记不能因为局面有优势就开始摆烂,专业知识还是要学的。高宁老师的两本书可以看看。像大多数学校复试都有的自我介绍、视译、自由问答这类要好好准备。可以报一下复试班感受一下复试氛围,了解一下可能提问。今年复试下来感觉老师还是更注重专业知识的,还有今年是线下复试的,社恐的朋友可以找人一起模拟复试,克服一下社恐。还有就是调整好心态。
备考心得
当然没有现成的通往成功的道路,任何路都是靠自己摸索走出来的。个人经验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该有可取之处。大家一定要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其实我不是那种每天学习10+小时的人,第一年备考的时候经常摸鱼,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虽然用了番茄todo记录但是学习总时长才400小时左右。第二年备考大致是5-6月每天4-6小时,7-9月每天6-8小时,10-12月每天8-10小时。中后期大致都是上午学213,下午学359和百科,然后晚上学政治。当然每个月都会有几天放松自己。其实备考过程因为拉的太长了会不时感到疲惫,印象中我11月的时候连续一周每天都只学了2-3小时。后来12月重新调整回了状态。不要因为摆烂了几天就觉得完了又一直继续摆烂下去,摆烂后重新振作咬牙坚持下去走到最后才可能胜利。备考这场马拉松真正不觉得苦和累的人是很少的,大家都有歇下来喝口水的时候。
如果和我一样平时会玩玩游戏的同学,如果自律能力是不特别强日语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建议还是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把游戏卸了吧。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学习计时app,有的会在设定学习期间强制锁机。每一个学习任务可以自己命名,个人感觉那种反向激励的命名法很好用。比如第一年359词汇互译考到了“如虎添翼”但我没答出来,第二年备考的时候我就在把惯用语学习这一栏命名为“如虎添翼都不会啊”这种讽刺自己的标题,每次看到都会感到不服气又拼命背更多的。
今年后期外界声音太多了,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网上冲浪一冲就是一小时。到后期还是要专注一点,尽量克制一下自己。我考完百科就后悔把那些冲浪的时间拿来背百科题该多好。总结一下就是平时能多背就多背吧。虽然真的就是大海捞针似的备考过程,但是真的在考场上发现题目出到了你背过的,就会感谢自己平时多背的那一分钟。
还有建议大家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大致目标,每门课大概要考到多少分,总分要考到多少分,对自己的努力方向也更有数。如果是二战的同学可以像我一样制定每门课的提分目标,分析一战每门课主要失分原因,去弥补那些不足,这样就会得到提升。虽然可能会出现畏难躲避情绪,对于越不擅长的部分越不想去接触,比如大多数同学可能更喜欢日翻中,就会倾向于练习日翻中,不喜欢政经类而喜欢翻译文学作品那种字斟句酌的感觉。就像我第一年因为不擅长外来语就背得很少,结果考到好几个外来语都不会。其实练习中发现不擅长的部分正是需要狂补的部分。
可以在学习的环境布置一些能激励自己的小东西,第二年考的时候我买了好几个带字的亚克力立牌,上面有能激励自己的话,还可以买一个倒计时牌子。有些时候想摸鱼了看到这些就又觉得要努力啊。还有手机屏保壁纸也可以换成能激励自己的那种。还可以买一个小册子记录每日学习任务和完成情况,对于我这种拖延症还是有用的。看到今天没完成的任务就会没心思玩,把任务列表一个一个划掉会有一种达成感。
一些碎碎念
说实话出分前的那个晚上我一直在给自己做思想建设,因为太害怕自己又会失败,毕业后的这几年好像自己变成了一无是处的人,看到和保研考研985,211的朋友之间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因为身边一些质疑的声音开始变得极度不自信,偶尔会觉得整个人生都是失败黯淡的。查到分的那个下午直接爆哭了半小时。看到120的翻译和总分371大概率能进复试的成绩真的这两年的一切都值了。
这篇经验贴的标题是曲冰老师发在微博的一句,10月的某一天在主页刷到了这句,备考后期也一直在鞭策着我砥砺前行。以前在前辈的经验贴里读到过一句话,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一遍去洗。等上了考场的那一刻,灯亮了。一战的时候并不太自律,6月才开始学,备考前中期都经常摸游戏,导致整个人很容易分心。二战是差不多5月开始的,前两个月还在挣扎着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二战,但是快到5月了父母和我说不要找工作了安安心心在家再考一年吧。我真的超感谢爸妈给我又一年的全职备考环境,不然可能走不到今天的我。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给自己设限了,最后一年,追逐梦想的最后一年,有种背水一战的感觉。而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考研成功,还是跨越了7年,弥补了高中毕业那年夏天的遗憾。
复试前一天凌晨开始急性肠胃炎,因为一晚没睡好加上禁食虚弱的走路都费力。那两天我一直暗示自己好事多磨。当听到老师说本场复试结束的那一瞬间我都有些恍惚,两年的长跑,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
最后送给备考过程中的大家一段话,每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看看,还好,它真的回来拥抱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