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根据市委部署要求,市委组织部于近日举办了全市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8名村党组织书记代表在培训班座谈会上,围绕“如何当好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作了发言。现将发言摘要予以刊发,供学习借鉴。

把党和群众的嘱托牢记心间

蕉城区八都镇溪池村党支部书记 吴元邦

记得2012年我继续以满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老支书黄书文代表全村党员题写了一首诗送给我:“祝君红心志向党,贺喜工作上级赞。元勋党的好儿郎,帮邻共创和谐村。连任五届党支书,选出优秀好骨干。继往开来迈前进,任劳任怨镇溪川”,意思是“祝贺元邦连选继任”。担任支部书记17年来,我始终牢记党和群众的嘱托,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搞建设、抓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村年游客量达3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约6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我的体会是:

只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才能凝聚合力、建强堡垒。记得2003年,我们决意铺设村里连接104国道的3.6公里水泥路。由于当时还没实施村道项目补助,资金缺口多达100万元。为了多节约开支,从水泥、钢筋等材料采购到施工过程我都全程参与。班子其他同志看我天天泡在工地上,也都参与进来,就连几个70多岁的老村干、老党员都来帮忙,带动全村党员群众自己到溪里挖砂石、搅拌混凝土、当师傅夯水泥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顺利完工。

只有心底无私、公平公正,才能无畏无惧、攻坚克难。溪池村拥有一片沙滩,2005年开始,随着房地产持续火热,溪砂变得非常值钱。一些不法分子盯上这里,勾结个别人来偷采。起初,我们白天制止,他们就半夜偷采,我便带着党员继续阻止。他们根本不顾劝阻,索性叫了一些地痞流氓威胁我和家人,还制造一些事端诬陷我的亲属,妄图逼我“就犯”。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给我送钱,被我坚决回绝。虽然,在与这些不法分子斗争的过程中,我和家人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甚至是痛苦。但是由于我们的坚持,保住了这片“黄金沙滩”,现在每每看到成群的游客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看到村里群众致富增收,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只有主动作为、不等不靠,才能抢抓机遇、推动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发展迎来大好时机。我们多方筹集资金,集中精力实施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那段时间,我带领班子成员每天加班加点。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村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也逐渐引来外界关注。2013年4月的一天,市地税局领导找到我家,提出要和我们支部开展共建。原来是局领导多次顺道来溪池村,不仅被村里的环境吸引,还发现村干部得力能干。就凭这一点,他们就想主动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连续几年,通过共建,市、区地税局每年都支持我们村50多万元。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和体会是,我们村有今天取得的成绩,首先归功于伟大的时代,归功于党和国家对我们农村的重视和关爱。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将牢记嘱托,一心为民,努力把溪池村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苦下功夫促脱贫

屏南县熙岭乡岭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虞营

今年是我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九个年头,九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回想起来感触良多,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农村工作的苦与乐。

带着真感情,成为村干。从卫校毕业后我返乡当村医,在村里有着不错的收入。但我目睹家乡贫困面貌后,就想参加村党支部竞选,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带来一些变化。我将想法与家人朋友沟通,却遭到强烈反对。他们劝我说,村里基础条件差,很难做出成绩,别放着村医这个好人不当,去做“吃力不讨好”的村干部。即便如此,在2009年换届中,我还是不顾亲戚朋友的再三劝阻,通过公推直选,成为了岭里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集体零收入,全村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看着这落后破败的现状,我清楚前面的路有多艰难。但是,群众深切期盼的眼神,深深触动了我,激发起我奋发拼搏的动力。也正是因为对这个村、对村里群众的这份真感情,我一干就是9年,一刻都不曾停歇。

拒绝等靠要,带头示范。这些年,村党支部从硬化村道、建设村部、修缮学校等做起,到完成901县道征地拆迁,再到推进造福工程、农民公园等设施落地建成,每一个项目都精心策划、有力推进。在901县道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征地拆迁安置和造福工程建设联系在一起,积极向县里争取造福工程项目,经过多番努力,最终,岭里造福新村在一片荒地中拔地而起,从2017年1月启动到10月完成入住,成为了屏南造福工程的示范。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以干得助,以干促上”,这是党员群众对村党支部和我本人的评价。

下足苦功夫,争当先进。党支部书记的首要职责就是抓好党建工作。我从一窍不通开始,一路摸索过来,到创新提出了“3+X”党建促扶贫工作机制。如在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昌德过程中,针对其爱人患病的情况,我一方面发动县乡村三级挂钩帮扶的党员干部帮助其联系医院、牵头募捐手术款,另一方面积极协调致富能人帮助陈昌德本人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帮助其儿子就业,促使其一家人摆脱贫困。通过不断努力,岭里村党支部和我本人所获得的荣誉与关注也越来越多。我们经常告诉党员群众,党和国家对农村基层高度重视,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宁德发展,我们一定要心怀感恩之情,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在幸福路、致富路上团结一心、奋发努力、创先争优。

