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五大机制 实现新的跨越 - ***2012年粮食生产基本做法典型材料 年初以来,***紧扣“争创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目标,早谋划、早部署、早实施,按照“扩面积、攻单产、增总量、提效益”的总体思路,积极引导,创新管理,完善机制,狠抓落实。截止目前,县内实际完成早稻育秧面积2.8万亩,落实早稻种植面积34.1万亩,比上年增长0.32%,占到全县总水田面积37万亩的92.2%,其中:杂交早稻31.2万亩,占早稻种植面积的91.5%,确保实现县内“双季稻种植达到水田总面积的90%以上、早杂种植达到早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 一、落实责任机制。坚持细化责任分解,逐级逐层逐部门抓好落实,大力营造“政府主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一是明确领导责任。成立了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粮食、水利、国土等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及乡镇行政一把手为成员,实行分片包干、分工负责,加强对县内粮食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组织与督查,确保县政府有关粮食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能够如时、如质落实到位。二是明确生产责任。乡镇基层是生产一线。

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201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将粮食生产水稻种植面积、双季稻面积、集中育秧示范面积等任务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同时,县政府 与各乡镇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明确乡镇行政一把手为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求党委书记亲自抓,全面负责本辖区范围粮食生产的组织实施和整体推进工作。乡镇政府与村、村与组之间也相互签订了粮食生产责任书,明确责任人、生产任务与工作要求,将粮食生产责任逐级逐层进行落实。三是明确技术责任。“攻单产、增总量、提效益”,技术是关键,而技术推广普及责任的落实在农业部门。县农业部门先后成立粮食高产创建、集中育秧等工作组,由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粮油、植保、土肥、种子、农技推广站等有关业务股室负责人分别为成员,全力推进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等粮食生产关键技术的落实以及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粮食高产综合技术的普及推广。根据农时的不同需求,工作组以农业科技下乡、举办技术培训班、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加强了对基层农技人员、农民群众的培训指导;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实行包户联点工作制,每位农技人员负责4-6个村,走村入户地开展技术服务工作,确保了各项生产技术落实到村到户、落实到田间地头。

二、严格考评机制。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关键在于落实。我们坚持以生产一线为基点、以基层服务为重点,狠抓两个考评,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一方面,强化基础工作考评。把压单扩双、遏制抛荒、控制直播等粮食生产工作指标 纳入乡镇年度考核范畴,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在全县评选3个粮食生产红旗乡镇、3个粮食生产先进乡镇、12个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由县政府分别授予“粮食生产红旗单位”、“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粮食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责任明确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到位、任务完成不到位的乡镇行政一把手实行问责,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另一方面,强化基层服务考评。继2011年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我县进一步强化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全力推进“科技兴农”。出台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大力构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参与的考评体系,把试验示范、品种展示、大户培育、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等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到基层农技服务工作的目标考核范围,实行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业绩与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职位调整“三挂钩”。 三、完善投入机制。

大力倡导和推动多元化投入,整合资金,服务粮食生产、发展粮食生产。一是加大财政投资。县财政筹集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高产创建、集中育秧等粮食生产基础工作。目前,在**等2012年双季优质稻高产创建项目区投入60万元,用于购买种子、壮秧剂、谷粒饱等生产物资免费发放给农户;投入70余万元,在全县18个乡镇、72个村、140个村民小组开展集中育秧示范,免费向65个集中育秧点提供了种子、软盘、农膜等生产物资 。二是鼓励企业投资。利用政策引动、产业拉动、科技促动、利益驱动等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东方米业、万利粮油等县内粮食生产龙头企业投资粮食生产领域。在枣市镇,东方米业以“统一购种、统一服务、统一收购”模式,发展优质稻生产订单农业1万亩,有力带动了当地的双季稻种植,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益。三是引导民间投资。加快县内土地流转工作,促使土地以委托代耕、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向种植能手、大户集中,聚合民间资本,发展规模经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县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96户,较去年增加19户,种植面积2.45万亩,春耕生产投资达500余万元。民间资本的集中投入为我县粮食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探索粮食生产发展新模式开辟了新路子。

四、构建联动机制。在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的推动下,县内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营造了“全县动员、上下联动、共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一是注重综合宣传。宣传、农业、广电、乡镇等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广播、电视、宣传车、张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综合运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宣传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契机,深入宣传中央、省、市、县关于粮食生产有关政策和利好消息。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注重整合建设。立足于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完善 ,整合涉农项目,加大建设力度。县农业局、水利局、农发办等涉农部门及国土部门,充分利用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支持,强化高产稳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县粮食部门未雨绸缪,想在前、干在先,加快粮食仓储库房的改扩建,为早稻收购及收购后的储粮安全作好了充分准备。县财政部门广泛筹集资金,严格资金发放程序,大力支持有关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注重联合执法。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县工商等执法部门,积极探索农业执法新理念、新模式,以“强化执法监督、突出民生服务”为目标,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为重点,开展农资联合打假执法行动。

根据不同农时、不同需求,实施专项整治,着力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从生产、经营环节杜绝假伪农资产品,强化农资市场监管。截止3月底,共出动执法车辆20余台次、200余人次,查处违法农资案件3起、立案1起,让农民购上了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保障了当前春耕生产的正常秩序。 五、优化服务机制。切实抓好全程、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全力推进粮食生产。一是强化信息服务。各有关部门广泛搜集、整理最新农资市场行情、农业气象、农机供求等信息,通过短信平台、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介,传达到千家万户,及时帮助农民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难题。针对年初长期阴雨低温天气对 当前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县农技推广中心及时制定并发布了水稻品种搭配信息表,大力推广生育期110天以内的早杂组合,指导农户科学选种、购种,抢抓农时。二是强化技术服务。全县广大农技服务人员活跃在村组基层,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催芽育秧技术示范,指导机耕、机插、机种工作,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农业项目区,专业技术人员制订出整套技术方案,并深入各示范片区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培训,为粮食生产项目的实施和全面推进作好了精心准备。三是强化保险服务。协调有关农业保险公司对各乡镇早稻生产情况进行现场勘察,为农户上门办理保险业务,加强农业风险防范,降低粮食生产风险,提高了农户早稻生的产抗风险能力,保护了群众粮食生产积极性和热情。 本文来自香当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