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点原子STM32F407探索者 + openmv3——串口通信
最近在用stm32f407探索者做滚球,一开始使用的摄像头是openmv3(openmv4太贵)——实时检测小球坐标(x,y),然后把x和y发送到407开发板的LCD显示。
openmv的好处是可以使用otsu(大津算法)自动检测阈值,而ov摄像头只能手动调阈值才能找出最佳二值化效果。
# 自动检测阈值
img = sensor.snapshot()
t=img.get_histogram().get_threshold()
openmv最人性化的就是允许我们在嵌入式上使用Python来编程,比如调用方法,就可以获得一个列表,包含所有色块的信息,遍历所有色块后找出面积最大的就是小球。
img = sensor.snapshot() #获取图像
img.binary([th]) # 二值化
img.draw_rectangle(ROI,color=(220,20,60)) #画出roi区域
blobs=img.find_blobs([thresholds], roi=ROI,pixels_threshold=100, area_threshold=100, merge=True) #根据pixels_threshold=100, area_threshold=100在roi区域寻找所有色块
if blobs:
data=[]
cx_max = 0 #面积最大的色块x坐标清零
cy_max = 0 #面积最大的色块y坐标清零
pixel_max = 0 #面积最大的色块面积清零
for b in blobs:
if b.pixels() >= pixel_max : #遍历所有色块,找到面积最大的一块。
cx_max = b.cx()
cy_max = b.cy()
pixel_max = b.pixels()
img.draw_cross(cx_max,cy_max)
img.draw_circle(cx_max,cy_max,30)
openmv虽然操作简单准确,但是我们在openmv和407通信这个地方折腾了很久。
STM32F407有6个串口,每个串口对应的I/O可以从芯片原理图中对应找到,对于其串口1,PA9端口对应串口1的发送端,PA10端口对应串口1的接收端。下面是我在407开发板的原理图上截取的串口1的部分:
一开始我们想的很简单,先初始化串口,然后用write函数发送就ok了。
uart = UART(3, 115200) #串口3,波特率115200
uart.write(data_out +'\n')
实际上,openmv得先把数据打包好,设置帧头,407再根据帧头按位接收数据。
(一)openmv发送数据
uart = pyb.UART(3, 115200) #串口3,波特率115200
uart.init(115200, bits=8, parity=None, stop=1) #8位数据位,无校验位,1位停止位
def send_data_packet(x, y):
temp = struct.pack("=8)
{
state = 0;
Data_Processing(RxBuffer,_data_cnt);
}
}
else
state = 0;
}
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
{
u8 temp;
if( USART_GetITStatus(USART1,USART_IT_RXNE)!=RESET )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USART_IT_RXNE);
temp = USART_ReceiveData(USART1);
Receive_Prepare(temp);
}
}
代码中的X,Y就是openmv发送给407的球心坐标了。
2、正点原子STM32F407探索者 + OV2640
相比于支持python的openmv,ov系列摄像头就很原始了,关于ov系列,我们一开始考虑了两个选择——2640和7670。
OV7670,30W像素,带FIFO模块.......
OV2640,200W像素,不带FIFO模块,先读一行像素,再跳到下一行重新开始读取新一行像素(见下面代码第一个if)......
又在淘宝上对比了一系列参数,最终权衡之下选择了贵了三十块钱的2640。
2640用到了407芯片自带的数字摄像头接口DCMI,DCMI支持DMA。初始化时钟 →初始化OV2640(初始化IO口 ,上电,并复位 ,执行初始化序列)→设置图像窗口设置和图像输出大小设置,可以调整图像大小或者缩放模式 →初始化DCMI(配置相关引脚的复用功能,使能DCMI时钟,设置DCMI工作模式及PCLK/HSYNC/VSYNC等参数,设置DMA ,启动DCMI传输,即设置DCMI->CR的最低位为1)(当然这部分代码我们直接用的正点原子的)。
对照openmv,2640的代码就通俗易懂多了。
for(i=0;iLCD_RAM=rgb_buf[i][j];
gray=((rgb_buf[i][j]>>11)*19595+((rgb_buf[i][j]>>5)&0x3f)*38469 +(rgb_buf[i][j]&0x1f)*7472)>>16;
if(gray<=20) //ÕâÀïÊÇСÇòºÚ°×¶þÖµ»¯
{
if(i>12&&i<136&&j<150&&j>19)
{
if(i>X_MAX) X_MAX=i;
if(iY_MAX) Y_MAX=j;
if(jLCD_RAM=WHITE;
}
else
{
LCD->LCD_RAM=BLACK;
}
}
3、PID
PID控制器是工业过程控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控制器,其中,P、I、D分别为比例(Proportion)、积分(Integral)、微分(Differential)的简写;将偏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用该控制量对受控对象进行控制,称为PID算法。
其中KP、KI、KD分别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微分系数。
P,打个比方,如果现在的输出是1,目标输出是100,那么P的作用是以最快的速度达到100,把P理解为一个系数即可;而I呢?大家学过高数的,0的积分才能是一个常数,I就是使误差为0而起调和作用;D呢?大家都知道微分是求导数,导数代表切线是吧,切线的方向就是最快到至高点的方向。这样理解,最快获得最优解,那么微分就是加快调节过程的作用了。
P——比例
偏差(目标值减去当前值)与调节装置的“调节力度”,建立一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就可以实现最基本的“比例”控制了。
P越大,调节作用越激进,P越小会让调节作用更保守。当比较接近目标值时,P的控制作用就比较小了。
但是,只有P不能让平衡车站起来,水温也控制得晃晃悠悠,好像整个系统不是特别稳定,总是在“抖动”。
D——微分
D的作用就是让物理量的速度趋于0,只要什么时候,这个量具有了速度,D就向相反的方向用力,尽力刹住这个变化。
D越大,向速度相反方向刹车的力道就越强。
如果是平衡小车,加上P和D两种控制作用,如果参数调节合适,它应该可以站起来了。
I——积分
设置一个积分量,只要偏差存在,就不断地对偏差进行积分(累加),并反应在调节力度上。
I 的值越大,积分时乘的系数就越大,积分效果越明显。
所以,I的作用就是,减小静态情况下的误差,让受控物理量尽可能接近目标值。
I在使用时还有个问题:需要设定积分限制,防止在刚开始时,就把积分量积得太大,难以控制。
PID参数调节口诀
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
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 //调整顺序:P→I→D
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
曲线漂浮绕大湾,比例度盘往小扳