坚守带领群众致富的初心

周宁县七步镇苏家山村党支部书记 苏文达

1996年,我到上海闯荡时,身上只有200元钱。我从帮别人打工开始,到自己开店铺、做市场、做水产,用了20年时间,在上海滩站稳了脚跟。这其中有过很多辛酸、很多失败,最终有了自己的产业、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创业经历上了央视的《致富经》栏目。村里的乡亲们信任我,跟我出来一起干事创业的有150多人,大多数都做得很好,不少人开了自己的公司。

2005年,我从上海回村盖房子。村里还是和我离开的时候一样,还是那么老旧,在家的乡亲们生活还是那么辛苦,我觉得该为村里做点什么。从那时起,我就将在外的事业陆续交给儿子。2009年,在县里“回归工程”的引导下,我回村竞选当上了村委会主任,2012年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连任到现在。刚上任的时候,村里百废待兴:饮水困难、通村道路狭小、没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没有像样的产业……为了改变这种窘境,我们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一起,事情一件一件干、骨头一点一点啃,陆续解决了饮水问题、把进村道路拓宽到8米、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村里也有了一定的名气。

回到村里工作10年来,我最深切的体会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带领群众致富,首先自己要先学会致富,有致富带富的本领。做一项新产业,群众普遍的心理是先观望,能赚钱了再下手,这时候就需要有带头人。2009年以来,我投了500多万元,成立了苏氏养殖有限公司,养豪猪、养鱼、开垦茶园。我和村民签订协议,村民用山林田地或者资金入股,公司赚钱了,给大家分红,赔钱算我的。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就很高,村民总共投了200万元入股,共同建成了豪猪场、人工淡水养殖水库和500亩现代标准化有机茶园,村民收入了第一桶金。之后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公司投了2000万元,在茶叶基地上配套建设了游泳池、垂钓鱼塘、美食广场、玻璃栈道等,去年游客量突破40万人次。不少村民看到商机,投资了丛林穿越、卡丁车、VR体验馆、农家乐等项目。201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1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比如贫困户苏克强在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通过在美食广场卖手抓饼,七天营业额达3万元,扣除成本赚了1.8万元,实现家门口脱贫。

在村干部的位子,做事要有公心,要多为村里的事情出力。除去向上级跑项目、争取资金之外,我和公司还出资500多万元,做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比如拓宽道路、安装路灯。有一次工程款不够,我还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来修路。我经常和村“两委”成员说,对待群众要一视同仁,在一些优惠政策、项目补助面前,要先让给群众、先让给贫困户,更别说侵占村集体资产或者挤占群众利益了。做事干净廉洁有公心,村里的事群众交给我们才会放心。我回来的这些年,也带回了100多个村民。有的和我一起当村干部,为群众做些公益事业;有的回村投资入股做项目,促进了村里的经济发展。我感到,大伙儿愿意跟我干,一是相信我,认为我不会亏待大家;二是看清形势,相信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大有可为,相信“跟着支部干、大家有钱赚”。

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善于沟通协商

寿宁县武曲镇大韩村党支部书记 陈少旺

2014年以来,在省委组织部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大韩村从各项工作排名垫底的“头痛村”华丽转变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首批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等,成为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大韩村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中央和省、市强有力的惠农惠民政策,得益于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得益于乡村两级干部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回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历程,感受颇深。

要善于沟通交流。农村工作其实就是做人的工作,作为村“两委”班子的班长,在处理群众问题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良好的心态。比如,在推进大韩村农民文化广场建设时,在征地阶段,大部分群众能从整村规划角度配合工作,但也有小部分群众因不理解规划需要,不够配合。期间,村“两委”干部多次深入群众家中,反复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红过脸,也受过委屈。最终,我们的耐心诚意还是打动了群众。通过不懈努力,完成了农民文化广场建设,极大改变村容村貌,让原先不理解我们的老百姓也露出了满意笑容。通过这件事,我最大的体会是,做群众工作要经常沟通、真情交流、学会协商。

要学会组织协调。近年来,我们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往来的游客增多了,村里事务也更多。我们实行了村干部轮流坐班值班制度,所有“两委”成员均能熟悉掌握村情现状,遇到临时重大事情也就不会手忙脚乱。2016年6月的一天,我们接到通知,省领导第二天要到村里调研,与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为党员干部上党课。然而,当天突袭的暴雨让村里停电了、河道也淤堵了。作为支部书记,我一方面立即向镇党委汇报情况,启动应急措施,联系供电所进行抢修,及时恢复了供电;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冲锋在前,带领群众清理村道污泥,只用3个多小时就让村容村貌恢复了“美丽”。村里党员干部的这种干事精气神,得到了省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通过这件事,让我最难忘的是,在关键时刻我们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经受住了考验。

