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村村民为陈娟娟纳的鞋垫。
沙洲村村民和陈娟娟(右)微信聊天截图。
杨亮在贫困户家庭慰问。
赵文博在贫困户家庭做入户调查。
艾秀在查看花椒树长势。
均为受访者供图
在“七一勋章”的获得者里,有一位姑娘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她叫黄文秀,广西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从百色返回百坭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
黄文秀是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毕业原本有机会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来到农村,一心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是党让我家变好,我要入党,回报于党;是家乡养育了我,我就应该学成归来,回报家乡;是祖国培养了我,我就到祖国最急需的地方,做最急难险重的工作,回报祖国。”黄文秀生前曾这样说。
其实,越来越多像黄文秀一样的青年人在脱贫攻坚的舞台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扎根基层。如今,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在乡村振兴的新舞台上,正掀起一股强劲的青春风暴!
“有些许焦虑,又满是期待”
湖南汝城沙洲村,长征路上发生在这里的“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和激励了许多人。
2019年,陈娟娟来到这里驻村。刚刚从中山大学硕士毕业,直接来到基层时,“有些许焦虑,又满是期待”。能来到有着深厚红色传统的沙洲村,陈娟娟觉得很幸运,也备感压力。
知道自己要去沙洲村之后,陈娟娟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我一直在思考我要过几关,想来想去,是要过‘三关’。”陈娟娟向记者娓娓道来:一是“身份关”,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驻村基层干部,身份的转变必然带来各种不适应,需要自己调节;二是“语言关”,陈娟娟是江西人,来到湖南,方言要适应一段时间;三是“生活关”,以前生活在广州,现在来到乡村,生活设施和便利程度都有限。
陈娟娟很快就适应了沙洲村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这“三关”是顺利地过了。
杨亮和陈娟娟不同的是,他已经在城市就业了。但得知可以去基层扶贫,杨亮就做了决定。这源于他比较深的基层情结,也与他的经历有关。本科毕业后,他前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支教一年,之后又在北京市延庆区担任过3年大学生村官。
2019年12月,杨亮的身份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一名纪检干部转变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哈沙图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有人问他,为啥要来受这苦。杨亮说:“我有机会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事业中为第二故乡做点事,荣幸之至。”
赵文博当时是河北省蔚县烟草局的员工,2018年因为单位的定点帮扶任务,他来到了草沟堡乡上里罗村。
一开始,赵文博不太适应,毕竟离开县城稳定的生活,扎根农村扶贫,还不知道要吃什么样的苦,受多少累。但是看着破旧的村庄和仍然贫困的乡亲们,赵文博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点名堂。”
“当初我申请来村里扶贫时,考虑得很简单:就是想在基层工作,与老百姓一起生活,帮助他们致富,其他的啥都没考虑。就是想去!”艾秀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选派到甘肃省两当县石马坪村的第一书记,对于来到基层扶贫,她就是凭着一股热情和根植心底的家国情怀。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集中精锐力量投向主战场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据统计,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这其中就包括陈娟娟、杨亮、赵文博、艾秀这样的“80后”“90后”的青年人,他们用热血和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作出了令人感奋的青春贡献。
要“输血”,更要“造血”
理想高于天,但实现理想还是要脚踏实地。这些年轻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村民脱贫,迈向幸福生活。
“刚到村里的时候,我真的有点手足无措。”赵文博对记者描述了当年刚到村里的情形:基础设施差、没有路灯、没有硬化路面,由于村子在山里,全年寒冷天气居多,耕地都是一块一块的,村内常住人口平均年龄50岁以上,“真的是一筹莫展。”
随着政策落实和帮扶措施实施,赵文博和其他同事也开始忙碌起来,原本破旧的村庄开始热闹起来。“路面全部硬化,通到每一户,路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赵文博如数家珍般说起这些年的变化。
扶贫,不能只是“输血”,更要“造血”。杨亮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抓住了“牛鼻子”——发展产业。
哈沙图村多年一直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素来有“奈曼王爷的菜园子”的美誉。但由于技术、管理、经营和销售经验不足等因素,群众收入并不高。