要注重学习提升。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相继出了“一揽子”乡村振兴惠农惠民政策。作为农村干部,我们的文化程度整体不高,政策一知半解,总是照搬照抄,村里的发展因循守旧。这几年来,通过上级党委、政府的帮扶,我们渐渐明白到发展要结合村情实际,有所取舍,取长补短,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有自己的风格。我先后参加了福建农林大学大专班学习,以及省、市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让我对支部建设、脱贫攻坚、农村发展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这次培训班,让我在语言表达、汇报交流等方面学到了很多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让我明白了做群众工作也需要沟通交流技巧和语言表达艺术。

把“中国扶贫第一村”建得更美更强

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党总支书记 杜家住

我们赤溪村是幸福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注赤溪村的发展。习总书记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亲自推动赤溪村第一个脱贫项目“桑园水电站”建设,并帮助建成第一条机耕路;2015年1月29日,习总书记对赤溪村脱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2月19日,习总书记又通过人民网和我们视频连线,并深切寄语我们“自强不息、再接再厉”。如今的赤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很感恩党中央特别是习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在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的体会是:

要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赤溪村发展历经了“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输血式”就地扶贫,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给我们送来苗木、山羊、种子等物资发展生产,但收效甚微;第二个“十年”是“换血式”搬迁扶贫,主要是通过实施整村搬迁,将下山溪村等12个自然村的350多户畲汉群众搬到中心村,但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乡亲们生活还是没办法得到根本改善;第三个“十年”是“造血式”产业扶贫,主要是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终于实现了增收致富。在这三个“十年”里,我们进行了异常艰辛的探索,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靠的就是习总书记强调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靠的就是村级班子持续用心用力,团结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决心。

要有坚强有力、引领发展的村级班子。习总书记强调“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话真是讲到我们的心坎上。赤溪村一路走来,村“两委”班子换了一任又一任,但想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目标从未变过。2009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接过了这个重任。习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们联合企业,邀请省里的旅游专家,挖掘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等资源,包装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特别是与习总书记视频连线后,更坚定了我们走“生态立村、旅游富村”的路子,以打造太姥山西南麓4A级景区为目标,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走出一条“党建+旅游+扶贫”的发展路子。目前全村开办特产店(含小吃店)36家、农家乐12家、农村电商超市11间。下一阶段还准备以福鼎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和“闽东之光”小镇建设为契机,推动赤溪乡村振兴。

要有带头示范、带领致富的党员队伍。近年来,我们开展党员“创业带富”行动,引导党员联系贫困户,发挥“领跑”作用,全村20多名党员能人扶持带动14户残疾人贫困户、70户畲族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原村党支部书记黄国来,离任后成立了耕乐园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他致富不忘乡亲,带动了60多户乡亲就业增收。90后党员杜赢,大学毕业后返乡创办了赤溪茶业有限公司,吸纳村民到茶叶基地就业,让20户乡亲从中受益,成了我们村的“帮带致富明星”。我们感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只有党员做给群众看,党员带着群众干,脱贫致富才更有成效。

群众脱贫就是我的责任

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党总支书记 钟祖钦

东山村是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民族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村。2009年我当选东山村党支部书记。10年来,我最大的愿望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这个愿望正逐步变成现实。

几年来,我与村“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将实施造福工程、异地搬迁扶贫、建设集体仓储项目、引进企业参与合作社等一系列惠民措施落到实处,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5万元。我们的做法:一是推行“村村联建”模式。在维持村级行政区域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集体资产产权不变、财务管理体制不变的基础上,将东山、二坑、三坪等三个村实行党组织联建,成立东山中心村党总支,对区域内人员力量、信息资源等进行充分整合,分工不分家、抱团发展,更好地服务搬迁群众。二是抱团发展致富产业。山间地头忙一年,不如海上三四月。我们组织了一批党员经济能人,凭借区域紫菜养殖面广、产量多的优势,联合成立专营紫菜的淳盛农业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紫菜养殖加工等产业,并重点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用工尽量向贫困村民倾斜。三是村民入股分红当“股民”。成立了福家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茂昌农业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贷款、产业发展等资金作为“红色股本”入股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2017年底,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四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民腰包鼓了,但联建村的村财又是一大难题。我们筹资20万元收回村内占地最大的闲置土地,再整合三村筹集的资金98万元,共同建设仓储物流项目。建成后,通过公开竞标,出租给企业存储紫菜干品,首年获得出租收益10.2万元,增加了三村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可实现村财收入31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我深切地体会到,正是因为有党的好政策,有各级领导关心支持,有党员群众共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才有东山村今天的好日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