驻村伊始,杨亮就跑遍了田间地头、问遍了干部群众,多次组织村干部及种植户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借鉴他人先进经验和技术,杨亮让村里的种植大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统一品种、统一茬口、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形成可持续的蔬菜产业链。
“我经常包车往我在北京住的小区送菜,供不应求。我回京探亲期间,会有邻居敲门跟我订菜。”说起这些,杨亮心里美得很。
2019年,陈娟娟刚到沙洲村的时候,沙洲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村民的思想还有点跟不上。”沙洲村有着丰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前提下,如何让村民吃上吃好“旅游饭”,是陈娟娟一直思考的问题。
从此,陈娟娟经常入户,和村民们面对面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在发展产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陈娟娟还和沙洲村“两委”一起,为沙洲村的乡村振兴做规划。
“和村民打交道,就是要将心比心,要心贴心。如果你不及时回应,那他可能就不会再来找你,对你的信任就丧失了。”陈娟娟在工作的过程中,总结出了“群众工作之‘身体’法则”:身要正,心要诚,皮要厚,腿要勤,眼要活,嘴要甜,耳要灵,脑要清,手要严。
艾秀刚到石马坪村的时候,并不被村民们看好。“派这么年轻个女娃娃能干啥?这下完了,啥都别指望了。”“这哪像是来干活的,就是一个洋娃娃。”类似这样的话不在少数,但艾秀没有气馁。
到群众中走访、帮助村民干农活,吃农家饭、喝百家水,和农户聊天,艾秀将近两年的时间都在忙着为村民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慢慢地,村民开始认可她,她做的许多事情也得到村民的赞许。“就是咬牙坚持,扶贫好比一根扁担,一头是村民的美好生活,一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挑在身上马虎不得。”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卢蓉认为,青年扶贫干部深入农村,率领村民风风雨雨、一锤一背篓,如当代愚公一般辛勤劳作,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唱响了新时代真正的青春之歌。
“看到他们笑,我真的心满意足”
如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千千万万奋战在一线的青年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积累了经验,获取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他们正在一步步成为中国的中流砥柱。
如今,慢慢习惯了沙洲村生活的陈娟娟开始眷恋起这片土地。“村民们对我太好了,他们叫我‘沙洲女儿’”。根据选调生培养要求,陈娟娟要到郴州市市直机关跟班学习一段时间。准备去报到的时候,不知从哪儿得到消息的村民以为她要离开沙洲了,连夜为她纳了两双鞋底,并在微信上给她留了言。
“你为沙洲做的太多了。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为了沙洲的美好未来,付出这么多,我代表我们全家感谢你。”讲起这段话,陈娟娟有点哽咽。
赵文博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黄文秀对他触动很大。“她一个女孩子,能走进农村、扎根农村,带领乡亲们脱贫,我很佩服她。”得知黄文秀去世的消息时,赵文博满是惋惜,“她的牺牲重于泰山,我要向她学习。”
所以在扶贫过程中,赵文博更加注意方式方法,在完成既定任务之外,他还力所能及地自掏腰包去照顾村子里那些孤寡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看到他们笑,我真的心满意足。”
如今的上里罗村,下雨不再是到处泥泞,山洪不再影响村庄,走夜路有灯光,旅游大巴直接开进村里,贫困户脱了贫……
艾秀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石马坪村大力发展花椒产业,艾秀就邀请专家来为村民培训讲课,引入资金修水渠、购买化肥和农具、修建生产车间等。2021年预计可挂果上千斤,总收入可达60万元,户均增收近万元。“椒农看到了希望,更加有信心了。”
脱贫攻坚顺利收官,但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乡村振兴大幕拉开。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要求总结运用打赢脱贫攻坚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重要经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
这是青年们施展抱负、为民服务的又一个广大舞台,青年们可以再一次唱响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青春之歌。
再过几个月,陈娟娟的两年基层服务就要到期了,“我愿意留下来,继续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做贡献。”
今年2月,杨亮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是对他驻村扶贫最大的鼓舞。如今,杨亮又开始新的谋划:“我们想立足于蔬菜主导产业实际,从智慧农业引领、新时代文明中心打造和选齐配强村‘两委’班子这三个方面入手,和全村老百姓一起努力把哈沙图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